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鼻骨骨折是人体中最为常见的骨折,约占耳鼻喉科外伤疾病的 50%。
鼻为面部最高点,鼻骨骨质宽而薄,易受到外力所伤,出现鼻骨骨折。
鼻骨骨折可单独发生,严重者可合并鼻中隔骨折、软骨脱位、上颌骨额突、鼻窦、眶壁、颅底等的外伤,导致相应部位结构及功能的异常。
鼻骨骨折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鼻出血,鼻部肿胀、鼻梁歪斜、鼻背塌陷和畸形,以及鼻塞等,合并眶壁、颅底骨折时可出现视力下降、脑脊液漏等。
鼻骨骨折治疗原则为矫正鼻部畸形和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严重的鼻骨骨折可造成患者外鼻严重畸形、影响鼻呼吸功能,甚至可引起颅内、眶内并发症。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鼻部外力打击,鼻外伤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症状
鼻骨骨折时可出现外鼻畸形、鼻出血、鼻塞等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眶内并发症。
鼻骨骨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鼻骨骨折的常见症状包括:
鼻部局部疼痛、触痛:鼻骨骨折时触之可感鼻骨塌陷和骨擦音。
外鼻畸形:外鼻畸形如歪鼻、塌鼻等,儿童鼻骨支架大多由软骨构成,可不伴有移位。
外鼻及其周围组织肿胀:皮下血肿、皮下气肿。
鼻出血:鼻出血由鼻腔黏膜撕裂所致,量多少不等,可自止。
鼻塞:鼻黏膜肿胀、鼻中隔偏曲、鼻中隔血肿时可导致鼻塞。
鼻清水样物流出:鼻清水样物流出提示脑脊液鼻漏。
视力下降,复视:鼻骨骨折时眶壁及视神经受损导致视力下降、复视。
头痛、意识丧失:鼻骨骨折致颅内损伤可能,引起头痛,意识丧失。
鼻骨骨折有哪些并发症?
严重的鼻骨骨折可造成患者外鼻严重畸形、影响鼻呼吸功能,甚至可引起颅内、眶内并发症。
病因
鼻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外伤引起。
鼻骨骨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运动时有意或无意的外伤。
斗殴。
交通或工伤事故。
小儿扑跌时鼻部或额部着地。
哪些人容易发生鼻骨骨折?
运动时不慎受伤者。
建筑工地工人高空坠物砸伤者。
冲突时受伤者。
车祸受伤者。
摔倒面部着地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无特殊情况,伤后应尽快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鼻骨骨折?
鼻骨骨折一般诊断明确。鼻骨骨折通常有明确的鼻部外伤史,了解病史时注意询问外力性质、方向、受伤时间及伤后症状。
触诊时双手示指自鼻根向鼻尖轻轻滑动,可以发现骨折处有明显压痛,有时可以伴有鼻梁歪斜或塌陷及捻发感。
鼻镜检查鼻腔黏膜水肿、撕裂,鼻腔顶壁侧壁向中线位移、坍塌,鼻中隔脱位变形、中隔血肿形成等。
X 线鼻骨拍片或 CT 扫描可以显示骨折的位置、骨片移位的方向,有助于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观察外鼻有无畸形、肿胀、淤血及眼眶有无水肿,眼球有无移位,活动是否正常等。据外伤的程度不同,可能会出现以下部分或全部表现:外鼻皮肤裂伤;鼻梁歪斜、塌陷;鼻背、鼻根塌陷或膨隆;外鼻及其周围组织肿胀、淤斑;鼻腔淤血或活动性出血;鼻中隔膨隆;鼻中隔偏曲;鼻腔内黏膜破损。
鼻部触诊:骨折处轻触之有压痛,并可出现骨摩擦感。如患者曾反复用力擤鼻,空气逸入外鼻及周围皮下时,还可出现皮下气肿,触诊时有捻发感。
前鼻镜检查:注意鼻黏膜有无破损、出血,鼻中隔如有偏曲,示有中隔软骨脱位。
鼻部影像学检查:可显示骨折部位、性质及骨片有无移位及移位方向等。高分辨率 CT 及三维重建可进一步显示鼻骨及其相邻部位的损伤情况。
鼻骨侧位片:一般鼻骨侧位片的作用是用来确定有无鼻骨骨折。它可直接观察到有移位的横断骨折、凹陷骨折、粉碎性骨折及骨折断端移位明显的双侧鼻骨骨折;对双侧鼻骨骨折断端分离不明显、骨碎片较小及隐性骨折易漏诊。
鼻骨 CT 扫描:对鼻骨侧缘的骨折,尤其是对合并周围组织损伤如鼻窦内有无积液、眶壁有无骨折、软组织有无血肿、颅底有无骨折、眶内有无积血以及评估远期出血可能等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鼻内镜检查:能够直观判断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血肿及脓肿、判断出血部位以及有无脑脊液漏。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什么不舒服?
