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膝外侧疼痛综合症,跑步者膝,髂胫束摩擦综合症
概述
髂胫束综合症多见于长跑和长距离骑行者,由于膝关节在一定范围内反复多次伸屈,膝外侧髂胫束前后活动与股骨外髁反复摩擦,引起膝外侧副韧带上下的滑囊腘肌腱及其周围滑囊软组织损伤,出现慢性创伤性炎症,主要表现为伸屈时疼痛。
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髂胫束综合征占跑步伤病的比例是 14%。由于跑步运动在人群中越来越流行,所以跑步膝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多种原因可导致该疾病,一些解剖因素如平底足、跟部或足内翻、双侧下肢不等长等可使髂胫束过度受压,从而导致髂胫束综合症。其次,髋外展肌群过于薄弱、不正确的跑步姿势、运动量过大等,可造成髂胫束紧张而无法放松,也是髂胫束综合征重要的诱因。
主要症状是膝外侧疼痛,用力伸屈膝活动及上、下梯时加重,可出现腿打软现象,休息后可缓解。滑囊炎症严重时,疼痛甚至会放射至大腿及小腿的外侧和发生弹响。
症状较轻时,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患者应减少或暂停长跑等剧烈活动,用泼尼松龙对压痛点进行封闭;症状严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手术切除滑囊和发炎的组织。
主要危害是会影响患者膝关节的活动,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行动受限。
出现疼痛时,应立即停止运动,注意休息,找专科医生进行治疗;出现肿胀时,应按 PRICE 原则处理。
日常生活中,应通过姿势和步态分析来诊断并强化弱势肌肉,通过拉伸按摩及力量训练防止疼痛复发,穿戴合适的跑鞋,纠正跑步姿势和不良运动习惯。
症状
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外侧或其周围疼痛,一般以刺痛为主,其压痛点明显。在下楼梯或跑步(尤其在下坡跑)时疼痛会加剧。
常见症状有哪些?
膝关节外侧疼痛:股骨外上髁或其周围的疼痛,一般以刺痛为主,外侧副韧带与关节间隙交界处以及股骨外髁有压痛(大概部位就在膝外侧),有时可触及硬韧或有波动的小肿块。
在下楼梯或跑步(尤其在下坡跑)时疼痛会加剧,休息后可缓解,这种膝外髁痛表现为内收位加重,外展位减轻。
膝关节弯曲 20°~30° 或伸直时疼痛最明显,并且髋关节外展的力量降低。疼痛可影响膝关节和髂关节的运动。
滑囊炎症加重时,疼痛会放射至大腿及小腿外侧,可出现腿打软现象,有时还会有关节弹响。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如病程较长,可能出现股四头肌萎缩。
病因
髂胫束是大腿外侧的一根筋膜,大腿外侧的肌肉组织较少,最主要的结构就是髂胫束,髂胫束就像一根巨大的橡皮筋,连接大腿和小腿,是固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跑步时,这根橡皮筋就会和膝关节产生摩擦,过度摩擦或时间过长,就会发生炎症,导致髂胫束的滑动受到阻碍,出现疼痛。髂胫束和膝盖之间的摩擦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
常见原因有哪些?
不科学的训练方法:主要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或运动量过大,髂胫束不能适应高强度的摩擦所致。
不正确的跑步方式:运动过程中,随着骨盆角度的变化,髂胫束会相应的调整紧张度。当跑步时,如果骨盆位置不对,髂胫束与胫骨外侧髁过度摩擦而引起炎症,就会出现问题。
运动过量:突然间增加跑步、骑行距离或过度训练,会加重对髂胫束的刺激。
结构性异常:结构异常可导致髂胫束张力失衡,髂胫束与胫骨外侧髁过度摩擦,引起炎症。如“O型”腿、扁平足、足内翻、双侧下肢不等长、胫骨内旋、大腿肌肉过于发达或髂胫束过紧等。
髋部外展肌肉无力:站立时,股骨内收肌与外展肌(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为离心收缩对抗状态,从站立期过渡到推进期时,这些肌肉会从离心变为向心收缩,如果髋部外展肌肉无力,则在站立中期,跑步者的髋内收增加,会增加髂胫束的张力,刺激髂胫束。
髂胫束柔韧性较差:由于髋外展肌肉和髂胫束的柔韧性不足,导致髂胫束末梢和股骨外侧髁之间的摩擦压力增加。
臀中肌力量不足:臀中肌的功能是稳定骨盆,并使髋关节做除了内收以外所有方向的运动。当稳定髋关节的肌肉较薄弱时,稳定骨盆的任务就需要膝关节和股骨外侧的肌群来承担,也就是说,在臀中肌力量较弱时跑步,其所不能承受的力量便会向下传导由膝关节承受,从而导致膝关节炎症的发生。
哪些人容易患病?
