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猪绦虫病,猪肉绦虫病,链状带绦虫病
概述
猪带绦虫病是由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在猪带绦虫生活史中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其幼虫寄生在人皮下组织、肌肉、脑等组织器官内则为猪囊尾蚴病(囊虫病)。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发展中国家常见。我国主要见于东北、华北等地。在云南、河南、黑龙江、吉林、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均有地方性流行。
本病由猪带绦虫成虫感染而引起,食生的或半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米猪肉)感染,或进食用的餐具、食物被有活囊尾蚴的猪肉污染也可感染。居住在疾病流行区为主要危险因素。
最常见的症状是粪便中发现白色绦虫节片(外观类似于宽面条),部分患者可有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恶心、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及消瘦等症状。
主要治疗方法是驱虫治疗,治疗关键点是彻底去除虫体头节。
本病存在自体感染猪带绦虫幼虫(囊尾蚴)的风险,寄生人体重要部位引起严重病变,尤其合并脑囊尾蚴病,致残率、病死率均高。
提高个人认识,生活中生、熟食分开,不进食生或未煮熟的猪肉可预防疾病。
症状
自食入囊尾蚴至粪便中出现虫体节片为潜伏期。猪带绦虫病的潜伏期为 2~3 个月。大便中有绦虫节片是最常见就医原因,而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约半数患者可有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不适,常见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恶心、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及消瘦等。
猪带绦虫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猪带绦虫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大便中发现绦虫节片:解大便时发现大便里混有白色带状物,形状类似于宽面条;
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同时可有体重减轻;
反复恶心;
腹胀、腹痛;
腹泻或便秘;
头晕、失眠:少见症状。
猪带绦虫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阑尾炎:绦虫虫体阻塞盲肠阑尾开口处引起,以右下腹痛为主要表现,可伴发热;
肠梗阻:大量绦虫虫体阻塞肠腔导致肠腔不通所致,以急性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为主要表现;
肠穿孔致腹膜炎:猪带绦虫头节具有小钩,损伤肠黏膜,若穿透肠壁可致肠穿孔引起腹膜炎,以持续剧烈腹痛、腹壁变硬为主要表现;
猪囊尾蚴病:多为自体感染或驱虫治疗时虫卵反流至胃所致,根据猪囊尾蚴寄生部位,分为尾蚴性皮炎、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其中寄生脑的病变最重。
病因
猪带绦虫病是由进食生的或半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感染,或进食用的餐具、食物被有活囊尾蚴的猪肉污染也可感染。人进食含活囊尾蚴的猪肉后,囊尾蚴的外囊壁被胃液消化、头节受胆汁刺激在小肠内翻出,吸附在肠壁上,经 2~3 个月后发育为成虫并排出白色孕节及虫卵。成虫至少可在人体内存活 25 年。
猪带绦虫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猪带绦虫病是由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人体引起。
哪些人容易患猪带绦虫病?
人群对猪带绦虫病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几类:
进食生猪肉或半生猪肉者易感染;
进食被米猪肉污染的食物,或餐具被米猪肉污染也可感染。
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居多;
猪带绦虫流行区人群感染率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大便发现白色带状节片物。
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
反复恶心,腹胀、腹痛。
腹泻或便秘。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剧烈腹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痛。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猪带绦虫病?
主要根据进食生或半生猪肉史,大便中发现白色带状节片物,检查到头节和孕节可确诊并可与牛带绦虫病鉴别。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是确认是否感染绦虫的依据。粪便中检出猪带绦虫节片,可判断,粪便虫卵检出率低。
血常规:用以初步区分是否有寄生虫感染的依据,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
头节检查:是分辨感染绦虫种类和判断疗效的重要依据。驱虫治疗后 24 小时,留取全部粪便检查头节。可将粪便置一大容器中用清水反复漂洗直至粪液澄清,将沉渣转到玻璃容器中衬以黑色背景,仔细查找头节。
孕节检查:是分辨感染绦虫种类的重要依据。
免疫学检查:为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皮内实验、环卵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检测血中抗体,阳性率达 73%~99%。对流免疫电泳及间接荧光抗体法,可提高阳性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抗原也可协助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进食生猪肉或半生猪肉情况?
同食者有无类似症状?
肛门周围是否有瘙痒?是否有白色带状物自肛门排出?
是否有反复腹胀、腹痛病史?
近期食欲如何?体重有减轻吗?
是否到别的医院就诊?怎么治疗的?症状有缓解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疾病会不会传染给周围的人,通过什么方式传播?怎么避免?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费用高吗?
