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什么?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办?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

肾动、静脉主干或主段间有许多交通支而互相交通,肾动脉的部分血液不经过肾实质而直接进入静脉反流回心脏。动静脉瘘分为先天性动静脉瘘和获得性动静脉瘘两种。发病率:先天性肾动静脉瘘的发生率不高,发病率在 0.04% 左右,约占肾动静脉瘘的 20%;获得性动静脉瘘最多见,约占肾动静脉瘘的 70% 左右。发病趋势:肾动静脉瘘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 3 倍左右,且右侧肾的动静脉瘘更为多见。近年来由于经皮肾镜手术、肾穿刺活检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广泛开展,肾动静脉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先天性肾动静脉瘘一般认为是出生时即形成;获得性肾动静脉瘘多是继发于外伤、动脉硬化、肿瘤及肾活体检查。主要症状为反复间歇性肉眼血尿和高血压,可伴有肾绞痛、恶性呕吐及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和和介入动脉栓塞。介入动脉栓塞已成为主要治疗方法。治疗关键点:解除动静脉瘘,治疗动脉栓塞。治疗难点:外科手术治疗有导致新肾动静脉瘘的可能;介入动脉栓塞可能会引起异位栓塞。肾动静脉瘘可能会导致大出血。且肾动静脉瘘常伴有高血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做过经皮肾镜手术、肾穿刺活检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患者应注意预防肾动静脉瘘的发生,如发现血尿或肾绞痛应及时就医。

别称

DBA,先天性发育不良性贫血,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概述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ia, Congenital Pure Red Cell),又称 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是一种因核糖体蛋白结构基因突变导致核糖体生物合成异常的少见遗传性疾病,是一种罕见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骨髓红系细胞明显减少、发育畸形和肿瘤易感性增高等。治疗方面以皮质类固醇治疗和输血为主。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又称 DBA,1936 年由学者 Josephs 首次报道,1938 年由学者 Diamond 和 Blackfan 报道描述,因此得名。该病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血液病。

DBA 以单纯红系再生障碍和先天性畸形为特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绝大多数患儿于1岁以内起病,大细胞性贫血、发育畸形和肿瘤易感性增高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出生时,患者红细胞就缺乏,发育迟缓,体弱无力,面色苍白,面部特征异常,肩胛骨突出,颈带下垂、脊柱及手部畸形、先天性心脏缺陷和/或伴其他系统异常。

DBA 发病率难以确定。欧洲回顾性研究表明,DBA 在 15 岁及以下儿童中的年发病率约为 1.5/100万~5.0/100万。男女患者之比约为 1.1∶1,10%~25% 的患者有家族史[1]。

症状

大约 30% 的患儿于出生后 3 个月内确诊 DBA。90% 的患儿 1 岁内确诊。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哪些症状?

贫血表现:大细胞贫血病情逐渐加重。具体症状: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体虚乏力(嗜睡)、无肝、脾、淋巴结肿大、重症患者可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无出血倾向,晚期易发生感染及肿瘤。

先天发育异常:大约三分之一患者出现先天发育异常。具体症状:身材矮小、颅面畸形(上唇厚、眼距宽、平鼻梁)、小头、小耳、先天性眼疾(白内障、青光眼、突眼、斜视)、唇腭裂、颈蹼、拇指畸形、皮肤色素异常、泌尿生殖器官畸形、肾脏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

肿瘤风险增大。DBA 患者肿瘤发生率约为 4%,且肿瘤发病早,中位年龄为 15 岁。肿瘤类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肉瘤、胸腺癌、肝细胞癌、纤维组织细胞瘤、黑色素瘤及胃癌和肠癌等。DBA 患者患肿瘤后,预后差,病死率高[2]。

