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骺骨软骨病是什么?跟骨骨骺骨软骨病怎么办?跟骨骨骺骨软骨病症状有哪些?

小儿利斯特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儿多在免疫功能低下时感染发病,多见于新生儿及免疫缺陷病儿。本病主要见于新生儿,新生儿利斯特菌病发病率约 0.008%,早发型病死率约为 30%,晚发型约为 10%。利斯特菌性脑膜炎的总病死率约为 30%,若伴有恶性肿瘤或原本免疫功能低下者则更高,患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病变和心内膜炎的病死率可达 50%。本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在孕妇中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该病在健康人群中偶有发生,症状轻微,但在新生儿等高危人群中常常导致致命性感染,病情难以控制并且临床预后极为不佳,死亡率极高。新生儿病例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患儿可见败血症和肺炎,绝大多数晚发型患儿表现为脑膜炎。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如青霉素 G、氨苄西林、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及红霉素等。脑膜炎时因病情较重,常用两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阻断传播途径和早期及时诊治是防治本病的关键点。难点在于本病不易早期发现。孕妇是利斯特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抗感染治疗后预后良好,但是对胎儿或新生儿而言,则预后不良,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对妊娠期利斯特菌病患者分娩的活产新生儿,应积极进行早期抗感染治疗。明确诊断该病的患儿,应进行隔离防止传播。

别称

Haglund病,Sever病,慢性跟腱止端炎,跟腱末端病,跟骨骨突炎,跟骨骨骺炎

概述

跟骨骨骺骨软骨病是指跟骨骨化中心在正常生长发育进程中受到干扰,致使骨骺发生缺血性病变,可能与损伤或骨血液供应障碍有关。

本病好发于爱好运动的 9~13 岁儿童,女性多于男性。

奔跑、跳跃等负重状态下跟腱急性或慢性牵拉跟骨骨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常见于爱好运动的 9~13 岁儿童、运动员,以及足部畸形、跟骨骨折术后或长期穿过紧、过硬的鞋子的人群中。

主要症状为足跟后部疼痛、肿胀、跛行、足背伸受限。

本病 14 岁后有自愈性,主要采用口服消炎镇痛药、局部注射封闭疗法等保守治疗。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跟骨后滑囊炎或跟腱炎。

预防手段主要为休息、减少劳损。

症状

疾病主要表现为足跟后部疼痛、肿胀、压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跛行、足背伸受限。

跟骨骨骺骨软骨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足跟后部疼痛

肿胀

跟腱两旁压痛

跛行

足背伸受限

跟骨骨骺骨软骨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跟骨骨骺骨软骨病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跟骨后滑囊炎或跟腱炎。

常见并发症包括:

跟骨后滑囊炎

跟腱炎

病因

跟骨骨骺骨软骨病的直接发病原因是在负重状态下跟腱急性或慢性牵拉跟骨骨突,或过紧的皮鞋后帮反复压迫和摩擦足跟,多见于爱好运动的儿童。

跟骨骨骺骨软骨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负重状态下跟腱反复牵拉跟骨骨突

皮鞋后帮反复压迫和摩擦足跟

哪些人容易患跟骨骨骺骨软骨病?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此病:

年龄:好发于爱好运动的 9~13 岁儿童;

运动员;

畸形:足内翻畸形、高弓足、跟骨后上结节发育异常等;

跟骨骨折后遗症。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此病:

鞋子过紧过硬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足跟后部肿痛

跟腱两旁压痛

跛行

足背伸受限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跟骨骨骺骨软骨病?

当医生怀疑是跟骨骨骺骨软骨病时,除了询问运动病史及疾病表现、进行体格检查外,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才能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跟骨 X 线:可观察跟骨后缘病变情况;

B 超:能显示病变跟腱和跟腱后滑囊;

磁共振:能清晰显示跟骨及跟腱周围病变情况;

实验室检查:自身免疫功能及尿酸检测可排除有无结缔组织疾病和痛风。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多大岁数?是否爱运动?最近有无足跟部受伤?

最近有无剧烈运动的情况?运动强度如何?

运动是否加重足跟后部肿痛?有没有什么方法让疼痛减轻?

是否到外院就诊过?是否治疗过?怎么治疗的?效果如何?

做过哪些检查?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能否治愈?哪种治疗方法最好?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会不会复发?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会不会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不能做的?

治疗

跟骨骨骺骨软骨病具有自愈性,多见于爱好运动的儿童,在疾病初期或病情较轻者多采用保守治疗,一般能缓解病情。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主要发挥消炎止痛作用,代表药物有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

糖皮质激素:主要采用局部注射封闭疗法,起消炎止痛作用,对早期急性跟腱炎效果明显,长期使用存在自发性跟腱断裂风险,常用药物有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等。

透明质酸钠:局部注射,抑制炎症反应,起润滑和镇痛等作用。

手术治疗

清理术:分为开放性清理术和关节镜下清理术,主要是清除病变肌腱、炎性组织及瘢痕。

切除畸形;当进行严格保守治疗 3~6 月以上症状仍不见好转或足部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时,可切除畸形。

其他治疗方法

休息:避免加重肿痛。

冰敷:减少炎性渗出,缓解肿痛。

体外冲击波治疗:消肿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中医疗法:可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如中药熏蒸及电针疗法,必须要在正规中医院和研究院所的医生指导下遵医嘱用药。

疾病发展和转归

跟骨骨骺骨软骨病为自愈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通过休息、降低运动强度或对症处理后,症状均能缓解。

若不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会导致跟骨后滑囊炎或跟腱炎,严重影响患者活动。

日常注意

跟骨骨骺骨软骨病日常注意主要是休息、减少劳损,疼痛明显者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改善症状,病情变化时及时复查。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用药注意事项: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恶心呕吐、胃痛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评估踝关节功能以及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等。

运动:少做起跳、奔跑等动作,降低运动强度,注意休息。

其他:穿宽松的鞋子等。

预防

跟骨骨骺骨软骨病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多由于运动负荷过大引起,因此,避免长期的高强度运动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穿宽松的鞋子

脚后跟垫高 1~2 厘米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儿童: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避免长期反复剧烈运动;

运动员:在不影响训练进度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训练项目,降低运动强度,急性损伤时及时冰敷,定期复诊;

畸形:保守治疗无效时,可手术矫正。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维酶素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维酶素胶囊说明书

2023-8-2 23:41:04

药品

安胃片的功效与作用-安胃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