别称
胃部疾病
概述
胃是一个由肌肉构成的消化器官,位于食管和小肠之间,呈中空膨大的囊状结构,存储来自食管的食物。胃可以分泌胃酸和消化液,通过不断的收缩、蠕动,将其与食物混匀,并逐渐输送至小肠。
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得胃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胃疼、胃胀、消化不良。胃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日常务必关注胃部保养,避免刺激和感染。
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为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患者伴有各种胃肠道不适症状,但其胃部并未发生真正的器质性损害。
急性胃炎:胃壁表面的粘膜组织发生急性损伤和炎症反应,其屏障功能遭到破坏,出现糜烂和出血。如果未经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胃溃疡和胃出血。
慢性胃炎:由于各种刺激因素引发胃壁表面粘膜组织产生持续性的炎症反应,胃粘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将会逐步遭到破坏。假如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出现胃部粘膜上皮细胞腺体萎缩和异型增生,形成癌前病变组织。
胃溃疡:胃壁表面粘膜组织遭到破坏,失去应有的屏障作用。胃酸和胃蛋白酶具有消化作用,不断侵袭自身胃壁组织,将逐步形成溃疡。
胃癌: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胃粘膜细胞在不断损伤、修复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形成恶性转化,增殖不受控制,并侵犯周边组织。中国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尤其多见于农村地区和中、老年男性人群,可能与不良饮食或卫生习惯有关。
症状
胃病的发病机制和形成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损伤胃壁粘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因此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发病初期的症状往往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才会逐渐表现出各种常见的消化道不适:
胃部灼痛或刺痛,可能空腹时症状更为明显。
进餐时则感觉没胃口,很快就饱了。
腹胀、打嗝。
恶心、呕吐、腹泻。
消化不良、体重下降。
贫血貌:巩膜、皮肤、嘴唇苍白等。
假如病情未得到及时治疗,则可能出现胃出血,例如呕吐物中带有鲜红色或咖啡色的血液,或是大便呈黑色柏油状。
病因
胃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各种外界刺激因素,例如疾病、药物、感染、饮食都可能导致胃壁粘膜损伤或修复障碍,引发糜烂、出血和溃疡。若长期存在炎症反应,迁延不愈,则会向胃癌转化。
引发胃病的获得性因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这是引发胃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如果未经及时治疗,可进展为胃溃疡,甚至胃癌。
长期用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等。
不良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不规律、长期酗酒吸烟、大量摄入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高盐饮食、腌渍食品等。
伴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十二指肠-胃反流、门静脉高压。
胃壁结构或功能退化:例如老年人、长期营养不良。
应激:严重创伤、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
其他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侵犯胃粘膜。
医疗操作:放置胃饲管、各种胃镜检查和治疗措施、针对腹腔的大剂量放疗。
引发胃病的先天性因素
家族遗传:例如胃溃疡家族史、胃癌家族史。
基因缺陷:例如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的胃粘膜组织和细胞。
幽门螺杆菌(Hp)易感性:可能与患者的遗传因素有关。
就医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消化内科
常见检查项目
病史采集:
基本情况:患者病史、治疗史、日常饮食情况,以及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
临床症状的特征:例如具体部位、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每次发作的诱因等。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同时检查腹部是否存在肿块,了解患者腹痛、腹胀或压痛的具体部位和严重程度,并观察全身各处是否还有其他阳性体征。
抽血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数量。
测定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评估感染、炎症水平、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
测定是否存在自身抗体、维生素 B12 的水平、肿瘤标志物的水平。
血清胃功能检测:幽门杆菌抗体、空腹胃蛋白酶原I及II、胃泌素17等。
化验大便:观察是否有病原体感染,粪隐血试验是否阳性。
碳 14 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标准方法,准确率较高,临床广泛应用。
胃镜检查:医生会将胃镜通过患者的口腔,经由食道插入胃部,寻找胃壁粘膜组织的糜烂或出血病灶,初步判断病情,并获取少量组织以供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医生还可以借助胃镜从患者的病变部位获取一小块组织样本,交由病理科检查病变具体情况,评估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X 光钡餐造影:患者吞服的钡餐可覆盖在消化道表面,更有利于影像学观察。医生采用 X 光片拍摄一系列胃部图像,从中寻找发生病变的异常部位。
治疗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病因、严重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
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在缓解症状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去除病因。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抑酸剂、胃粘膜保护剂、促进胃蠕动的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
质子泵抑制剂,例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
H2 受体拮抗剂: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和尼扎替丁。
保护胃粘膜:铋剂、弱碱性抗酸剂(例如铝碳酸镁、磷酸铝、硫糖铝)。
促胃肠动力药物:促进胃排空,抑制胆汁反流。
抗生素治疗:患者应按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治疗,以确保完全清除病原菌。
急性胃炎常用小檗碱。
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常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常规以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抑酸剂+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程 7~14 天。
积极去除病因:
长期抽烟酗酒者应即刻戒烟戒酒。
伴有精神症状者,医生会给予阿米替林、帕罗西汀等药物。
停用致病药物或与相关科室医生沟通改变用药方案。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将其转至相应的科室,接受相关治疗。
手术治疗方案
胃癌首选手术治疗,同时可辅以化疗或放疗,以提高疗效。部分病情严重的胃炎或胃溃疡患者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胃癌首选手术治疗:
内镜手术:早期胃癌尚未出现淋巴结转移时,医生可以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各种微创手术将病灶切除。
外科手术联合局部淋巴结清扫: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进展期胃癌尚未出现远处转移时,医生会尽可能施行根治性切除;
进展期胃癌伴有远处转移时,医生会施行姑息性手术,以保持消化道畅通。
术前放、化疗有助于缩小病灶范围,提升手术根治或达成治愈的机会。术后放、化疗可进一步清除手术残留的癌组织或癌细胞。
病情严重的胃炎或胃溃疡患者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胃部大出血。
胃部穿孔。
胃部发生梗阻。
怀疑发生癌前病变。
日常注意
患者应改变饮食习惯,少食多餐,保护胃部粘膜组织。
戒除不良嗜好:
戒烟、戒酒。
避免各种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避免含盐量或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
避免进食腌制、霉变食品。
改善饮食方式
少食多餐,饮食过程要学会细嚼慢咽。
遵循健康食谱,多吃水果、蔬菜、酸奶、全谷物食品,以及鸡肉、鱼类和豆腐。
加强疾病管理:
遵医嘱积极去除病因,尽可能降低复发风险。
遵照医生的安排进行复诊,监测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评估治疗效果。
预防
预防胃病的关键在于限制酒精摄入,杜绝滥用止痛药,讲究饮食卫生。
健康饮食
有饮酒习惯的人,应限制每天的饮酒量,减少对胃粘膜的伤害。
不要吃霉变的食物,它不仅危害胃部,还可能造成全身性的危害。
尽量减少腌制食品(酸菜、咸鱼、咸肉)在日常食谱中的比例。
避免温度过高、过于刺激或辛辣的食物。
合理用药
除非遵医嘱,否则不要滥用止痛药,即使是非处方药,还是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如果需要使用促进胃酸分泌的药物,应同时使用抑酸剂。
注重饮食卫生
用餐前要洗手。
不要与他人共用餐饮器具。
外出用餐,应确保餐具使用前已洗净、消毒。
所有的食物都要彻底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