病因

目前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该病至少与三个基因密切相关。目前只有一个基因被完全鉴定出来。位于 19 号染色体上的核糖体蛋白 RPS19 结构基因突变造成的一种核糖体合成障碍性,引起选择性红系生成不良,表现为红系定向祖细胞存在增殖、分化、凋亡及对细胞因子无反应的内在缺陷。DBA 还可累及除红系造血外的多个系统[3]。

就医

临床观察和身体检查有助于识别 DBA 症状。为了进一步确诊,还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血常规检查。

两个月以下的婴儿平均血红蛋白低于 65g/L,两个月以上的婴儿低于4 0g/L,初步诊断为大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显示,患儿 6 个月内血红蛋白 F(HbF)百分比高于正常同龄孩子。6 个月后,HbF 仍持续升高,表明应激性红细胞生成。

近 50% 的患儿出现细胞腺苷脱氨酶(eADA)的活性升高。

骨髓检查。90% 以上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正常,不到 5% 的患者早期红系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其他骨髓细胞增生正常。

其他检查。心脏超声和肾脏影像检查筛查器官发育异常可能[1][2]。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患儿出现异常体征及全身无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血液科

医生如何诊断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如满足以下 4 条诊断标准,可确诊 DBA。

1 岁以内发病。

大细胞性(或正细胞)贫血。

网织红细胞减少。

骨髓选择性红细胞生成障碍。

DBA 确诊主要标准:

DBA相关的基因突变。

阳性家族史。

DBA 确诊次要标准:

eADA 活性增高。

与 DBA 相关的先天畸形。

HbF 增高。

排除其他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的证据。

以下情况可以拟诊 DBA:

满足以上四条诊断标准中的 3 条,并有阳性家族史;

满足以上四条诊断标准中的 2 条,同时满足 3 项次要标准;

存在阳性家族史并满足 3 项次要标准[1]。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孩子最近精神头如何?

有劲没劲?是否嗜睡?

有没有发现孩子身体各部位发育异常?

饮食和大小便正常吗?

最近有没有发烧?

呼吸是否急促?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什么病?

什么原因会导致这种病?能治好吗?

这病对孩子今后生活有多大影响?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这病还会有哪些并发症?

平时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治疗

治疗原则:DBA 治疗以皮质类固醇治疗和输血治疗为主。

及时对症治疗有益延长确诊 DBA 患儿寿命,一些病例症状消失或完全缓解。输血治疗和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是 DBA 的两种常见治法。其他治疗方法有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

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泼尼松(rayos 强的松)等药物可促进骨髓产生更多红细胞。(注意:婴儿使用类固醇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早产儿更易出现生长延迟、运动神经延迟等问题)

输血治疗。对于类固醇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类固醇使用禁忌的患儿,输血是重要治疗手段。这些患者可能需要长期输血治疗。来自健康捐赠者的全血或红细胞可替代或补齐患儿自身没有的血细胞。(注意:避免直系亲属供血)

骨髓/干细胞移植。用捐赠者的健康干细胞替换患儿受损骨髓。注意:该疗法存在配型难和风险大问题。

基因治疗。伴有 RPS19 基因缺陷的 DBA 患者的基因治疗目前真在研究中。体外实验显示,在患者红系祖细胞中增加 RPS19 基因的表达可促进红细胞发育,用转基因病毒载体来验证基因治疗功效的动物模型(去除 RPS19 基因表达)已经被成功制成[1][5]。

日常注意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日常注意应关注家族病史及儿童筛查。

发现患儿异常体征(畸形)以及典型贫血症状,应尽早就医。

大多 DBA 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小儿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剂量实施。孩子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也应立即就医。

预防

DBA 的预防以预防感染为主。如,注意饮食及环境卫生,重症患儿应注意保护性隔离。

防止外伤,避免出血。

避免剧烈活动。

孕期应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将 DBA 风险最小化。

在 DBA 家族中应进行遗传咨询,指导优生优育。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利福平胶囊的功效与作用-利福平胶囊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小儿生血糖浆的功效与作用-小儿生血糖浆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