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坏血病,坏血症,抗坏血酸缺乏,抗坏血酸缺乏病,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C营养缺陷病
概述
由维生素 C 缺乏所导致的疾病称为维生素 C 缺乏病。
各年龄阶段的人群缺乏维生素 C 均可发病,多见于 2 岁以下婴幼儿。
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或食物的加工方法不当,可导致维生素 C 的缺乏。
本病无分型分期。
维生素缺乏可导致创口、溃疡不易愈合,骨骼容易骨折,牙齿容易折断、松动、掉落等,同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及软组织的出血。
维生素 C 缺乏病的患者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为补充维生素 C,根据病情不同给予剂量增加。
维生素缺乏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出现全身乏力,衰弱,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症状,最终可出现全身出血及骨骼病变,如骨折,乃至死亡。
要注意饮食结构多样化,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挑食。
症状
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会有体重减轻,全身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会出现全身广泛的出血及齿龈炎,最终导致贫血或牙齿松动或脱落。
维生素 C 缺乏病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维生素 C 缺乏病常见的症状包括:
体重减轻;
全身乏力;
肌肉、关节疼痛;
出血:最典型的症状为毛囊周围的出血及齿龈出血,也可表现为全身广泛的出血,水肿多见于下肢;
牙齿松动、脱落。
维生素 C 缺乏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维生素 C 缺乏病早期可表现为全身乏力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出现牙齿的松动、脱落,骨折,全身广泛性的出血等情况,最终可导致死亡,所以必须要引起重视。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骨质疏松
关节畸形
骨折
齿龈炎
病因
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中长期缺乏新鲜的水果蔬菜,或者是食物的烹调的方法不对,对于含有丰富维生素 C 的食物过度烹调,将维生素 C 损失,是维生素 C 缺乏病的主要病因。
维生素 C 缺乏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偏食,喜爱肉食,不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
对维生素 C 含量丰富的食物过度烹调导致维生素 C 的破坏。
人工喂养的婴幼儿中母亲的食物中或辅食中缺乏维生素 C。
婴幼儿生长发育过快、感染等对于维生素 C 的需要量增加而补充不足。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大部切除术后或肠吸收障碍导致吸收不足。
哪些人容易患维生素 C 缺乏病?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本病:
孕妇:孕妇对于维生素 C 的需要量增加而补充不足。
6 个月到 1 岁的婴幼儿:这个时期的婴幼儿生长较快,对维生素 C 的需要量增加,同时辅食中没有添加足够的含维生素 C 丰富的食物。
有以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此病:
肉食主义:不爱吃蔬菜水果者;
感染以及消耗性疾病患者:对维生素 C 的需要量增多而补充不足;
喜爱对蔬菜水果过度烹调的牙齿不好的老年人;
长期慢性腹泻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毛囊周围出血
反复齿龈炎或牙龈出血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骨折
全身皮肤大片出血
牙齿脱落
贫血
骨质疏松或关节畸形
建议就诊科室
血液科
营养科
医生如何诊断维生素 C 缺乏病?
当医生怀疑此病时,应通过认真询问患者饮食结构,症状、体征及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来综合诊断此病。
相关检查如下:
血浆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空腹情况下抽取患者的外周血送检,结果可分为四级,<0.4 毫克 为不足,0.4~0.8 毫克为足够,>0.8 毫克为充裕,1.4 毫克为饱和。此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维生素 C 的摄入情况,如果该结果显示维生素 C 的含量降低,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确切的证据。
尿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留取患者中段尿送检(最初的尿液不要,留取中间阶段的尿液),测定尿中维生素 C 的含量,此结果评估患者维生素 C 的储存情况,通过此结果医生可判断患者近期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
X 线检查:通过拍个胸片,如出现肋骨串珠样改变等特征,可为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可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骨骼畸形,如佝偻病。
毛细血管脆性实验:用两拇指与食指按压患者的皮肤 1 分钟,计算皮下出血点的数目,<5 个为正常,>8 个为不正常,此实验为辅助实验,可检验患者的血管脆性。维生素 C 缺乏可导致血管脆性增加。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的问题?
平时吃饭怎么样?
喜欢吃菜和水果吗?
既往有消化道疾病吗?
平时喜欢吃煮的食物还是喜欢吃凉拌或快炒的食物?
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吗?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出血?
做过什么检查?
用过什么药物治疗过?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可以治好吗?
花费高吗?
有什么预防措施吗?
需要长期吃药吗?
如果不治疗后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维生素 C 缺乏病主要进行对症治疗,以补充维生素 C 为主,医生会根据病情不同给予剂量增加。对于骨折或有巨大血肿患者,补充维生素 C 后能自愈。
药物治疗:
维生素 C:对于轻症患者,给予口服维生素 C 治疗,对于重症患者或需要量增加时,需根据病情相应增加服用剂量。如患者出现骨折或巨大血肿时,给予维生素治疗后骨折可愈合,血肿可消失。
其他治疗方法:
输血或补充铁剂:当患者有严重贫血时,可给予输血、补充铁剂治疗。
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若患者反复出现皮肤黏膜的出血、齿龈出血及齿龈炎等情况时,不接受正规的治疗或改变饮食习惯,会出现骨质疏松、骨折、牙齿脱落等情况,甚至出现组织坏死、关节畸形等严重的后果,影响生活质量。
若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或改变饮食习惯,大多数情况可痊愈,不遗留后遗症,不影响生活质量。
日常注意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西红柿、猕猴桃、黄瓜、豆角等,不能挑食,同时要保证肉的摄入。
烹饪方法:对于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水果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等,建议生吃或凉拌。食物加热在装盘后要及时享用,避免维生素 C 被破坏。
婴儿喂养: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幼儿要注意添加辅食的多样性,可添加绿色水果蔬菜,如苹果、鸡蛋羹、西瓜等;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母亲要注意饮食结构的丰富性,荤素搭配,多吃菠菜、芹菜、西红柿等。
生活习惯:经常刷牙、漱口,最好每天饭后都要刷牙。勤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预防
具体预防方式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多样性,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同时要注意肉蛋的摄入。
对维生素 C 含量丰富的食物,要注意烹调方法,建议凉拌或生吃,减少维生素 C 的破坏。
对于饮食习惯不规律,抽烟酗酒或压力过大的人群,要注意改变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对于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要注意补充维生素 C 的含量,如补充维生素的制剂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红柿、维生素 C 泡腾片、柠檬等。
对于长期慢性腹泻或呕吐的患者,要注意口服或静滴维生素 C 的补充。
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幼儿,于生后 3 周应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 C 的辅食或维生素 C 制剂,并注意纠正偏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