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跟腱损伤
概述
跟腱断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约占运动损伤的 6%~18%,可导致患者局部肿胀、疼痛,从而使患者运动受限。跟腱断裂患者如接受及时、正确的诊疗,恢复较好;但部分病例早期未明确诊断,会导致病情延误[1][2]。
跟腱断裂多由剧烈运动或直接打击所致,还与年龄、服药、运动和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跟腱断裂患者足跟疼痛、肿胀,脚踝跖屈困难,行动受到明显限制。
剧烈运动或跟腱受到外物击打后,感到局部疼痛、跖屈困难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根据病史、查体以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跟腱断裂的治疗目的是恢复跟腱的连续性以及功能,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脚踝突然用力,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跟腱断裂属于运动性损伤,在体育运动中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使用护具。
症状
跟腱断裂有哪些临床症状[1]?
新鲜损伤
足跟疼痛,不能踮起脚尖站立;
局部肿胀、触痛,能摸到跟腱断裂处凹陷;
趾屈力弱(绷脚尖的力量差)。
陈旧损伤
跛行,平足行走;
不能抬起脚后跟;
小腿肌肉萎缩。
跟腱断裂有哪些并发症[1]?
伤口瘘管;
皮肤和肌腱坏死;
跟腱再断裂;
足跟深部感染。
病因
什么原因造成跟腱断裂[1]?
跟腱断裂有两类原因:
锐器或钝器直接切割或打击跟腱致其断裂,为开放损伤或闭合损伤;
跑跳运动损伤,如翻筋斗、跳起投篮、跳远等,在跟腱有退行变形的基础上,外伤使跟腱断裂,为闭合性损伤。
跟腱断裂有哪些风险因素[1][2]?
年龄因素:随年龄增长,Ⅰ 型胶原减少,Ⅲ 型胶原增多,导致跟腱弹性强度下降;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喹诺酮类或类固醇药物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跟腱断裂;
运动因素:跟腱发力过猛,运动导致跟腱过热等;
疾病因素:严重的腱周围炎和痛风等都可以使腱变弱,从而易发生跟腱断裂。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1]?
开放性损伤往往伴随跟腱断端外露,症状明显;
闭合性损伤相对难判断,如有以下情况应尽快就诊:
跟腱部位受钝物击打或跑跳等剧烈运动之后;
后足跟疼痛;
跖屈困难;
跟腱后方凹陷或水肿。
就诊科室
骨科(创伤骨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跟腱断裂[2]?
医生可根据病史,症状与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来诊断跟腱断裂。
体格检查:
可触及跟腱断裂处凹陷;
Thompson 试验阳性:俯卧位,捏患者小腿三头肌时,踝不动。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和 MRI 检查均可显示跟腱断裂。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疼痛或受外伤暴力?
受伤时是否合并其他外伤?
以前足跟是否受过伤?
受伤足尖是否有麻木或感觉异常?
有无长期服用激素药物或其他药物?
既往是否有骨质疏松或其他骨病?
需要咨询医生的问题?
跟腱断裂时完全断裂还是部分撕裂?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以明确诊断?
是否合并骨折?
是否有神经血管受损等并发症?
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可以用什么手术方式治疗?
非手术治疗患者:
外固定支具/石膏需要多久?
需要多久康复锻炼才能恢复足踝正常活动功能?
手术治疗患者:
是否需要急诊手术?
手术方式有哪些选择?
治疗期间有什么主意事项?
是否有后遗症?
治疗
跟腱断裂的治疗目的是恢复跟腱的连续性以及功能,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非手术治疗[1][3]
采用石膏固定踝关节于趾屈位,固定 6~12 周。
适用于康复后对跟腱所能承受强度要求不高或者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
手术治疗[2]
经典的缝合方式有 Bunnell 缝合、Kessler 缝合以及 Krackow 缝合。
新手术缝合方式有肌腱瓣加强缝合术、自体/异体肌腱移植、可视化缝合技术等。
日常注意
跟腱断裂患者康复后应避免做单足起跳、突然猛烈起跳等爆发性动作;
不当的康复可能导致患者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僵硬等,因此患者定期前往康复科门诊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
预防
跟腱断裂属于运动性损伤,日常生活运动中应注意保护踝关节,如运动时使用护踝等;
长期服用激素药物的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