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风湿性疾病
概述
风湿病(Rheumatic Diseases)通常是指关节部位的相关病变,除了对骨和软骨造成破坏,还可能累及关节周边的肌腱、韧带、肌肉和神经。此类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目前临床已知存在数百种不同类型的风湿病。风湿病主要通过引发病变部位的炎症反应,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和结构退变。部分患者的疾病损害仅限于关节周边,而某些重症患者可伴有弥漫全身各处的炎症损伤。
常见的风湿病主要包括:
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慢性、反复迁延的自身免疫病,即患者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攻击自身的组织器官。患者多在中青年时期发病,女性占绝大部分。随着病情进展,该病可波及除关节之外的全身各处脏器,例如皮肤、肾脏、血管、神经。
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 30~50 岁为发病高峰,女性患者较为多见。临床特征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呈对称性、持续性、多发性关节炎。
脊椎关节病:这是一组损害脊柱正常结构和功能的慢性炎症性风湿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主要临床类型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炎性肠病关节炎等。它们往往还可能会引起下肢关节部位的炎症和损伤。
关节退行性病变
骨关节炎: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以关节部位软骨发生退变和损害为主要特征,逐渐波及整个关节组织,最终可发生软骨破碎,严重损害整体的关节结构,令患者活动受限,甚至导致肢体残疾。
椎间盘病变:这是一组由脊柱软骨退变而引发的疾病,可以发生于颈椎、胸椎和腰椎的各个脊柱节段。随着病情进展,脊髓或周边神经受到压迫,导致患者的部分肢体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或发生不明原因的疼痛。
代谢性疾病
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的病因主要是嘌呤代谢酶先天性缺陷导致患者体内尿酸过多,或肾脏发生尿酸排泄障碍。部分患者可进展为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性肾病。
感染性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该病急性发作时通常表现为明显的关节炎症,还可能损害心脏,形成风湿性心脏病。
症状
虽然各种类型风湿病的致病因素、发病过程有所差异,但最终都表现为各处关节部位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并引发相应的症状。
风湿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
各处关节部位红肿、疼痛、活动受限。
随病情进展,关节的软骨和骨骼可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部分患者将形成肢体残疾。
各类风湿病患者还可能因伴有免疫或代谢功能异常,而出现其他相关症状。
病情较为严重的自身免疫病可造成全身性多器官结构和功能损伤:
皮肤、黏膜、皮下组织发生病变和损伤。
肌肉疼痛、疲乏无力。
口、眼干涩。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胸部疼痛。
胃肠道不适、食欲不振,严重者可伴有呕吐、腹泻。
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肾脏损伤引发蛋白尿。
累及脑部可造成认知缺陷、癫痫发作或行为举止异常。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伴有高尿酸血症:
在耳廓、关节等处形成痛风石。
引发痛风性肾病或尿酸性肾结石,导致肾绞痛、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衰竭。
病因
先天性病因是风湿病发病的基础,主要包括家族遗传或自身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则是风湿病的发作诱因,例如感染、药物、理化刺激、不良生活方式等。
风湿病的先天性病因
家族遗传:家庭成员中有确诊患者,发病风险将显著上升,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
先天性缺陷:
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代谢或免疫功能的相关调控体系发生功能异常。
基因突变令患者形成发病风险上升的易感基因。
参与尿酸代谢的蛋白酶由于基因突变发生功能异常,无法正常工作。
风湿病的环境诱发因素
病原体感染:各类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的感染。
药物因素:服用抗生素。
理化刺激:
空气严重污染;
长期受到日光、紫外线或辐射的照射;
暴露于化工原料或其他有毒物质;
骨骼、关节长期劳损。
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吸烟酗酒。
高脂高糖饮食导致肥胖和内分泌紊乱。
经常食用高嘌呤类食物,例如动物的内脏。
就医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骨科
常见检查项目
病史采集:
基本情况:患者病史、治疗史、日常饮食情况,以及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
临床症状的特征:例如起病时间、进展趋势、症状发作频率、每次发作的诱因等。
