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肌挛缩是什么?缺血性肌挛缩怎么办?缺血性肌挛缩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细菌性脑膜炎是由微生物通过感染源或隐匿病灶导致的脑膜炎。老年人细菌性脑膜炎是常见病,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达 50%~70%。我国目前还没有该病发病率的资料。最主要的病因为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本病无分期分型。头痛、发热、颈强直是该病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但较为少见,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模糊、记忆力减退、嗜睡及昏迷等症状较常见且严重。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抗生素治疗,治疗关键点在于找到病原菌对症下药。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且并发症严重。老年人需定期体检,出现头痛、发热及意识障碍等问题应及时就医,切忌拖延。

别称

Volkmann 挛缩

概述

缺血性肌痉挛是骨折折中晚期出现的并发症,常为重要动脉损伤,或外固定过紧超过一定时限,肢体血液供应不足,肢体肌群因缺血而坏死,终致机化,形成瘢痕组织,逐渐挛缩而形成特有畸形,造成严重残疾。常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后果。

最常发生于小腿和前臂掌侧。在上肢好发于前臂掌侧及背侧筋膜间隙,在下肢好发于胫后深间隙及胫前间隙,其次为胫后浅间隙。

是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常见的原因有: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骤增,如受伤后肌肉的水肿和血管损伤后的液体的渗出。以及骨筋膜室容积骤减,如过紧的包扎和肢体长时间被重物压迫。

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Ⅰ 期,濒临缺血性肌挛缩。Ⅱ 期,缺血性肌挛缩。Ⅲ 期,坏疽。

症状为 5P 表现:由疼痛转为无痛;苍白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感觉异常;麻痹;无脉。晚期形成典型的爪状畸形。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确诊,首选尽快积极手术。早期可选择切开筋膜减压。中期在挛缩畸形尚未出现,可尽快行肌肉活动锻炼。晚期治疗的则主要矫正畸形、恢复肌肉活动力量及恢复神经功能。

治疗不及时,后果非常严重,可致神经干及肌肉坏死,从而导致肢体畸形及神经麻痹,康复困难。

进行手术切开筋膜减压的时机对预后至关重要。早期 24 小时内行切开筋膜减压的患者,除合并神经本身损伤外,可完全恢复,避免进展成缺血性肌挛缩。晚期手术的病例,随术前时间延长而损伤加重。

症状

疼痛及活动障碍是主要症状,疼痛呈进行性加重而不缓解。当缺血继续加重,发展为缺血性肌挛缩时,主要的症状为:由疼痛转为无痛(painless);苍白(pallor)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即临床的“5P”征象。应注意一旦 5“P”均出现时,肌肉多坏死,即使减压,也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缺血性肌挛缩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疼痛,此外还有患侧指(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等,进一步发展会出现“5P”征象。

缺血性肌挛缩的常见症状包括:

疼痛:持续性剧烈疼痛  即持续加重不缓解,是最普遍最可靠的症状。疼痛难以用骨折后局部疼痛来解释,常呈深在性烧灼状,超出骨折区的范围;不随骨折整复固定后减轻,反而加重;止痛药不能缓解。

患侧指(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指(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

5“P”征象:由疼痛转为无痛(painless);苍白(pallor)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感觉异常(paresthesia);肌肉瘫痪(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

缺血性肌挛缩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缺血性肌挛缩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肌肉、神经干等相继坏死,到了晚期主要有肢体挛缩畸形及神经干损伤两个方面。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肢体畸形:如屈腕、屈指畸形,固定马蹄内翻畸形,屈趾屈踇畸形。

神经损伤:手指觉麻痹,足底感觉丧失,足内侧麻痹,伸踝伸趾麻痹。

病因

当肢体因外伤使骨筋膜间室内容物体积增加、压力增高或使筋膜间隔区的容积减小,致其内容物体积相对增加,都可发生骨室筋膜综合征,如治疗不及时,病程进展,则发生缺血性肌挛缩。

缺血性肌挛缩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肢体的挤压伤:肢体受重物砸伤、挤压伤或重物较长时间压追,受压组织缺血,于压力除去后,血液再灌流,使受伤组织主要是肌肉组织出血、反应性肿胀,使间隔区内容物的体积增加,随之压力增高而发病。

肢体血管损伤:肢体主要血管损伤,受其供养的肌肉等组织缺血在 4 小时以上,修复血管恢复血流后,肌肉等组织反应性肿胀,使间室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而发生本征。肢体创伤出血,在急救时上止血告时间较长,例如 2~3 小时以以上,肢体尚未坏死,但除去止血带之后,肢体反应性肿胀严重者,在小腿可发生。

肢体骨折内出血:肢体骨折,出血流入筋膜间隙内,由于筋膜间室的完整结构并未受到破坏,积血无法溢出而内容物体积増加,使压力增高而发病,可见于胫骨骨折及前臂骨折等。

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外用小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由于固定过紧、压力太大,使筋膜间室容积压缩,损伤组织,肿胀,亦使间室内容物增加,如不及时放松夹板,可发生本征,见于前臂或小腿骨折。

哪些人容易患缺血性肌挛缩?

