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慢性腰背痛,是门诊医生遇到的常见的一类疾病,约占慢性疼痛门诊的 80%,骨科门诊疾病的 65%,可见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1]。慢性腰背痛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常见和共有的症状,患者常以此主诉就诊。
慢性腰背痛可分为特异性慢性腰背痛和非特异性腰背部疼痛。特异性腰背部疼痛指由脊柱特异性疾病引起的腰背部疼痛,非特异性腰背痛往往难以找到确切病因,影像学检查常无阳性发现[2]。
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腰骶部、骶髂部的疼痛,性质多为钝痛、隐痛及刺痛,局部可有压痛或伴放射痛,可伴有腰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功能受限。
若能找到腰背疼痛的确切病因,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非特异性腰背痛可以采取药物、物理及康复治疗等方法[3]。
特异性腰背部疼痛,如不及时寻找病因,可能造成原发疾病加重,延缓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正确的活动姿势,避免过度腰部活动及长时间弯腰性强迫姿势。
症状
慢性腰背痛有哪些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腰骶部、骶髂部的疼痛,性质多为钝痛、隐痛及刺痛,局部可有压痛或伴放射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出现腰部活动不利、俯仰不便、不能持重、行走困难、下肢乏力等症状,甚至出现腰部活动功能障碍。因腰背痛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引起腰背痛的疾病较多。每种疾病又有其特殊的病史、体征和临床表现。现主要介绍以下几种特异性腰痛的常见症状。
脊柱骨折:最常见的症状为骨折处疼痛及腰部活动受限,患者多数有腰背部外伤史。
脊柱肿瘤:脊柱肿瘤因肿瘤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症状。患者除腰背部疼痛外,还可能出现神经脊髓压迫症状,如下肢疼痛、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此外,转移性肿瘤的原发部位也可出现相应症状。
脊柱感染:最常见为脊柱结核,全身症状包括潮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局部有腰部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神经压迫症状[4]。
脊柱退行性疾病:腰痛伴臀部下肢疼痛麻木及间歇性跛行,为最常见症状,行走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可减轻。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除腰部疼痛外,还可能出现其他关节疼痛。强直性脊柱炎最开始通常表现为骶髂关节处疼痛。
慢性腰背痛并发症有哪些?
神经脊髓压迫:脊柱骨折、肿瘤、退行性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均可能压迫周围神经或脊髓,从而引起下肢感觉运动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
脊柱畸形:脊柱骨折、感染、退行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出现脊柱侧凸、后凸等畸形。
心理及精神疾病: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由于原因不明,部分长期受腰痛困扰的患者可能出现焦虑,甚至精神疾病。
病因
慢性腰背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腰背疼痛原因较多,可分为特异性腰痛和非特异性腰痛两类。非特异性腰痛无特异性病理改变,可导致腰背痛的原因很多,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与腰椎后关节紊乱、脊神经后支受压、腰部软组织损伤有关[5]。特异性腰痛的常见原因如下:
陈旧性脊柱骨折:由于外伤或者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骨折,如未及时发现治疗,可引起慢性腰背痛。
感染:最常见的有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最常见的部位。此外脊柱化脓性炎症也可能引起腰背痛。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腰背痛的原因,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滑脱、椎管狭窄等疾病。
肿瘤:包括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椎管内肿瘤和椎管外肿瘤。
脊柱畸形:包括先天性脊柱侧弯、特发性脊柱侧弯和退行性脊柱侧弯。
自身免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腰背痛?
青壮年:绝大多数慢性腰背痛发病年龄在 30~40 岁;
从事久坐的工作;
从事抬搬重物、重复弯腰扭转的工种;
既往有腰部外伤史;
肥胖;
有腰背疼痛的家族史;
妊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虽然大多数慢性腰背痛无法寻找到确切的病因,但是排除一些特异性病因十分重要,因此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腰痛症状严重,伴有臀部、下肢疼痛麻木,下肢感觉或力量减弱,或有大小便困难,出现这类情况考虑可能有脊髓或神经压迫损伤。
有明显的外伤史,需要排除脊柱骨折。
明显的腰背部畸形,需要排除脊柱侧弯。
伴有发热、其他关节疼痛,需要考虑感染或者免疫系统疾病。
近期有明显的体重减轻,或同时伴有其他器官系统的异常,需要考虑结核或者肿瘤的可能。
就诊科室
骨科
脊柱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腰背痛?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长期腰背疼痛的病史,就可以诊断慢性腰背痛,但寻找腰背疼痛的病因十分重要。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查体和相关检查的结果,寻找慢性腰背痛的病因。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X 线片:X 线片是脊柱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查看有无脊柱骨折、骨质破坏及脊柱畸形等。对于非特异性腰背痛,X 线片通常无特异性改变。
CT 检查:相比 X 线片可以更准确查看脊柱骨质情况,在脊柱影响学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于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椎管肿瘤及感染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DXA:即双能 X 线骨密度测量,用于诊断骨质疏松。
血液学检查:感染指标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C 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检测;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等指标,用于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是否绝经(中年女性患者)?做什么工作?
有无腰部外伤史?
腰痛的时间、程度、频率、部位、性质如何?什么情况腰痛缓解或加重?
有无臀部及双下肢无力、疼痛或麻木?
有无大小便功能障碍?
有无发热?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是否自行用过药?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腰背痛?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慢性腰背痛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改善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正常活动、预防残疾及维持工作能力[6]。
药物治疗
镇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是最常用的止痛药,其主要镇痛作用在外周,对外周性钝痛效果良好。
抗风湿药: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软骨修复药物:如氨基葡萄糖,用于关节软骨退变性疾病引起的腰背痛。
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钙制剂、维生素 D、二磷酸盐等药物,用于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痛。
抗焦虑药:用于部分长期受腰背痛困扰,对心理状态或精神状态造成较大影响的患者。
物理康复治疗
运动治疗:包括核心肌群稳定训练、太极体操、慢跑等[7]。
物理疗法:超声波治疗、低强度激光疗法、短波透热疗法等。
其他康复治疗:在进行常规的同时可以辅以针灸、推拿等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又称为封闭治疗,是采用局麻药和糖皮质激素的混合液,进行腰背部神经阻滞,缓解疼痛。
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有手术指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肿瘤、骨折、畸形等,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慢性腰背痛发展及转归
绝大多数慢性腰背痛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都有满意的疗效。对于由感染、肿瘤、畸形等原因引起的慢性腰背痛,若不及时治疗,疾病可能进展迅速,导致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日常注意
行动和静止时刻保持正确姿势,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弯腰。
控制体重。超重会让腰部承受巨大的负担,减肥会让背部的疼痛和不适感发生显著改善。
预防
平时注意培养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增强脊柱关节的稳定性。
搬运重物时,注意保护腰部。
办公室工作需注意腰背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