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骶尾骨骨折(Sacrum and Coccyx Fracture)是指骶骨和/或尾骨的骨折。以骶 4、5 椎骨骨折最常见,分别约占骶尾骨骨折病人总数的 84%、75%,尾骨骨折次之。 骶骨骨折大多由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等高能暴力引起,且常合并有严重的其他器官的损伤和其它部位的严重骨折。尾骨骨折的外伤暴力方式以臀坐式跌伤为主,但多见尾骨脱位。
骶骨骨折可采用 Denis 三型分类法: Ⅰ 型,骶骨翼部骨折;Ⅱ 型,骶孔区骨折;Ⅲ 型,正中骶管区骨折。Ⅱ 型与 Ⅲ 型分别会引起骶神经与马尾神经的损伤。
Roy-Camille 分类法将骶骨骨折分为:Ⅰ 型,屈曲骨折,无移位;Ⅱ 型,屈曲骨折,向后方移位;Ⅲ 型,伸展骨折,向前方移位。
尾骨骨折常伴骶骨末端骨折,一般移位不明显。
骶尾骨骨折的症状主要包括:疼痛、惧坐、皮下淤血、鞍区(会阴部形状类似于马鞍的区域)感觉障碍等。
骶尾骨骨折的预防一般包括做好工作防护,遵守交通规则,雨雪天减少外出,避免外伤,超重者应适当减重,老年患者应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骶尾骨骨折的预后视损伤类型不同而差异甚大,单纯性无移位的骶骨骨折预后均好,少有残留后遗症者;但伴有内脏或神经损伤者,则易残留后遗症,以局部残留痛为多见。
症状
骶尾骨骨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骶尾骨骨折的常见症状包括:
疼痛:外伤后骶骨处持续性疼痛。
惧坐:坐位时重力直接作用于骶尾处,造成骨折而引起疼痛,因此患者喜取站位,或是一侧臀部就座。
皮下淤血:因骶骨浅在,骨折损伤易显露于皮下,因此在体检时可发现骨折处的血肿、皮下淤血或皮肤挫伤、擦伤等。鞍区感觉障碍:波及骶孔的骨折可刺激骶神经支,而出现马鞍区感觉过敏、刺痛、麻木及感觉减退等各种异常现象。
其他症状:波及第 1、2 骶椎的骨折,可出现类似坐骨神经痛的症状(骶 1、2 神经构成坐骨神经的一部分),包括感觉、运动及跟腱反射障碍等。合并骨盆骨折者,应注意全身情况,有无休克、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并注意有无合并骶 1、2 神经根损伤及直肠、膀胱损伤等导致的大小便功能障碍。
骶尾骨骨折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骶尾骨骨折如合并骨盆骨折,可并发出血性休克。
骶骨骨折移位可造成直肠损伤或阴道壁撕裂,直肠破裂如发生在腹膜反折以上,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如在反折之下,则可导致直肠周围感染。
骶骨 Ⅱ 区与 Ⅲ 区的骨折,容易发生骶 1 及骶 2 神经根损伤,骶神经损伤会导致括约肌功能障碍。
病因
骶尾骨骨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骶尾骨骨折大多由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等高能暴力引起。
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受到低能量暴力也可以造成骶尾骨骨折。尾骨骨折跌伤方式以臀坐式为主。
哪些人更易患骶尾骨骨折?
