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上臂骨折
概述
肱骨骨折(Humeral fracture),也称为“上臂骨折”,一般是指肱骨外科颈下至内外髁上 2~3 厘米处的骨折。
肱骨外科颈下至内外髁上 2~3 厘米处的一段长管状坚质骨称为肱骨干,上部较粗,自中 1/3 以下逐渐变细,至下 1/2 渐呈扁平状,并稍向前倾。
肱骨骨折较为常见,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肱骨干中部和中下 1/3 交界处。
肱骨骨折后可出现肿痛、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骨擦感等表现。肱骨干中下 1/3 交界处后外侧有一桡神经沟,有桡神经通过,骨折易伤及桡神经,表现为垂腕、垂指、虎口区麻木等神经损伤等症状。严重粉碎骨折甚至可以损伤肱动脉、肱静脉等血管,导致严重并发症。
无移位的肱骨骨折,可用夹板固定 3~4 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移位的骨折则采用手法整复和夹板外固定,若手法复位失败,或者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应手术切口复位内固定。
肱骨骨折经对症整复或手术治疗后,遵医嘱行功能锻炼,预后效果良好。
症状
肱骨骨折后可出现肿痛、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骨擦感等症状,依据骨折移位情况以及粉碎程度,可合并有血管、神经、周围软组织症状。
肱骨骨折有哪些症状?
根据肱骨骨折发生的部位和病情发展程度,特别是可能合并的神经、血管及局部软组织损伤情况,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肱骨干上、中 1/3 骨折,出现以下症状:
肿胀;
疼痛;
骨擦音、骨擦感;
上臂畸形;
较少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活动障碍。
肱骨干下 1/3 骨折,出现以下症状:
疼痛;
肿胀;
骨擦音、骨擦感;
上臂畸形;
运动障碍;
可能合并桡神经损伤;
可能合并肱动脉损伤;
严重骨折可引起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肱骨骨折合并损伤桡神经时,还会出现以下症状:
患侧肢体垂腕畸形;
患侧掌指关节及拇指功能障碍;
患侧虎口区麻木。
肱骨骨折合并桡动脉损伤时,还可出现以下症状:
患侧肢体前臂皮肤苍白,手指末端发凉,桡动脉及尺动脉搏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甚至发生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这是肢体急性缺血的症状,须急诊就医,进行手术。
病因
肱骨骨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直接暴力:常因交通事故等暴力因素,由外侧打击肱骨干,致横形或者粉碎性骨折。
间接暴力:常由手部着地或肘部着地,力向上传导,加上身体倾倒产生剪切应力,导致中肱骨下 1/3 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
骨质疏松或者肿瘤骨转移患者,遭受轻微外力也可发生骨折。
哪些人更易发生肱骨骨折?
青壮年,摩托车驾驶者、极限运动爱好者等人群风险较高。
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尤其是绝经较早的老年女性。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老年人跌倒后,出现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
青壮年经历车祸等暴力损伤后,出现上臂疼痛、活动障碍者。
就诊科室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肱骨骨折?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年龄、外伤史及临床表现、查体和 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可以明确诊断肱骨骨折。但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其他损伤。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遭受过暴力?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有没有伤及其他部位?
症状有什么变化?
做过什么处理?
是否有感觉麻木或肢体发凉?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是骨折了么?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骨折是否严重?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大概要花费多少钱?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 会有什么后遗症?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肱骨骨折因骨折移位、粉碎程度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之后康复治疗。
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
采取有效麻醉下牵引复位,观察畸形矫正,骨传导音恢复证明复位成功,行 X 线检查确认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复位成功后,选择 U 型石膏、上肢悬垂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期严密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适应证:手法复位失败,骨折端对位对线不良,估计愈合后影响功能;骨折分离移位,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陈旧骨折不愈合;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8~12 小时以内的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
方法:麻醉下切开或闭合复位骨折,使用钢(钛)板、钢(钛)钉或者髓内钉固定骨折。
切开复位外固定术
对于某些骨折类型或软组织条件不良者,可以行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以降低潜在软组织感染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康复治疗
无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治疗,术后均应早期行康复治疗。
术后抬高患肢,主动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2~3 周后,开始主动行腕肘关节屈伸活动和肩关节外展、内收活动,循序渐进,6~8 周加大活动量,并行肩关节旋转活动。
在康复过程中,随时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及愈合情况。
骨折完全愈合后去除外固定。
必要时可在骨折完全愈合一定时间后去除内固定。
可配合理疗等其他康复治疗方案。
疾病发展和转归
肱骨骨折若诊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上肢功能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可导致肢体伤残,严重者需要截肢。
经正规诊治的患者,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日常注意
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临床医生建议,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积极调整心态,减少焦虑,术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定期复查 X 线,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锻炼方案。骨折愈合后,必要时去除内固定。
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必要时调整支具,避免压疮等并发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定期复查 X 线,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锻炼方案。
若院外出现疼痛、肿胀明显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至医院复诊,不要擅自更改康复锻炼方案。
预防
摩托车驾驶者、极限运动爱好者等高风险人群,要注意提高安全意识,减少意外事故发生。
老年人要注意预防跌倒,必要时使用手杖等行走辅助工具。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及改良设施,方便老年人日常活动。
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症,适当锻炼,增加牛奶、豆制品等饮食,多晒太阳,提高人体钙吸收;杜绝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