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后角变性是什么?半月板后角变性怎么办?半月板后角变性症状有哪些?

硬化性脂肪肉芽肿又名阴茎阴囊脂肪肉芽肿,是一种特发性局限性皮下脂肪坏死疾病。特征表现为正常或呈淡红肤色,少数有疼痛性皮下结节和斑块,可逐渐增大,也可与皮肤黏连。于外生殖器处多见,亦可发于躯干及四肢。此病病程可达数月乃至数年,皮下结节可随时间变化呈纤维化。发病无特定人群,无传染性,患病概率为 0.001%。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脂肪分解或外伤(包括油剂注射)有关;注射石蜡、维生素 e 等异常药物可导致发病概率提高;其他如感染、创伤和过敏机制也可能造成此病。硬化性脂肪肉芽肿的最主要症状是出现皮下结节和斑块,可逐渐增大,也可与皮肤黏连,表皮呈正常或淡红色。于外生殖器处多见,亦可发生于四肢躯干。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外科治疗包括部分或全部切除结节,有无再造皮瓣取决于其畸形程度。保守治疗分为严密的观察治疗、对症治疗、以及口服皮质类固醇抗生素药物治疗;治疗关键点在于手术是否完全切除病灶,并提倡完全切除联合整形。治疗难点为注入的物质可能会散布于皮下组织,其在手术中难以识别。该病的主要危害是当发生在四肢等部位时可影响美观。减少或者不注入异常物质可减少发病概率,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的防治关键。

别称

半月板后角损伤

概述

半月板后角变性(Posterior horn degeneration of meniscus),顾名思义是由于半月板的外伤、损伤,或者退行性改变,导致半月板后角的内部组织结构,出现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改变,从而引起膝关节的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等症状。

半月板后角变性常见于 50 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的几率更大。

发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在半月板的退行性改变基础上,由扭转外力引发,扭转外力常不显著,因此患者常诉无外伤病史。

根据半月板内 MRI 检查的信号改变,一般分为三级:Ⅰ级,半月板内局限性信号升高;Ⅱ级,半月板内出现水平的略高信号线,可从半月板的囊缘直达游离缘,但不影响到关节缘;Ⅲ级,半月板内略高信号线累及半月板的关节缘。

半月板后角变性常表现为膝关节部位有疼痛感,局部压痛阳性,活动膝关节时,疼痛明显加重。有的患者还会出现交锁现象,此时膝关节活动受限。

如果是半月板前角Ⅰ度损伤或者是Ⅱ度损伤,可以先做严格的保守治疗。首先,要避免患肢负重,以减少对半月板的碾压,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其次,配合微波理疗和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可以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以促进半月板前角损伤的愈合。如果半月板前角损伤达到了Ⅲ度,甚至撕裂,保守治疗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应该做关节镜治疗,在关节镜下可以做半月板修补,也可以做半月板摘除。

半月板后角变性后,会影响膝关节周围的软骨,导致周围软骨的退变加速,使软骨凹凸不平,并在活动时出现膝关节疼痛的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大,膝关节内结构的退行性改变不可避免,其中就包括半月板退行性改变,在运动和生活中避免旋转扭力对膝关节的损伤,可有效预防因外伤所致半月板后角变性,也可以健身锻炼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或者口服氨基葡萄糖等营养软骨的药物。

症状

半月板后角变性患者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膝关节过度屈曲时出现疼痛,有时候可能伴随肿胀、卡压、弹响或交锁等症状,影响生活和工作,严重时可引起周围软骨的退变加速,导致全膝关节炎症和退化。

半月板后角变性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半月板后角变性的常见症状包括:

膝关节明显的疼痛感:由于损伤之后刺激到小神经,并且会出现局部的淤血肿胀以及炎性水肿,就会有明显的疼痛感,特别是在进行半屈曲位扭转身体的时候,会导致半月板后角进一步受到挤压,导致疼痛感明显加重。

膝关节肿胀:损伤之后小血管出现破裂出血,就会导致局部出现淤血堆积,形成肿胀。另外,由于炎性水肿加重,也会导致出现肿胀的情况。

膝关节活动不灵活或打软腿:腿部肌肉出现放松无力。

膝关节弹响或绞锁:当半月板后角变性出现半月板撕裂时,会出现半月板的游离,从而在膝关节活动时出现弹响,严重时半月板嵌卡于股骨和胫骨之间,就会出现交锁。

膝关节腘窝囊肿:属于半月板后角变性所致的一种并发症,常因半月板撕裂,关节液聚积于膝关节后内方所致。

半月板后角变性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半月板后角变性会释放炎症因子,从而引起膝关节内滑膜炎的出现,随着变性程度加深和范围扩大,可能出现半月板的撕裂和游离,从而出现膝关节的弹响和交锁,进而引起关节面软骨的损伤。当半月板撕裂扩大到关节囊外缘时,关节液可浸入撕裂内部,聚积于膝关节后内方,导致膝关节腘窝囊肿。

