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滑动髌骨,髌股关节不稳
概述
髌骨不稳定是一种因外伤、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使髌骨相对于股骨髁位置发生异常活动,而引起膝前痛的常见髌骨关节疾病,表现为髌骨脱位、半脱位或倾斜。
目前无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髌骨周围与其相连接的肌肉、韧带异常是本病最主要的病因。此外,骨结构异常如股骨向内旋转、股骨前倾、膝反屈等,以及髌骨形态异常如髌骨分裂也是其常见病因。
按髌骨不稳发生脱位分为 5 类,即复发性髌骨脱位、习惯性髌骨脱位、持久性髌骨脱位、持久性髌骨外侧半脱位和髌骨髁间移位。
发生脱位前症状主要症状为髌骨周围疼痛,并伴“打软腿”、支撑不住、摔倒等膝关节不稳的表现。发生脱位时表现为髌骨脱离至内侧或外侧,常因膝关节不能支撑而导致摔倒,肉眼可见髌骨偏离。
本病的药物治疗仅限于缓解疼痛等症状。未发生脱位的髌骨不稳,可行肌肉锻炼、限制活动、用护膝来保护等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生脱位、半脱位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髌骨的稳定性。由于髌骨周围相关联的韧带及骨结构复杂,明确判定与髌骨不稳发生有关和无关的因素是治疗的难点,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髌骨不稳定的主要危害是因疼痛和关节支撑不良而影响日常活动。发生脱位的髌骨不稳,多有摔倒等意外情况,危及人身安全。
对于先天性骨结构异常如股骨或胫骨旋转等,若表现出膝关节疼痛或支撑不稳或其他相关症状时,一经发现,及早就医进行干预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对于舞蹈、踢足球等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创伤性髌骨不稳,应注意日常防护,可佩带护膝、避免碰撞、扭摔等意外情况。
症状
发生脱位以前症状主要表现为髌骨周围疼痛。发生脱位时主要表现为髌骨脱离至内侧或外侧,常因膝关节不能支撑而导致摔倒。
髌骨不稳定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髌骨不稳定的常见症状包括:
疼痛:疼痛为髌骨不稳定最常见的症状,在增加髌骨压力的活动(如上下楼梯、下蹲)中会诱发不稳髌骨的疼痛,或使疼痛加重。
关节不稳:关节不稳表现为活动过程中“打软腿”、乏力、突然活动不灵活,甚至因支撑不住而摔倒。
脱位:发生髌骨向膝关节内侧或外侧脱位时,因膝关节失去伸膝装置的稳定性,常因不能支撑而导致摔倒,肉眼可见髌骨呈包块样偏离,而后髌骨可自行复位,也可能无法自行复位。
髌骨不稳定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股四头肌萎缩:股四头肌不对称性收缩或活动受限会导致肌肉萎缩。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不稳髌骨反复异常位置活动可引起关节软骨磨损、撞击,造成髌骨关节软骨的损伤。
髌股关节炎:髌骨不稳定进展到晚期可致骨性关节炎。
病因
髌骨不稳定的主要病因是髌骨周围与其相连接的肌肉、韧带异常。骨结构异常、髌骨形态异常也是造成髌骨不稳定的原因。
髌骨不稳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髌骨周围与其相连接的肌肉、韧带异常:如内外侧韧带一侧松弛,另一侧牵拉髌骨移位;某一部分肌肉萎缩或肥大,也形成对髌骨牵拉力量不均。股内侧肌萎缩或发育不良,髌骨内侧支持带松弛或断裂,外侧支持带紧张。
骨结构发育异常:股骨或胫骨旋转、膝关节内外翻、膝反屈,或股骨髁发育不良等。
髌骨形态异常:如分裂髌骨(髌骨呈多块),异形髌骨等。
哪些人容易患髌骨不稳定?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髌骨不稳定:
先天性骨结构异常者:存在股骨或胫骨旋转、分裂髌骨、异形髌骨、股骨髁发育不良等骨结构异常者。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髌骨不稳定:
舞者或足球运动员:舞蹈、踢足球等运动过程中髌骨内侧或外侧支持带损伤,会出现创伤性髌骨不稳。
就医
有基础膝关节周围骨骼肌肉异常患者活动时感到髌骨疼痛时,请及时就医。若运动过程中受到创伤,发现髌骨脱位、关节肿胀或感到剧烈疼痛,无法负重、行走时,请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有先天性骨结构异常患者活动时感到髌骨疼痛,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若运动过程中受到创伤,发现髌骨脱位、关节肿胀或感到剧烈疼痛,无法负重、行走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髌骨不稳定?
