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人脊髓压迫,老年脊髓压迫症
概述
老年人脊髓压迫症,是指创伤和疾病均可能对脊髓或马尾造成压迫,导致背痛、刺痛、麻木、肌无力以及其他症状,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常见的肿瘤并发症。被认为是一种独立于其病因的医疗急症,需要迅速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由于长期脊髓损伤导致的不可逆的截瘫和大小便失禁等。
外国尸检报告中显示,约 5% 的癌症病人出现癌细胞硬膜外转移,同时近 20% 的椎体恶性病变会出现脊髓压迫症状。预计美国每年的脊髓压迫患者发生数约为 1.8 万~2 万。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脊髓可能会被骨组织、血(血肿)、脓(脓肿)、肿瘤(原发性肿瘤或脊髓转移瘤)或者破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等压迫。骨质疏松病史、肿瘤病史、先天性脊柱畸形等均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老年人脊髓压迫症的自然发展过程可分为 3 个阶段,即早期根痛期(根性神经痛期),脊髓的局部压迫期和完全压迫期。
轻度脊髓压迫症的症状常表现为背痛、感觉异常、肌无力;重度脊髓压迫症的症状常表现为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即大小便失禁、尿潴留、便秘等。
本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有时需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等)减少肿胀,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肿瘤通常行放射治疗(伴有或无手术),血肿或脓肿行引流术等。治疗难点为一旦出现瘫痪并发症,治疗后完全缓解或恢复的可能性将明显降低。
本病的主要并发症为截瘫,且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老年人脊髓压迫症患者中有 8% 至 47% 是癌症的首发症状。
症状
轻度脊髓压迫症的症状常表现为背痛、感觉异常、肌无力,随着病情发展,重度脊髓压迫症的症状常表现为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即大小便失禁、尿潴留、便秘等。
老年人脊髓压迫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脊髓压迫症的常见症状包括:
颈部、背部或腰部疼痛和僵硬。
坐骨神经痛:燃烧感的疼痛蔓延到手臂、臀部或腿部。
背部局部及四肢感觉减弱、麻木,甚至感觉丧失。
手部无法协调。
足下垂:脚步无力导致跛行。
丧失性功能。
马尾综合征:腰部(下背部)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的更为严重的症状,如:失去肠或膀胱控制(排便或排尿失禁);腿部、大腿内侧及腿后部严重或持续增加的麻木感;严重疼痛扩散至整条腿或两条腿,从而导致无法起身站立或走路。
老年人脊髓压迫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老年人脊髓压迫症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包括:
马尾综合征。
截瘫。
病因
老年人脊髓压迫症最常见的病因是肿瘤,其他常见病因包括脊柱外伤、脊柱结核或椎间盘组织压迫等。
老年人脊髓压迫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肿瘤:老年人脊髓压迫症最常见的病因,其中包括脊髓原发性肿瘤和椎管内转移瘤。脊髓原发性肿瘤是占位性病变,可压迫到脊髓;椎管内转移瘤可能直接,或损伤椎骨后间接压迫脊髓。
椎体压缩变形或椎弓根破坏:如椎间盘脱出,会形成压迫症状。
脊髓梗死:即脊髓血管梗死引起血液、脑脊液回流不畅,伴有或不伴有水肿,体积增大压迫脊髓。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脊髓压迫症?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骨质疏松病史;
从事重体力劳动;
久坐低头人群;
肿瘤患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发生肿瘤转移;
结核患者:脊柱结核可能会压迫脊髓;
颈椎病患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自身免疫病,会破坏骨质。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肩颈背部局部疼痛或不适;
手臂、臀部或腿部有燃烧感的疼痛;
四肢轻微肌无力;
肢体感觉异常;
男性可有勃起功能障碍(启动和维持勃起困难)。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严重肌无力;
背部、四肢麻木;
尿潴留;
大小便失禁;
感觉完全丧失;
瘫痪在床无法起身站立或行走。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脊椎压迫症?
