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是什么?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怎么办?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症状有哪些?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是指由于患者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后,以无菌性脑膜炎、痴呆综合征为主要症状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40%~50% 的艾滋病患者出现神经系统表现,其中无菌性脑膜炎占 24%左右。本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艾滋病病毒进入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后,直接损伤神经所致。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接触携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乳液等体液。包括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前者又可分为急性原发性感染和慢性原发性感染。本病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精神及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目前尚无确切的有效疗法,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干预是治疗的关键。患者需终身服用药物,可抑制病毒减少传播,但不能治愈。本病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并进一步危及生命。避免接触携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乳液等体液,可有效预防。

别称

慢性骨髓炎

概述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是因细菌经由血液传播而感染骨髓、骨膜等骨组织,引发骨局部炎症。通常由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导致。

病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骨组织。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不注意个人卫生,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患糖尿病和接受放射性治疗等。

伤口流脓、局部红肿和骨坏死是最常见的症状和表现。骨骼畸形、皮肤出现空洞、关节僵硬、骨折,也是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症状。

采用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手术尽可能地清除病灶,抑制炎症的持续发展,是最关键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杀死低毒性病菌,起到辅助手术治疗的消炎作用。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骨坏死、行走或运动不便,甚至恶化为骨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害生命。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要注意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体质。患骨髓炎要及时治疗,避免拖延形成慢性骨髓炎。尽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恢复健康。

症状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伤口流脓:皮肤稍有破损就会出现长久不愈的溃疡,并且伴随脓状液体流出。

局部红肿:患者患病局部出现红肿,发热,按压有痛感。

空洞:骨骼出现空洞,表现为炎症部位皮肤出现明显下陷的凹陷。

瘢痕:患病部位皮肤颜色暗沉,出现瘢痕。

发烧:患者由于炎症引起发烧。

骨骼畸形:患处骨骼扭曲,邻近关节变形。

骨坏死:长期炎症导致骨坏死,甚至导致骨组织脱落。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皮肤受损;

骨僵硬;

骨癌;

肝、脾等器官受损。

病因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病因包括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患者受开放性损伤和外科并发症等。免疫力低下,患糖尿病等也可导致患病。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细菌感染骨髓、骨膜等骨组织: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

曾受开放性损伤者。

曾做外科手术患者。

糖尿病患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不注意个人卫生。

服用激素。

免疫力低下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伤口流脓;

皮肤局部红肿;

皮肤出现明显下陷的凹陷;

皮肤颜色暗沉,出现瘢痕。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发烧

骨痛

关节僵硬

行动不便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当医生怀疑是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时,将通常进行视诊、触诊。在有初步结果后,可能进一步通过拍 X 线和 CT 检查等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触诊:通过简单的视诊、触诊,医生可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以及严重程度。首先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发病部位,是否有红肿、流脓以及空洞的情况。然后会不同程度地按压患处,确认患者是否有疼痛感。接着会让患者自主活动关节,来判断患处骨骼情况。通过此项检查来确认病情发展情况。

X 线: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规进行此项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判断患者骨骼是否出现被吸收、破坏的情况,同时可通过此项检查确诊。

CT 检查:CT 检查可显示坏死骨骼,通过此项检查判断死骨数量,从而判断病情发展程度。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有这些症状的?

患处有痛感吗?

平时行动方便吗?

有发烧的情况吗?

是否营养不良?

有没有受过外伤?

患过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吗?

做过外科手术吗?

患过糖尿病吗?

曾去其他医院就诊吗?疗效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病情严重吗?

还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需要治疗多久?

会复发吗?

需要注意些什么?

治疗

采取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手术清除炎症组织以及坏死组织,抑制炎症的持续发展,包括病灶清除术、滴注引流术以及骨移植术。药物治疗杀死低毒性病菌,起到辅助手术治疗的消炎作用,主要包括抗生素疗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在患处取多个样本,用来培养细菌,从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一般在克林霉素之后,选择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等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目的是杀灭细菌病原体,意义在于使患者恢复健康。此外,术前、术中、术后都要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消除伤口的细菌,其意义在于保持伤口洁净,避免患处感染。

手术治疗

病灶清除术:切除窦道,去除坏死的骨骼,同时清除患处坏死组织以及瘢痕组织,从根本上抑制炎症发展。

滴注引流术:是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一种基本手术方法。清除病灶后,在缝合的伤口处用一高一低的两根吸管引流,管中注入带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用于病灶清除术后彻底清除炎症组织和坏死组织。

骨移植术:病灶清除完全后,通过骨移植来填补病灶清除术清除的骨骼,保障人体的正常功能。

病骨切除术:部分慢性骨髓炎,如肋骨上部等,会考虑切除病变部分。

截肢术:感染较为严重不能控制,并且危害患者生命时,考虑切除患肢。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骨髓炎会发展至骨折,甚至恶化为骨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治愈,生活质量极大提高。但此病易复发,治疗周期长,治愈后常伴随关节功能障碍。

日常注意

患者要注意伤口的日常注意清理,避免增加术后恢复难度。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病灶清除术后患者注意 4~6 周更换一次敷料,使伤口愈合;滴注引流术后注意保持两支引流管通畅,持续滴注 1~2 周,待患者体温正常、伤口流出的液体明净透亮,即可拔出滴入管。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遵医嘱服用抗生素药物,不可擅自改变药量或服用药方外的其他药物。若出现溃疡、骨痛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术后复查:患者遵医嘱每隔一段时间到医院复查,主要做 X 线检查项目。

饮食:术后患者饮食要合理搭配,清淡适宜,营养丰富。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以及含钙量高的食物,如胡萝卜、鸡蛋、豆腐干等。

运动:对于手术患者,术后要卧床休息 3 个月左右才可下床活动,活动不可过量。卧床期间避免肌肉萎缩可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每日 100~500 次。痊愈后可进行日常注意锻炼,增强体质。

其他:患者要注意卫生,避免伤口再次感染;注意根据天气添减衣物,避免感冒;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等。

预防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周期长,通过有效预防可降低患病概率。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患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要及时治疗,避免细菌侵入骨髓等骨组织引起炎症,从而引发慢性骨髓炎;

受开放性损伤患者注意伤口清洁消毒,避免细菌从伤口进入,从而侵害骨组织;

曾做过外科手术的患者,如骨折用钢板固定,要注意手术环境以及钢板的清洁度,避免其附带细菌导致骨髓炎;

糖尿病患者的手足部是细菌多发处,要多注意手部和足部的安全以及卫生。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勤洗澡、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不随便服用激素,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按量服用;

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乌鸡白凤丸(允泰)的功效与作用-乌鸡白凤丸(允泰)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肌苷片的功效与作用-肌苷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