长跑运动员:长跑运动员发病率比短跑运动员高,可能是因为长跑运动员有较明显和长时间的足跟着地期和直立期。当脚踏地面时,膝关节通常是屈曲约 20 度,这使得髂胫束最容易与股骨外上踝产生磨擦;在不平的表面跑步,如沙丘等,可使腿部稍微向内弯曲,也可造成髂胫束过度伸展压向股骨;此外,穿着跟部外侧过度磨损的跑步鞋跑步,也是导致该病的原因之一。
自行车运动员:运动员持续高频率的踏动以及大腿在高位时的膝内翻,都会增加运动员膝部的磨擦。此外,自行车搭配不适当如座位太高、车架角度不正确、脚踏放置过里或旋内等,也会导致髂胫束的压力增加。
就医
当跑步后出现局部膝关节疼痛时,应立即减少运动量,在疼痛的部位进行冰敷,控制炎症反应;如果疼痛未明显好转,则应及时就医;休息或治疗后,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康复练习,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复发。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无明显外伤情况下出现膝关节疼痛,经休息后可缓解,但反复出现或者加重。
轻微症状,休息缓解后,想要避免再次运动后复发。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关节外科
运动医学科
康复科
医生如何诊断?
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根据患者损伤的原因、具体部分、疼痛位置、体格检查等,结合对髂胫束紧张度以及下肢的解剖学结构等的分析,辅以相关运动学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门诊检查时,患者携带运动或疼痛时所穿的鞋,会更好的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Ober 试验:右侧卧位,右髋、膝充分屈曲,左膝屈成直角并使髋完全伸直并内收大腿。正常时左膝可触到床面,如不能内收或内收时引起腰椎向左侧凸(向上凸)即为阳性,提示为髂胫束挛缩。
X 线:可了解股骨及胫骨骨骼结构,判断有无结构异常。
核磁共振:排除半月板,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明确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平时爱好什么运动?多久了?运动前热身吗?
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休息后能缓解吗?
有没有剧烈疼痛或放射痛?症状有无加重?冰敷后是否缓解?
膝关节是否受过外伤?做过什么检查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的?跟我的运动方式有关系吗?
严重吗?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案?
效果如何?恢复需要多长时间?能治愈吗?还会复发吗?
配合治疗的同时需要做康复训练吗?
痊愈后,我还可以继续运动吗?
日常或运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吗?
如何预防?
治疗
根据病症的严重程度进行治疗,一般首选保守治疗,出现症状时,减少或暂停长跑等剧烈运动,一周时间就可以恢复。症状严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急性期:按照“PRICE”处理原则。禁止继续进行导致疼痛的运动如跑步,特别是下坡跑,避免剧烈运动。在股骨外侧髁和膝关节外侧实行冰敷,控制浮肿及炎症反应。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为慢性炎症阶段即疼痛稳定并且持续的阶段。此阶段可通过理疗方式尽快控制疼痛,消除炎症,之后可以根据疼痛的情况进行适量的运动。此期主要是通过一些拉伸训练,拉长髂胫束,提高髋外展肌肉的柔韧性,加强局部肌肉力量,来解决局部肌肉摩擦的问题。运动时可以使用髂胫束带帮助减少摩擦区域的压力。
手术治疗
髂胫束磨擦综合症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如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则考虑手术。手术包括滑囊的移除、松解或延长髂胫束以减轻其对股骨的磨擦。术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其他治疗方法
镇痛药物:适当使用镇痛药物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控制炎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局部封闭治疗:可尝试在压痛的点注射泼尼松龙和利多卡因的混合液体。
疾病发展和转归
一般通过正规的治疗,疼痛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再配合康复训练,可使疾病不再复发,转归较好。
日常注意
出现疼痛时应立即停止运动,注意休息,找专科医生进行治疗。症状缓解后,可适当进行一些康复训练,纠正运动姿势,避免复发。一定要症状完全消失后,再尝试恢复以前的运动。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定期检查膝关节:膝关节易出现劳损,如不加以注意,可造成进一步损害。
经常跑步的人,可适当进行一些下肢力量训练,足够的下肢肌肉控制能力能够减少跑步时受伤的风险。
运动时,可对有过伤病的部位使用护具或肌内贴布进行保护,对于没有伤病的部位也可根据运动量进行一些运动防护,避免运动损伤。
预防
髂胫束的放松和牵伸非常重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拉伸,可以有效的避免疾病的发生。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运动前后,牵拉髂胫束:以大腿外侧有适度牵拉感为宜。
站立位髂胫束伸展:让健侧腿交叉置于患侧腿的前面,身体向下弯并尝试接触患侧腿脚趾,保持 30 秒,回到原来姿势并重复 3 次。
侧靠位髂胫束伸展:侧身站于墙边,患侧腿靠内侧,手扶墙壁以作支撑,健侧的腿交叉置于受伤腿的前面,保持受伤的下肢足部稳定,使髋部倚靠向墙壁,保持 30 秒,回到原来姿势并重复 3 次。
大强度运动后,放松髂胫束:如遇疼痛,应在疼痛部位停留 20~30 秒,直至疼痛度下降 50%~75%。泡沫轴滚动过程中保持正常呼吸,不要憋气。以肘撑地侧卧于地面,泡沫轴位于下方腿外侧,上方腿弯曲支撑身体,下侧腿伸直,自髂骨起至膝关节止缓缓滚动 1~2 分钟。
日常股四头肌伸展:健侧手扶着较固定的物体或站于墙边以作支撑,患侧手抓紧患侧下肢的踝部并拉向臀部,不要弯曲或扭转腰部及背部,保持 30 秒,回到原来姿势并重复 3 次。
日常髋内收训练(侧卧位):患侧侧卧,健侧膝屈曲并将足部平放于患肢前面,同时患肢伸直,在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抬高患肢,于最高位保持 6~10 秒,然后慢慢地放下患肢回到原来的位置,并重复 20~30 次。
感谢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骨科 陈广南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