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同时检查全身各处肢体、皮肤,评估是否存在皮疹、溃疡或肿块。
观察病变部位的关节和肌肉是否存在疼痛、压痛,肌肉是否发生一定程度的萎缩。
抽血检查:
检查血红蛋白浓度、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数量。
测定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和炎症,并评估肝、肾功能。
测定各类生物学标志物的水平,例如细胞因子、功能蛋白、病原体相应的抗原/抗体,以及自身免疫性抗体等。
尿样检测:
检测尿液中的电解质水平、酸碱度变化。
鉴别尿液中是否存在血细胞、蛋白质或病原体感染。
关节穿刺活检:医生会用一根细针刺入关节腔中,抽取少量关节液,评估其成分和性质,判断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
组织活检:医生还可能会通过极小的手术采集患者少量病变组织,交给病理科进行显微镜观察和病理分析,判定其来源、性质,以及是否发生癌变。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磁共振成像)等,可以观察体内各处关节、骨骼和脏器的病变情况,评估病变波及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基因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判断细胞的染色体上是否存在已知的基因突变类型。
基因测序:筛查是否有存在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
治疗
医生会根据风湿病患者的类型及其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力争实现长期维持病情稳定,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自身免疫性风湿病
关键在于抑制体内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和细胞的攻击,同时缓解炎症反应。
药物治疗是控制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首选方案。常用药物包括:
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等。
糖皮质激素: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甲氨蝶呤、羟氯喹、来氟米特等。
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等。
上述药物需根据医生指导使用。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应逐渐减低剂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感染和恶性肿瘤的风险。
关节退行性病变
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或局部外用药膏、贴剂。
糖皮质激素:局部外用药膏或直接注入关节腔内。
软骨保护剂: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等直接注入关节腔内。
痛风性关节炎
高尿酸血症可服用促进尿酸排出的药物,例如碳酸氢钠、苯溴马隆、丙磺酸;或抑制尿酸形成的药物,例如别嘌醇。
手术治疗
滑膜切除手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通过此项手术保护关节软骨和骨骼组织,改善关节功能。
关节矫形手术:去除破碎的软骨或坏死组织,修补关节缺损,在一定程度恢复关节结构。
关节置换手术:关节受损严重者,可实行关节置换术。
日常注意
风湿病患者务必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同时应立刻戒烟戒酒,并注意防止病原体感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推荐使用含有杀菌剂成分的洗手液。
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洗漱用品、浴巾等。
日用品和餐具应每天清洗,并进行高温或微波消毒。
戒烟戒酒:
立刻戒烟,远离二手烟。香烟的烟雾中存在大量有害成分,会造成全身性的严重危害,刺激病情加速恶化。
戒酒是因为酒精也可能对细胞造成损伤,还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甚至发生毒副作用。
居家治疗注意事项:
患者一定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以确保实现病情长期稳定。
若出现无法耐受的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复诊,以便于医生调整剂量或改变用药方案。
不要随意加用其他药物、保健品,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复查: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治疗计划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进展情况。
去医院复诊时最好戴口罩,不要接触其他传染病患者。
预防
风湿病主要由先天性病因所致,难以有效预防。通过控制环境诱发因素,增强自身体质,或许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控制环境诱发因素:
在传染性疾病或空气污染的高发季节,外出时应带好口罩,做好必要的防护。
如果工作中接触到辐射或有毒化学物质,应做好规范的防护措施。
假如长期居住于空气严重污染的地区,应添置必要的室内空气净化器。
增强自身体质:
杜绝不良嗜好,戒烟、限酒。
每天确保有新鲜的水果、蔬菜、坚果,以及优质蛋白质,例如蛋类、鱼类、瘦肉等。
每天坚持锻炼,促进血流循环,有助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