能否彻底治愈?需要用多久的药?如何判断疾病已经治愈?
出现并发症该如何处理?并发症严重吗?
如何判断治疗效果?
治疗
猪带绦虫病有并发囊尾蚴病的危险,应及早彻底治疗,驱虫药物治疗为主,所用药物与牛带绦虫相似,驱虫治疗效果较好。
药物治疗
选择其中一种驱虫药足量足程规范治疗。疗效评价:服药后收集患者全部粪便,检查发现有头节排出为治愈,否则需治疗后 3~4 月检查粪便,如发现虫卵或节片,则需再次治疗。
吡喹酮:通过直接破坏虫体表皮细胞发挥驱虫作用。清晨空腹顿服,吡喹酮治疗有激发患者并发猪囊尾蚴病出现症状的现象。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恶心、腹痛及腹泻,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阿苯达唑:驱虫效果较好。
甲苯咪唑:抑制虫体摄取葡萄糖,导致虫体能量供应不足使虫体麻痹排出体外。可完整驱出虫体,多数可找到头节,疗效近 100%。
氯硝柳胺:能抑制绦虫代谢,消化溶解头节而达到驱虫目的。早孕妇女禁用。
南瓜子与槟榔合剂:两者有协同作用,先服南瓜子使虫体中后段瘫痪变软,半小时后再服槟榔煎剂可使头节失去吸附力,再服硫酸镁促进肠壁蠕动,加速虫体排出。材料易获得,价格低廉,方法简便,适用人群广,副作用少,疗效很好。
辅助治疗:驱虫治疗应注意防止恶心、呕吐,以免妊娠节片反流入胃或十二指肠造成虫体自体感染导致囊尾蚴病,驱虫前可先服氯丙嗪预防恶心、呕吐,服驱虫药后 2 小时应服泻药硫酸镁促进虫体排出。
手术治疗
猪带绦虫病属内科疾病,通常驱虫治疗为主,若出现并发症如肠梗阻、急性阑尾炎、肠穿孔导致腹膜炎需积极手术治疗。
并发肠梗阻:完全性肠梗阻需要立即手术治疗,切除坏死肠段。
并发急性阑尾炎:明确诊断尽早外科手术切除阑尾,防止阑尾穿孔。
并发腹膜炎:肠穿孔并发腹膜炎,需积极外科手术寻找穿孔部位并切除穿孔部位肠段,再将肠段接合,配合抗感染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长期带虫状态可导致消化吸收不良,并发营养不良,症状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虫体堵塞存在肠梗阻及急性阑尾炎及肠穿孔的风险,出现急性并发症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弥漫性腹膜炎、脓毒血症等加重疾病影响寿命。
猪带绦虫病有自体感染并发猪囊尾蚴病风险,预后与囊虫所寄生部位相关,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危害不大,眼囊尾蚴病主要致盲及压迫症状,脑囊尾蚴病致残、病死率高。
若经过正规驱虫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治愈,治疗彻底不接触半生或生的米猪肉不会复发,部分治疗过程中呕吐可并发囊尾蚴病;治愈后不影响生活质量及远期寿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注意生活饮食卫生,不进食生及半生猪肉,饭前便后洗手,以防止自体感染。
生食、熟食严格区分,避免生猪肉污染熟食或餐具。
用药注意事项: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足疗程治疗,勿私自用药。用药物期间要需注意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腹痛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多数可忍受,停药后可自行缓解。儿童及孕妇严格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定期复查:每 3 个月复查大便常规、血常规,查找绦虫节片。复查阴性并且无症状则定期健康体检。
饮食:在使用驱虫药期间,应该注意饮食清淡、容易消化,症状未缓解少吃易胀气食物,如豆类、牛奶,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不进食凉食、生食,限制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驱虫治疗成功后适量加强营养,多进食优质蛋白饮食,如鸡蛋、牛奶、鱼、瘦肉等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
运动:疾病期间注意休息,限制活动。疾病恢复后应加强锻炼,选择慢跑、羽毛球、健身操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预防
预防的关键是避免进食生猪肉及半生猪肉,避免米猪肉污染食物及餐具,彻底治疗患者可有效控制疾病传播。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注意饮食卫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以防止自体感染。
青壮年男性人群、疾病流行区人群改变饮食习惯,避免进食生及半生牛肉,生食、熟食及处理牛肉的餐具严格区分。
彻底治疗患者,定期筛查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