未发生髌骨脱位患者,若医生怀疑是髌骨不稳,通常会通过体格检查初步诊断,如恐惧征(即当医生向外侧推髌骨并让患者屈曲膝关节时,患者会表现出膝部不适,因害怕髌骨脱位而试图伸直膝关节)是髌骨不稳定的特异性体征。对于已发生髌骨脱位患者,医生会根据病史来明确诊断,同时也需要联合 X 线、CT 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并确定治疗方案。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X 线检查:X 线检查是诊断髌骨不稳定的常用手段,医生会通过 X 线片来评估髌骨位置。
CT 或 MRI :由于 CT 或 MRI 的断层图像清晰,重复性好,便于测量与计算,医生会以此来评估髌骨形态和髌骨和股骨相对位置是否良好,是髌骨不稳定有力的诊断手段。
关节镜检查:这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医生会在镜下直接观察髌骨与股骨的关系和损伤,明确病变的同时也可做相应的处理。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以前有过什么疾病吗?是否有过外伤?
出现症状时,做过什么运动吗?受伤后有什么表现?做了哪些处理?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过吗?治疗了吗?疗效怎么样?
以前是否有类似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治疗
药物治疗仅限于缓解疼痛等症状。未发生脱位的髌骨不稳,可行肌肉锻炼、限制活动、用护膝来保护等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生脱位、半脱位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以恢复髌骨稳定性。
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可以缓解疼痛症状并减轻损伤部位炎症反应。医生可能会使用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钠,也可能会使用另一类胃肠道等不良反应更小的药物,如美洛昔康、塞来昔布、依托考昔、艾瑞昔布等,但价格偏高。
手术治疗
对于复发性髌骨脱位或半脱位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和体征较严重的患者,医生会采取手术治疗。
调整髌骨力线手术:对于髌股关节无严重损害的患者,医生会保留髌骨,通过调整力线(即调整身体下肢整体力量的平衡和髌股关节局部力量的平衡)来稳定髌骨,可分为调整髌骨近端力线手术和调整髌骨远端力线手术。
髌骨切除股四头肌成形术:适用于复发性髌骨脱位伴严重髌股关节损害的患者,医生会通过手术切除髌骨,使股四头肌腱与髌腱重建缝合。
人工髌骨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患者,如果是单纯重度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医生会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若远期出现的问题较多,医生会考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其他治疗方法
对于未发生脱位的髌骨不稳,医生一般会先选择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限制活动:限制活动可避免脱位发生,减少不稳定因素。医生会限制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活动,如爬山等,尤其限制某项与症状加重有明显关系的活动。
股四头肌练习:髌骨不稳伴有明显的股四头肌萎缩、肌力减弱时,可加强股四头肌练习,以增强髌骨上下的牵引力使髌骨更稳定。
护膝、支具保护:髌骨支具有限制及稳定髌骨的作用,可用于急性患者或在活动较多时使用。
胶带牵拉:皮肤胶带粘贴牵拉髌骨,会使其到达合适位置并行锻炼。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髌骨不稳定进展到晚期可致骨性关节炎,使患者无法正常行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若接受正规治疗,预后也视疾病情况而定。若为复发性髌骨脱位或半脱位,非手术往往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经过手术治疗后进行适当锻炼,可以恢复关节功能,对于单纯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的治疗效果尤其显著。而对于存在髌股关节严重软骨损伤或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一般需要关节置换等处理。故本病需要早期发现、及早干预治疗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日常注意
非手术治疗患者日常注意需注意限制活动,适度佩戴支具,肌力练习需坚持进行。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如果患者进行了手术,术后应保持伤口辅料清洁干燥,每 3 天伤口换药,术后 14 天拆线。对于进行了韧带重建髌骨复位术的患者,术后需要用支具或石膏伸直位固定 4 周。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在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时,若出现胃痛、恶心、腹泻等症状(不良反应症状),应停止服药并及时告知医生。
定期复查:对于非手术治疗患者,治疗后 3~6 个月需要到医院进行复查,主要复查膝关节 X 线片或 CT 项目;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 1、3、6 个月,1 年需要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膝关节 X 线或 CT 项目。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应加强饮食,宜补充优质蛋白(如奶类、蛋类、牛肉等)和新鲜的蔬菜水果。
若为普通患者,普通饮食即可。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会短期需佩戴支具限制活动,逐步行康复锻炼。一般手术 4 周后会拆除石膏或小范围调节支具(<30°)进行轻柔活动并可伸膝行走,6 周后可自由活动膝关节。
若为非手术患者,日常注意生活中应限制登高、爬坡等可诱发症状的活动。
其他:
股四头肌肌力练习:伸直患肢用力收缩股四头肌,持续 5 秒后放松 10 秒,再重复,每天练 30~50 次;2~3 周后,可行直腿抬高训练(将足跟抬高离床 15 厘米左右,持续 10 秒后放松)。
支具和护膝保护;用于急性患者或在参加某项运动或活动较多时使用。长期配戴可使患者感到局部不适,并易导致股四头肌萎缩。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对于先天性骨结构异常(股骨或胫骨旋转、分裂髌骨、异形髌骨、股骨髁发育不良等)表现出膝关节疼痛或支撑不稳或其他相关症状时,一经发现,及早就医进行干预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对于舞蹈、踢足球等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创伤性髌骨不稳,应注意日常防护,可佩带护膝、避免碰撞、扭摔等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