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什么?妊娠合并巨幼细胞性贫血怎么办?妊娠合并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有哪些?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简称前列腺增生。以膀胱刺激症状和梗阻症状为主要表现,是引起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于前列腺尿道周围移行带,增生的腺体使前列腺部的尿道伸长、弯曲、受压变窄,尿道阻力增加,引起排尿困难。组织学上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 40 岁以后,到 60 岁时大于 50%,80 岁时高达 83%。同样,随年龄增长,排尿困难症状随之增加,大约 50% 组织学诊断 BPH 的男性有中度到重度的下尿路症状。老龄和雄激素的持续刺激是前列腺增生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缺一不可,男性在 45 岁以后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多在 50 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前列腺增生是以膀胱刺激症状和梗阻症状为主要表现,尿频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夜间更为明显;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最重要的症状,典型表现是:排尿迟缓、尿流细而无力,终末滴沥、排尿时间延长。前列腺增生未引起明显梗阻的患者一般无需处理,可观察等待;梗阻较轻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或非手术微创治疗。当梗阻症状严重,残余尿>50 ml,或出现 BPH 导致的并发症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采取手术治疗。当排尿困难加重达一定程度时,可使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收缩力减弱,发生慢性尿潴留;前列腺增生的任何阶段,可因气候变化、劳累、饮酒、便秘、等因素,使前列腺突然充血水肿导致急性尿潴留。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变饮酒和喝咖啡等不良嗜好,适当饮水,优化排尿习惯,学会精神放松训练。此外,还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便于控制病情发展。前列腺组织由于受老龄和激素共同作用,组织增生难以避免,良性前列腺增生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通过合理的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合理的诊治能够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概述

是由于孕期血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是体内缺乏叶酸或维生素 B12 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 DNA 合成障碍引起,其细胞形态学特征为骨髓中红细胞和髓系细胞出现巨幼变。

临床较为少见,发病率远低于缺铁性贫血,国外报道为 0.6%~4.2%,国内报道为 1.05%,多发于贫困偏远地区, 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双胎妊娠时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约为 17%。

由营养不良导致叶酸、维生素 B12 缺乏引起。

主要症状为乏力、头昏、心悸、气短。

主要治疗方法为注意合理饮食,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孕期注意补充叶酸。

中重度贫血时胎儿氧供和营养物质不足,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造成早产、流产、低出生体重甚至死胎。严重贫血引起贫血性心脏病、产后出血,降低产妇免疫力,容易并发产褥感染。

症状

发病缓慢,主要有贫血相关表现,消化系统、皮肤、神经系统表现,严重贫血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孕妇容易发生妊娠并发症。

妊娠合并巨幼细胞贫血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贫血的表现,包括头昏、乏力、苍白、活动后心悸。

消化系统症状,常有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腹泻、便秘,舌唇疼痛。

神经系统表现与维生素 B12 缺乏有关,表现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周围神经炎的症状,可出现表情淡漠、抑郁,严重者可出现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

皮肤表现有干燥、脱屑、皮炎、色素沉着,有时皮肤出现鱼鳞状改变。

妊娠合并巨幼细胞贫血引起的并发症有哪些?

对妊娠的影响:贫血严重者可造成贫血性心脏病,继而导致早产、胎盘早剥(指妊娠 20 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产褥感染等。

对胎儿的影响:贫血使胎儿生长受限,引起早产、胎儿窘迫、低出生体重、死胎等,叶酸缺乏胎儿开放性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明显增加。

病因

妊娠合并巨幼细胞贫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主要是由营养不良导致叶酸缺乏所致,极少由维生素 B12 缺乏引起。

妊娠中因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导致孕前或孕中营养不良。

叶酸或维生素 B12 摄入量不足,DNA 的合成造成障碍,体内多种组织均因此受累,其中以造血组织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引起幼红细胞增殖成熟障碍,外周血和骨髓中出现形态上和功能上均异常的巨幼红细胞。

妊娠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特别是妊娠后期胎儿发育生长迅速 、双胎及多胎妊娠时需求量明显增加;孕期受体内增多的雌、孕激素的影响,胃肠道对叶酸的吸收减少;叶酸经肾脏排泄加速、重吸收减少[1],均可导致母体内叶酸含量下降。

北方冬季绿色蔬菜少,容易导致叶酸缺乏而发生巨幼细胞贫血[2]。

哪些孕妇容易发生巨幼细胞性贫血?