当病程较长,膝关节的功能受损影响生活和工作时,同侧膝关节的股四头肌将出现萎缩,而肌肉萎缩反过来又影响膝关节功能,从而形成不良循环。

常见并发症包括:

膝关节滑膜炎。

关节软骨损伤。

膝关节腘窝囊肿。

股四头肌萎缩。

病因

最主要的病因是半月板随着年龄的增长,内部成分、组成和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在此基础上由扭转外力引发该症,而扭转外力常不显著,因此患者常自觉无外伤病史。

半月板后角变性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年龄因素,50 岁以上人群常见。

不显著性外力。

运动损伤。

哪些人容易患半月板后角变性?

50 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的机率更大。

常需上下楼、深蹲的人群。

喜好健身锻炼的人群或运动员。

就医

半月板后角变性患者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对于单纯仅有膝关节 MRI 信号改变而无症状的人群,可继续观察,无需干预治疗;对于膝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的患者,需就诊治疗,可予药物治疗;对于出现膝关节卡压和弹响等症状和/或并发症,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则需关节镜手术。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膝关节疼痛、肿胀持续存在。

膝关节卡压、弹响反复出现。

出现腘窝囊肿、股四头肌萎缩等并发症。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半月板后角变性一般不危及生命,常无需紧急处理,但若因膝关节交锁、打软腿等摔伤,则需立即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运动医学科

关节外科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半月板后角变性?

临床上常见于 50 岁以上患者,诉膝关节肿胀、疼痛,屈曲或半蹲时明显,有时候伴随卡压和弹响等症状,病史提示常有轻微扭伤或无外伤。

半月板后角变性的诊断除了病史和症状之外,常于查体时发现膝关节间隙的局部压痛、麦氏征阳性、膝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或局部囊肿形成等体征。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确诊起关键作用,常规检查也包括膝关节 X 片和彩超检查。

MRI 检查:可以直接查看半月板与周围软组织的情况,根据表现常分为三级:

Ⅰ级,半月板内局限性信号升高;

Ⅱ级,半月板内出现水平的略高信号线,可从半月板的囊缘直达游离缘,但不影响到关节缘;

Ⅲ级,半月板内略高信号线累及半月板的关节缘。

X 片:常用于了解膝关节整体的退变程度,了解关节间隙的改变。

彩超:可动态的观察膝关节内半月板的外形、位置和功能情况,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也得取决于检查医师的经验。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膝关节扭伤病史?

膝关节肿痛或弹响这些症状持续多久了?

症状影响生活、工作或运动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膝关节 MRI 检查有无提示半月板的损伤以及程度如何?

目前我这个半月板后角变性如何治疗?

日常如何进行功能康复?

治疗

半月板后角变性患者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患者应在运动和生活中避免旋转扭力对膝关节的损伤,也可以健身锻炼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对于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的患者,则应及时就诊,可予药物治疗;对于肿痛时间持续 3 个月以上,或出现膝关节卡压和弹响等症状,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则应考虑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塞来昔布胶囊,1 片,口服,每日 2 次。

氨基葡萄糖,2 片,口服,每日 3 次。

手术治疗

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

关节镜下膝关节半月板切除、修整/修补术。

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

其他治疗方法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

关节腔内局部注射封闭药物。

预防

平时注意不要过度劳累,尽量减轻膝关节的负重,膝关节部位要注意保暖,不能受寒冷刺激,多吃含钙高的食品。运动时避免过度疲劳,尽量避免爬山、上下楼梯等活动。运动方式可选择游泳、散步或骑自行车。若行关节镜手术,术后可练习直腿抬高等动作,加强股四头肌力量,以及骑无阻力动感单车等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避免加重膝关节负重的活动,如深蹲、爬山、上下楼等。

可选择游泳、散步或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

口服氨基葡萄糖等营养关节软骨的药物。

术后加强肌肉力量和膝关节功能活动的锻炼。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荆防合剂的功效与作用-荆防合剂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真人大造丸(水丸)(宗岐氏)的功效与作用-真人大造丸(水丸)(宗岐氏)说明书

2023-8-3 7: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