因骶尾骨骨折多由外伤引起,年轻人受外伤可能和一些特殊的工种有关,比如长期从事高空作业的工人;或者是一些司机,多容易受到交通伤。
其次由于老年人常患骨质疏松症,腿脚不灵活,易向后跌坐造成骶尾骨骨折。
就医
骶尾骨位置相对隐蔽,所造成的神经损伤也不引人注目,因此在伤后第一时间内常易漏诊或不被重视,故发生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影像学、直肠指诊等检查来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发生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后出现下列症状应及时就医:
疼痛:外伤后骶骨处持续性疼痛。
惧坐:坐位时重力直接作用于骶尾处,造成骨折而引起疼痛,因此患者喜取站位,或是一侧臀部就座。
皮下淤血:因骶骨浅在,骨折损伤易显露于皮下,因此在体检时可发现骨折处的血肿、皮下淤血或皮肤挫伤、擦伤等。鞍区感觉障碍:波及骶孔的骨折可刺激骶神经支,而出现马鞍区感觉过敏、刺痛、麻木及感觉减退等各种异常现象。
其他症状:波及第 1、2 骶椎的骨折,可出现类似坐骨神经痛的症状(骶 1、2 神经构成坐骨神经的一部分),包括感觉、运动及跟腱反射障碍等。合并骨盆骨折者,应注意全身情况,有无休克、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并注意有无合并骶 1、2 神经根损伤及直肠、膀胱损伤等导致的大小便功能障碍。
就诊科室
骨科-脊柱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骶尾骨骨折?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外伤史,医生可根据是否具有骶尾骨骨折相应的症状及体征进行初步诊断,一般应做以下检查:
X 线检查:同时拍摄正位及侧位 X 线片。怀疑为骶髂关节受累者,应加拍斜位片。除观察骨折线外,还需以此进行分型以决定治疗。因该处肠内容物较多,拍片前常需要清洁灌肠。
三维 CT 重建:CT 检查较 X 线更为清晰,尤其对判定骨折线及其移位方向较为理想。
MRI 检查:磁共振较其它影像技术对神经损伤和软组织有良好的显像。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无明确外伤史?具体是如何受伤的?受伤多久了?
有没有骶骨处疼痛症状?严重程度如何?
是否存在腹痛症状?大小便是否正常?是否有会阴区感觉过敏、刺痛、麻木及感觉减退等异常现象?已经出现了多久?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骶尾骨骨折严重吗?可以下地走动吗?
能坐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做手术吗?能治好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会不会遗留后遗症?
治疗
骶骨骨折一般治疗原则
无移位者:卧床休息 3~4 周后起床活动;坐位时,应垫以气垫或海绵等,以保护局部避免受压。
轻度移位者:局部麻醉后通过肛门指诊将其逐渐复位,2~3 天后再重复 1 次以维持对位。
重度移位者:局部麻醉后通过肛门指诊手法复位,若无法还纳或不能维持对位,可酌情行开放复位及内固定术。
合并骨盆骨折者:应以骨盆骨折为主进行治疗,包括卧床(蛙式卧位)、双下肢胫骨结节牵引疗法、开放复位及内固定术等。
骶神经受压者:可先行局部封闭疗法,无效时则需行手术减压。
尾骨骨折脱位的治疗策略
急性期:卧床休息 3~5 天后逐渐下床活动,坐位时垫以充气物或海绵垫。对有骨折移位者,在局部麻醉下通过肛门指诊行手法复位(采取上下滑动、加压,以使远折端还纳原位),3 天后重复 1 次。由于不能固定,还有肛周点肛提肌牵拉作用,常难以获得理想复位。
慢性期:可行理疗、坐浴等疗法,并注意局部勿多受压。病重者,可行骶管封闭疗法,每周 1 次,3~4 次为一疗程。对于尾骨损伤后长期疼痛且无法缓解的患者,可酌情行尾骨切除术。
疾病发展和转归
骶尾骨骨折的预后,因损伤类型不同而差异甚大。单纯性无移位的骶骨骨折预后均好,少有残留后遗症者;但伴有内脏或神经损伤者,则易残留后遗症,以局部残留痛为多见。尾骨骨折脱位即使有轻度移位,对以后的生活也几乎没有影响。
日常注意
饮食调理:患病早期,以清淡饮食为主;中期,可由清淡饮食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后期可正常饮食。
日常注意护理:受伤 3 周后可以下床行走训练,在伤后 2~3 个月内坐位时应垫气圈保护,不要负重,也不要提搬重物,慎弯腰或侧腰,注意少坐和不坐自行车,以免骨折移位而影响愈合。
其他建议:应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规律生活。加强功能锻炼,
注意持之以恒。
预防
骶尾骨骨折的预防一般包括做好工作防护,遵守交通规则,雨雪天减少外出,避免外伤,肥胖者应适当减重,健康饮食,老年人平时应注意补钙,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