妊娠合并巨幼细胞性贫血多发生于妊娠晚期,约 50% 发生于孕 31 周后,经产妇多于初产妇,多胎多于单胎,25% 孕妇再次妊娠时易再发。

就医

妊娠后要定期行产前检查,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要定期查血常规、叶酸和维生素 B12 水平,及时检查有无贫血及叶酸、维生素 B12 缺乏。

建议就诊科室

产科

血液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妊娠合并巨幼细胞性贫血?

医生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验,可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本病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患者食欲减退,常感乏力、头昏、心悸、气短表现;皮肤黏膜苍白、腹泻、舌炎、乳头萎缩等,少数患者有低热、水肿、表情淡漠。

因周围神经病变出现肢端麻木,针刺、冰冷等感觉异常,以及行走困难等神经系统症状,单纯叶酸缺乏无神经系统症状。

血常规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严重者白细胞或血小板也下降,或两系、三系减少。红细胞体积增大,呈大细胞贫血;中性粒细胞分叶多(5~6 叶);红细胞平均体积>100 飞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32 皮克; 网织红细胞正常,贫血严重时偶可见幼稚红细胞。

骨髓表现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细胞增生为主。造血细胞均呈巨幼样变,以红系最明显,胞体增大,细胞核发育落后于细胞质;粒系可见巨中、晚幼粒细胞,成熟粒细胞分叶过多;巨核细胞体积增大,分叶多。

生化检查特点:叶酸缺乏时,血清叶酸含量低于 6.81 nmol/L(3 ng/mL)、红细胞叶酸含量低于 227 nmol/L(100 ng/mL);维生素 B12 缺乏时,血清维生素 B12 含量低于 74 pmol/L(100 ng/mL)。

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生理性的叶酸或维生素 B12 只分别对各自缺乏者有效,此法可用于鉴别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来自叶酸还是维生素 B12 缺乏。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鉴别,如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全血细胞减少时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平时挑食吗?吃蔬菜吗?

怀孕前补充叶酸了吗?怎么吃的?

做过贫血和叶酸、维生素 B12 的检查吗?

以前怀过孕吗?怀孕过程顺利吗?

生过孩子吗?孩子出生后健康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要补充叶酸?不补充会有严重后果吗?

体内叶酸够不够可以检查出来吗?

怀孕前我吃过叶酸了,怀孕后还要继续吃吗?

巨幼细胞性贫血可以治疗吗?

怎么治疗?能治愈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再次怀孕时还会患病吗?

对我的宝宝有影响吗?

治疗

基本原则是改善饮食结构,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去除病因。

有基础疾病的应首先治疗,如胃肠道疾病。

补充叶酸: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从妊娠 3 个月开始口服叶酸 0.5~1 毫克/日,连续服用 8~12 周。确诊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孕妇,应口服叶酸 5~10 毫克,每日 2~3 次,有吸收障碍者可每日肌内注射叶酸,直至症状消失、贫血纠正[1]。伴维生素 B12 缺乏者应同时补充,否则会加重神经系统症状。

维生素 B12:对于确诊为维生素 B12 缺乏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孕妇,初治予维生素 B12 肌内注射,500 微克每次,每周 2 次;无吸收障碍者可口服维生素 B12 片剂 500 微克,每日 1 次,直至血红蛋白值恢复正常。若有神经系统表现,治疗维持半年至 1 年。

其他方面:补充叶酸、维生素 B12 的同时,可补充铁剂、维生素 C,因常同时伴缺铁性贫血。当血红蛋白<70 克/升时,可输注浓缩红细胞。

疾病发展和转归

巨幼细胞性贫血属营养不良性贫血,由体内叶酸和(或)维生素 B12 缺乏引起,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治疗,贫血可进行性加重,对胎儿和孕妇产生不良影响。但如果及早发现,通过补充叶酸和维生素 B12 可治愈。

日常注意

加强孕期营养,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瓜豆类、肉类、动物肝脏及肾脏等食物,摄入富含铁的食物能够帮助提高吸收率。

重视产前检查,加强产前保健。

预防

妊娠期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可以预防的,主要通过注意营养、避免肠道感染、补充叶酸进行预防。

孕期注意营养,多吃含叶酸的新鲜蔬菜,动物蛋白等。

预防感染,尤其肠道感染,以减少不利于叶酸、维生素 B12 吸收的因素。

既往妊娠曾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者,再次妊娠后易再发,应及早服叶酸预防。

备孕妇女应从准备怀孕前 3 个月开始每天补充 400 微克叶酸,并持续整个孕期,可降低子代神经管和多种畸形的风险。若孕前曾服用避孕药及抗癫痫药者,应进行预防性叶酸治疗[3]。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特一)的功效与作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特一)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复方延胡索氢氧化铝片的功效与作用-复方延胡索氢氧化铝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