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概述
髋关节撞击症(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是指由于髋关节发育异常、不合理运动及外伤,导致髋臼缘发生破损或股骨头长出多余骨质,发生过度磨损,损伤髋关节内部结构,引起疼痛、不适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FAI 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年轻人(20~40 岁),女性多见,是中青年髋部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但是由于过往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该病认识有限,很少有医生能够出正确的诊断,造成很多患者第一次听说有这个病。
FAI 与股骨头和髋臼的先天发育有关,后天的运动和外伤也可引起病变加重,例如体操运动、舞蹈、足球、滑雪,以及经常蹲起活动的体力劳动者。
FAI 可分为:凸轮型撞击、钳夹型撞击、凸轮钳夹混合型撞击 3 型。临床上以混合型多见,约占患者总量的 77%。
FAI 通常表现为腹股沟区、大腿根部前方、侧方、大跨或臀部等位置疼痛不适,特别是反复深蹲、久坐站起,以及长距离行走之后明显加重。有的患者无法自如行走,甚至穿鞋袜都出现困难。
FAI 治疗有非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髋关节疼痛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不显著的患者,只能减轻患者的疼痛,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关节的继续退变。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难以忍受的髋关节疼痛或绞锁症状显著者。
FAI 常发生于年轻患者,后期一般会发展为骨性关节炎。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避免重体力劳动、过量运动及长距离行走。避免引起碰撞的髋关节运动方式,如尽量不要过度屈曲髋关节、降低剧烈活动等。若出现髋关节疼痛,应该要想到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可能,及早就诊,盲目拖延只能加重病情。
症状
髋关节撞击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FAI 的常见症状包括:
主要是大腿根部前方、侧方、大跨或臀部等位置无规律的间歇性疼痛,特别是反复深蹲、久坐站起,以及长距离行走之后明显加重,伴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受限。
病情发展可出现腰背部,骶髂关节,臀部或股骨大粗隆处疼痛。
髋关节绞锁、弹响和不稳定感。
出现“死腿征”,即在改变体位(如久坐站立或转身)时髋关节出现较重的疼痛或绞锁,但活动片刻后恢复正常。
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屈曲、内收、内旋受限最为明显,早期或病情比较轻的患者,步态多是正常的,不会出现跛行等。但是,病情一旦加重,一般会出现躯干向患侧侧弯的臀中肌无力步态。
病史较长者可出现关节僵硬、乏力和活动度下降等骨关节炎症状。
FAI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髋关节慢性疼痛。
髋关节活动受限。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病因
髋关节形态异常或(和)运动损伤所致的髋臼缘与股骨头颈交界区异常接触,发生过度磨损或撞击。这种“头臼不匹配”包括髋臼的后倾、股骨颈前外侧缘的骨赘增生、股骨头颈偏心距的减小或股骨头形状的异常等。股骨近端和髋臼在关节运动的终末期会非常接触或撞击,引起盂唇或髋臼边缘的软骨损伤。
FAI 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先天因素:与股骨头和髋臼的先天发育有关,常见于女性。发育引起的髋臼缘与股骨头颈交界区异常接触,发生过度磨损或撞击,引起盂唇或髋臼边缘的软骨损伤。
后天因素:运动损伤所致的髋臼缘与股骨头颈交界区异常接触,包括髋臼的后倾、股骨颈前外侧缘的骨赘增生、股骨头颈偏心距的减小或股骨头形状的异常等,股骨近端和髋臼在关节运动的终末期会非常接触或撞击,引起盂唇或髋臼边缘的软骨损伤。
混合因素:有先天发育不良和后天运动损伤综合作用,运动损伤往往加重发育不良,导致的髋臼缘与股骨头颈交界区异常接触,加重髋关节过度磨损或撞击,引起 FAI。
哪些人容易患 FAI?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以中青年女性多见。
体操运动、舞蹈、足球、滑雪,以及经常蹲起活动的体力劳动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均应及时就医,轻者如腹股沟区、大腿根部、大跨或臀部等位置疼痛不适。重者如髋关节活动受限,更甚者出现了一系列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症状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出现盂唇损伤的症状,即较严重的髋关节疼痛和交锁。盂唇损伤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损伤可能会持续扩大,髋关节缺乏“软垫”的保护,会加快软骨磨损,发生骨关节炎,骨质硬化增生等,严重时甚至需要置换人工股骨头。
疼痛和(或)髋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应立即就医。例如无法自如行走,甚至穿鞋袜都出现困难。这些症状往往无法自行缓解,盲目拖延指挥进一步加重病情发展。
出现外伤、髋关节周围皮温增高或者突发疼痛导致不能行走、站立,这时候就应该尽早去医院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运动康复科
医生如何诊断 FAI?
