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在心脏和(或)血管腔内形成的血凝块的病理现象,称为血栓性疾病。此类疾病发生于老年患者则称为老年人血栓性疾病。血栓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老年人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人。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包括血管内皮损伤、血流异常、抗凝活性减低、纤溶能力低下、遗传因素等。既往存在血栓栓塞病史、近期行外科手术、使用糖皮质激素、卧床休息或长期制动及久坐为本病的危险因素。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可分为动脉血栓性疾病(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等)与静脉血栓性疾病(肺梗死及深层静脉血栓形成)两类。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症状表现及其预后与血栓形成的部位及血栓大小相关。冠状动脉血栓所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神志障碍等;颈动脉或脑动脉血栓表现为偏瘫、意识障碍、头晕、头痛等;下肢深层静脉血栓表现为患侧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及淋巴水肿等。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其治疗关键点在于溶解或去除栓子,重建血流通路,恢复血液循环。治疗难点在于容易复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后可并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可并发肺梗死。老年人血栓性疾病起病通常较急,平时一定要积极控制原发病。
概述
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是骨骼血供减少或中断时发生的骨骼死亡。如果没有充足血供,骨骼会分解、死亡和塌陷。如果受累骨骼临近关节,关节也可能发生塌陷。虽然任何骨骼都可能受累,但是缺血性坏死最常累及长骨末端,例如髋关节中的大腿骨。 缺血性坏死也被称为骨坏死、无菌性坏死或缺血性骨坏死。
症状
症状包括轻度至中度髋部或腹股沟疼痛、髋关节运动受限和跛行。疼痛可突然发作,站立或行走时可能加重,休息时痛感可缓解。缺血性坏死多发于 40 ~ 50 岁男性。
缺血性坏死的儿童可能会出现髋部肌肉痉挛、跛行或拒绝负重。股骨头骨骺骨软骨病是一种可导致髋部症状的儿童缺血性坏死。
病因
创伤,例如汽车事故中的剧烈撞击,或髋骨骨折或脱位的并发症,都会导致缺血性坏死。镰状细胞病、痛风和狼疮等某些疾病也可能会导致缺血性坏死。
长期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或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增加缺血性坏死的风险。
就医
初始治疗主要限制对骨骼和关节的进一步损伤,并帮助骨骼生长。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锻炼和电刺激,以及限制关节负重。可处方抗炎药物 (NSAIDs) 以减轻疼痛。最终,大多数缺血性坏死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