骨折或血管损伤发生在小腿和前臂的患者。由于解剖因素,这两个部位血管神经丰富,损伤后,容易产生筋膜室内压力增高。

受较大暴力损伤的患者。较大暴力损伤的患者,往往损伤严重,容易使局部压力增高。

长期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这类患者出血风险较大,容易使增加局部的体积。

石膏绷带包扎的患者。随着肿胀的加重,包扎的患者由于局部包裹,限制了局部的空间。

高危人群:青壮年骨折后。由于青壮年肌肉粗壮发达,能承受肌肉肿胀的有效间隙相比老年人小。

就医

当前臂及小腿发生外伤或骨折后,要随时观察疼痛特点、手指(脚趾)的活动及肿胀程度与皮肤色泽,注意有无感觉异常,特别是行石膏或其他外固定治疗后,如感有不适加重,应立即至医院就诊。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如果患者伤肢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重,止痛药不能缓解,肢体肿胀、触压痛明显(肌腹处),足趾被动牵拉引起小腿肌肉疼痛,有一定的神经功能障碍体征。

主动进行的肌肉活动受限。

神经功能障碍,肌力减弱和感觉障碍。

出现 5“P”征象。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缺血性肌挛缩?

缺血性肌挛缩的早期诊断仍比较困难,单靠临床表现难以诊断,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高危患者应时刻警惕,持续动态的评估,对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体征做综合的判断,可测定室内组织的压力明确诊断。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测定室内组织的压力:Whiteside 法,简单有效,可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受伤过程?

是否有需要长期抗凝的病史?

疼痛是否剧烈,是否为持续性加剧,服止痛药后是否有改善?

受伤部位是否有感觉异常?

受伤后做过何种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早期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可以使血液循环获得改善,有效地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避免发生缺血性肌挛缩。切开要注意预防感染。

保守治疗

肢体明显肿胀压痛,皮肤有张力性水疱,肌肉被动牵拉痛,经 Whiteside 穿刺筋膜间隙压力未高于 30 mmHg,病程在 6 小时内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

甘露醇、速尿为常用脱水剂:甘露醇可消除肿胀,速尿可避免脱水后的肿胀反复。治疗中要注意酸碱电解质平衡和血容量的补充,观察处理相关并发症。

采用制动患肢、严密观察。

手术治疗

早期治疗

早期 24 小时内行切开筋膜减压的患者,除合并有神经本身损伤外,可能完全恢复。

手术指征:

肢体明显脚胀疼痛;

筋膜间隙张力大、压痛;

肌肉被动牵拉疼痛;

筋膜间隙测压在 30 mmHg 以上。

具有以上这些症状体征者,应立即手术切开。

中期治疗

筋膜间隙综合征病例至伤后 3~4 周,肢体肿胀开始消退,疼痛消失,可视为中期。

此时肌肉已坏死,神经干也已遭受损害,但挛缩畸形尚未出现,应尽快进行肌肉活动锻炼促进恢复,同时仔细检查受累神经的功能。

如神经功能无进一步恢复者,应行手术探查,在手术显微镜下做神经松解,以期获得进一步功能恢复。

晚期治疗

晚期治疗的目的是矫正畸形、恢复肌肉活动力量及恢复神经功能。

一般采用松解术及肌腱延长术来恢复挛缩的肌肉组织,尽可能恢复患肢功能。

对于小腿肌缺血挛缩可酌情采用肌腱延长术及踝、足关节融合术以利于恢复足的负重功能。

缺血性肌挛缩的发展和转归

缺血性肌挛缩治疗不及时,后果将非常严重,可致神经干及肌肉坏死,从而导致肢体形及神经麻痹,康复困难。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除合并有神经本身损伤外,可完全恢复。中晚期则恢复效果不佳。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护理主要是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如有加重征象,立即就医。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使用各种外固定时要注意观察,及时调整外固定物的松紧度,防止在伤后因肢体肿胀而使固定物过紧。

避免热敷、烧烤,必要时冷敷。

观察疼痛变化,特点。

观察肢体感觉功能。

观察局部肢体肿胀程度与皮肤色泽。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禁止抬高、按摩、热敷患肢,以免增加渗出及组织对无氧代谢产物的吸收。

对外固定,如应用石膏、绷带、夹板、牵引的患者,应严密观察,注意末稍血运的情况,及时复查。在应用止血带时最长时限不应超过 1.5 小时,反复应用必须间隔 5~10 分钟。

对意识丧失者应询问当时的姿势,肢体受压的时间及局部的表现,2 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的压迫诱发此病。

行输液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发现液体外渗时及时处理、更换部位。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利咽解毒颗粒的功效与作用-利咽解毒颗粒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安脑牛黄片的功效与作用-安脑牛黄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