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有视力下降、复视、头痛等伴随症状吗?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结果是什么?
治疗情况如何?
有无药物过敏史?
治疗
鼻骨骨折的治疗首先要把骨折的鼻骨复位,然后行鼻腔填塞固定以支撑鼻骨,填塞时松紧要适宜,术后注意保护鼻部,2 周内避免受压。
急救措施
鼻外伤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用冰袋等对鼻背部冷敷,但尽量避免用力按压。若合并鼻腔出血,可捏住双侧鼻翼,同时低头,以防止血液流向咽部。
无移位鼻骨骨折:对于无移位的单纯性骨折,鼻腔外形、鼻通气不受影响者不需特殊处理,待其自然愈合。
移位鼻骨骨折:有鼻骨移位的鼻骨骨折,应待局部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复位。常用的复位方法:
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适用于闭合式复位术失败、外伤后 14~30 天、合并鼻中隔偏曲者。
开放式复位法:闭合复位不成功,或陈旧性鼻骨骨折需采用开放式复位。
闭合式复位法:复位的时机最好在伤后 10~14 天以内进行,超过 2 周时因骨痂形成可给复位带来困难。
鼻骨骨折的治疗:首先要把骨折的鼻骨复位到原来的位置,然后行鼻腔填塞固定以支撑鼻骨,填塞时松紧要适宜,术后注意保护鼻部,2 周内避免受压,戴眼镜的患者暂不要佩戴眼镜。鼻骨骨折复位术后可行鼻腔填塞固定,鼻腔填塞一般需要 2~3 天取出,最长者则需要 1 周或更长时间,对于粉碎性、复合性鼻骨骨折填塞时间需要更长,但最长一般不超过 2 周。若鼻腔填塞时间过长,多数患者会出现鼻部胀痛,重则出现反射性头痛,患者长时间张口呼吸引起咽喉干燥、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和休息。
对复合性鼻骨骨折的治疗:首先要把抢救患者的生命放在首位,维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抗休克、止血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鼻面部畸形矫正,恢复鼻腔生理功能。
对于合并脑脊液漏的患者:不宜进行鼻腔填塞,以免鼻腔细菌逆行感染颅内。陈旧性鼻骨骨折,由于鼻骨骨折断端骨痂已形成,骨折已畸形愈合致歪鼻畸形,用常规鼻骨复位的方法难以整复。
疾病发展和转归
鼻骨骨折及早治疗可减轻面部外形变化程度及遗留功能障碍。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嘱患者运动时不要用力碰撞鼻部,戴眼镜的患者,暂时不要佩戴眼镜。
术后一般护理,嘱患者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注意休息,减少活动。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控制在 20℃~25℃ 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 60%~80%。减少咳嗽、擤鼻涕、打喷嚏及触动鼻部,避免鼻骨骨折复位后错位。
饮食方面,骨折初期不宜食辛辣刺激食物,待肿痛逐渐缓解后,加强营养促进愈合。
预防
鼻骨骨折,主要是受到直接外力打击以及摔倒时面部着地所导致。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避免打架,防止外力直接打击鼻骨部位而引起鼻骨骨折。
避免颅脑部位的挤压,鼻骨在面部属于突出部位,若面部出现挤压也会引起鼻骨骨折。
平时日常工作生活中要避免摔倒,且摔倒时一定要避免面部着地,以免导致鼻骨部位受到过度压迫,引起鼻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