当医生怀疑为脊髓压迫症时,将通常结合是否有恶性肿瘤病史和近期所出现的肢体活动障碍,进行 CT 检查或 MRI 检查,可能进一步通过 X 线摄片、脊髓造影等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CT 检查:无创性检查,但有辐射影响。作用是显示脊髓压迫部位和压迫原因,帮助确定病变的节段、性质和压迫程度等。其中薄层 CT 检查可得到间距为 1 毫米的影像,对于病因确诊具有高度指导意义。检查过程中患者需除去检查部位的金属物品,在水平检查床的移动过程中保持平静均匀呼吸时屏气,环装机器可以通过 X 线束得到每隔 5 毫米(或 1 毫米)间距的影像。
脊柱 MRI 检查:无创性检查,且无辐射影响。作用是进行髓内病灶的确诊,如果显示病变,有 90% 的脊髓压迫概率。检查过程中患者除去身上任何金属和带磁性的物品(如手机、眼镜、金属假牙、手表、带钢圈的文胸、皮带等),平躺固定在检查床上后送入扫描器内部,静脉内推入显影液后,经过 20~30 分钟即可完成整个检查。
脊髓造影:有创性检查,有辐射影响。医生使用穿刺针将水溶性碘剂等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操作后行 X 线片或 CT 等检查以显示其中病变,可了解脊髓受压情况。造影剂一般通过腰椎穿刺注入,患者取侧卧位,尽量拱起后背使脊柱弯曲突出,医生将穿刺针刺入患者腰部注入造影剂后患者即可仰卧休息。两小时左右,在 CT 室进行检查得到影像。
X 线:快速,但有辐射影响。如果 X 线平片结果为阴性,可考虑非肿瘤性原因(类风湿性关节炎,主动脉瘤,椎关节强硬化,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结核,骨关节炎,骨髓炎)。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可筛查是否有肿瘤、感染等发生。
核素骨扫描:注射放射性药物显像检测骨组织的形态或代谢异常,对于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患者静脉注射放射性显影剂后,饮水 500~1000 毫升,在显影前排尿,3 小时后即可行前后位 X 线显像。
肿瘤学标志物:抽血化验血样本中的肿瘤标志物(仅存在于胚胎而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远远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帮助诊断癌症。
活检病理:有创性检查,用穿刺针或通过手术取出组织样本,帮助确诊患者结节的良、恶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背痛吗?脊椎疼痛的部位在哪里?
疼了多久?是否近期受过伤?
是否有皮肤麻木、感觉变弱的情况出现?
是否有大小便障碍?
是否有任何已知的癌症或感染?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否要吃药治疗或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
怎样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
治疗
症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有时需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减少肿胀,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肿瘤通常行放射治疗(伴有或无手术),血肿或脓肿行引流术等。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作用是减少肿胀并改善神经功能,配合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预防应激性溃疡。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减轻疼痛和肿胀。
手术治疗
椎板切除术:癌症转移到位于椎管侧面或后面的椎板或椎弓,可通过手术切除转移癌,治疗原发病有助于缓解脊髓压迫症。
椎体切除术:椎体转移癌可引起脊髓前部受到压迫,切除后解除脊髓压迫症状。
椎骨融合:作用是稳定背部结构。
其他治疗方法
针灸理疗:解除肌肉僵硬等,帮助缓解压迫症状。
放疗、化疗:脊柱肿瘤需配合放化疗,治疗原发病有助于缓解脊髓压迫症。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不接受正规治疗,随着脊髓压迫症的进展,可能会导致不可逆性的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脊髓压迫症如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形成;而已经发生马尾综合征的患者经过正规手术治疗,可以使 56%~85% 的患者部分或完全缓解背部或放射性疼痛,70%~80% 无法自主行走者在出院时,在有或无需辅助工具的帮助下自行走动,57%~93% 可以自主排尿排便,中位生存期长达 16 个月。然而,手术死亡率为 7%~8%,另外 10% 患者可能出现非致命性并发症。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行正规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需注意术后非致命性并发症,如创口感染、褥疮等。要避免伤口沾水,定期用碘酒消毒,卧床病人要适当翻身,保持皮肤干爽等。
放疗、化疗注意事项:注意积极配合治疗,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配合免疫调节治疗,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进行适当的锻炼但是避免过度疲劳。预防感冒,注意休息,每 1~3 个月到医院复查。
放疗/化疗后或期间的注意事项:放化疗可能导致感染,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净,每天早晚刷牙、擦拭身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要注意体温的检测,及早发现感染的迹象。要注意出血倾向,防止磕碰。大量饮水有助于化疗药物的排泄,可防止高浓度尿酸沉淀诱发肾结石。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过敏、病情进一步进展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复诊,并确定新的治疗方案。
术后、用药复查:患者要高度警惕身体的疼痛进展,麻木等神经症状,或一旦出现步态变化等及时到医院复查 CT 等项目。
饮食:脊髓压迫症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以清淡、高蛋白为主,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汤面等;普通外伤造成的脊髓压迫症在饮食上无须特别注意;对于脊髓压迫症造成的泌尿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需要多喝水,保持泌尿系统的通畅,防止感染和形成结石。
其他:忌烟酒有助于患者的保健。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急性损伤,如避免抬举重物;
适度锻炼不要过度,如慢走。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颈椎有问题的患者要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如出现头痛、肩背疼痛等症状则应立刻到医院检查;
如有先天畸形,要高度警惕,一旦出现步态异常,尽早就医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