FAI 是一种常见高发的髋关节运动损伤,其治疗效果肯定,主要问题存在于疾病的诊断上。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临床查体和影像学检查等诊断。尤其是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要对认真对待,规范检查方法,提高准确率。因为 FAI 患者的症状体征通常并不特异,有时可能仅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因此临床诊断需要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鉴别。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体格检查
活动度检查:髋关节屈曲、内外旋、外展受限。
前方撞击试验:当撞击发生在髋臼前外侧时多为阳性。患者仰卧位,被动屈曲髋关节至 90° 时,内旋、内收髋关节,造成股骨头颈和髋臼的异常接触,产生疼痛,并且当有髋臼盂唇损害或软骨损害,或两者损害同时存在时,可以产生剧烈的疼痛。
后方撞击试验:当撞击发生在髋臼后下方时多为阳性。检查时让患者仰卧在床边,患肢自由悬空于床尾外,从而使髋关节伸展,伸展位时外旋髋关节,可以产生腹股沟深处的严重疼痛。
“4”字试验:非特异性,但多为阳性。
影像学检查
X 线片检查:X 线检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拍摄标准骨盆正位片。通过 X 线片测量髋臼倾斜程度、头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偏心距、Sharp 角等指标,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有发育异常等有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CT 可以测量更多指标,帮助诊断。国内外有选定 α 角作为测量指标。此角可以反映股骨颈的增生程度。此角越大,越容易发生撞击。α 角>50°,是诊断 FAI 的临界值。
核磁共振(MRI)检查:对具有撞击综合征的患者行 MRI 检查,可以发现股骨头形状的异常,股骨头颈交界处的前外侧突出小,或者凹痕、骨化等。对于髋臼盂唇和股骨头软骨裂伤,MRI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史或家族史?
职业、体力劳动、运动习惯等情况。
是否有疼痛或不适感?疼痛部位?出现时间?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或加重的因素?改变体位后症状是否有改变?
是否有髋关节活动受限?受限程度?出现时间?有无缓解或加重因素?改变体位后症状是否有改变?
是否有髋关节绞锁、弹响和不稳定感?出现时间?有无缓解或加重因素?改变体位后症状是否有改变?
有无步态异常? 出现时间?有无缓解或加重因素?改变体位后症状是否有改变?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是髋关节撞击症?有什么严重后果?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出现髋关节撞击症的原因是什么?应避免什么高危或不良因素?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治疗后多长时间能恢复?
影响日常生活吗?
治疗副作用是什么?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后恢复期及后续随访复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治疗
病变轻微,症状不重,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的患者,可通过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物,改变生活方式,选择慢走、游泳等舒缓运动来缓解疾病。当病变较重,症状明显,影响日常工作生活时,建议考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发育异常骨质的手术切除和矫正生物力学。如果存在继发性骨关节炎可能,需要进行软骨损伤关节镜修复,甚至是髋关节置换术。
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
软骨保护类药物。
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难以忍受的髋关节疼痛或绞锁症状显著者,有髋关节切开手术、关节镜手术。
髋关节切开手术治疗:
对于凸轮型撞击,手术主要包括股骨头成型术及股骨颈成型术。
对于钳夹型撞击,手术一般为切除髋臼周围的增生骨组织。
对于撕裂或骨化的髋臼唇行部分切除术。
若髋臼解剖学异常,可采取改变髋臼形态至正常结构的手术,如髋臼截骨术。
髋关节镜检查治疗:主要治疗髋臼唇和髋臼中央部分的异常结构,如滑膜、股骨头或关节囊等。术中可以对髋臼唇前外侧撕裂、髋臼软骨前部变性及周边骨赘进行必要的清创处理。
其他治疗方法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体力劳动、过量运动及长距离行走。尽量不要过度屈曲髋关节、降低剧烈活动等。
局部冲击波治疗等康复治疗。
发展和转归
FAI 诊断一旦明确则应尽早进行手术探查与治疗。一方面对撞击的病变部位进行修整,以减少撞击再发生的机会,从而消除对关节软骨的损伤。另外对已经发生损伤的软骨进行清理,以阻止软骨损伤的进一步扩大。
如果发病时间长,软骨损伤的范围较大,即使手术,其效果亦随之受到影响。而一旦错过手术时机,随着软骨损伤的范围进一步加大,会加快软骨磨损,发生骨关节炎,骨质硬化增生等.严重时甚至需要置换人工股骨头,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
日常注意
可以通过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运动方式(由激烈运动向舒缓运动转变)和口服非甾体消炎药物等改善患者预后。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尽量减少活动量,避免上下楼、爬山、深蹲、负重和剧烈运动。
对于轻中度的髋关节疼痛,在充分休息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肌肉锻炼,可以加强髋关节的稳定性,有助于缓解症状。
适当口服或外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对于缓解症状非常有帮助。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病史或髋关节发育不良家族史的患者,应早期积极治疗,以免拖延治疗发展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响患者预后,且加大治疗难度。
活动量适量,减少不正确的运动习惯及运动方式。避免重体力劳动、过量运动及长距离行走。避免引起碰撞的髋关节运动方式,如尽量不要过度屈曲髋关节、降低剧烈活动等。
若出现髋关节疼痛,应该要想到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可能,及早就诊,盲目拖延只能加重病情。
感谢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骨科 陈广南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