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腰椎病是指由于腰部的骨骼、关节、韧带、肌肉发生功能衰退,或者发生急慢性损伤。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腰椎病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疾病、腰椎不稳及滑脱、腰椎管狭窄,三者可单独发生,也可相继或同时发生。症状常为下腰痛,臀部及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跛行等。
保守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骨盆牵引、药物治疗等方法;如果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时,可手术治疗。常规手术方案为减压、融合和内固定。
症状
腰椎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患侧下肢的放射痛,甚至麻木、无力;
下腰痛,可伴臀部或大腿后部牵涉痛;
跛行:因疼痛而引发跛行,甚至无法行走。
腰椎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马尾综合征:少数情况下,椎间盘组织会压迫马尾神经,出现马尾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肌肉无力、萎缩、瘫痪:肌肉无力时,患者可能会感觉走路像“踩棉花”一样。
瘫痪: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神经根受压严重,可能导致肌肉的麻痹,最终发展为瘫痪。
病因
腰椎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发生机制主要包括:机械压迫机制、炎症化学性刺激、自身免疫反应等。
腰椎间盘滑脱,是腰椎椎间盘和腰椎关节退变所引起的椎体滑移。
腰椎管狭窄。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增生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可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的口径较正常者狭窄,刺激或压迫由此通过的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是导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哪些人容易患腰椎病?
中老年人。
长期站立工 我们(厨师,教师)。
长期腰部紧张者(出租车司机等)。
长期负重工 我们。
运动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腰背部疼痛。
腿部放射痛,麻木、无力。
跛行。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脊柱科
运动医学科
医生如何诊断腰椎病?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X 线片:是诊断腰椎病的重要手段。
CT 扫描检查:能清晰地显示腰椎各断面的骨骼、肌肉等软组织结构,尤其是关节内外结构。
MRI:对腰椎病变位置、大小、方向能够清晰显示。
椎管造影检查:将造影剂直接注入椎间盘内,可以检查狭窄椎管的部位、范围、程度。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外伤史?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工作性质?
平时是否有规律的体育运动?
在服用哪些药?
做过哪些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腰椎病?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首先应采用非手术治疗,相当多的患者经卧床休息、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
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
抗炎药物。
肌松药物。
营养神经药物。
出现下述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经较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无效;
自觉症状明显并持续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明显的神经根痛和明确的神经功能损害,尤其是严重的马尾神经损害(肛门会阴部及下肢出现异感、烧灼样痛,重者可发生大小便障碍);
进行性加重的腰椎滑脱、侧凸,伴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手术治疗:
开放手术:经腰背部切口,行椎板减压和椎间盘切除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的患者,需要同时行椎间植骨融合术。
微创手术:通过椎间孔镜行椎间盘摘除,或在内镜下切除腰椎间盘等微创外科技术,手术损伤比开放手术小,缺点是复发率较高。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消除致病因素,纠正不正确的工作习惯及体位等。
卧床休息,避免弯腰劳作。
加强腰背肌锻炼,增加肌肉强度。
腰部热敷、理疗、按摩等正规的康复治疗。
腰托护具等外固定,可以保护腰部稳定性,但注意不要长时间佩戴,以免削弱腰部肌肉力量。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增加腰背肌肉锻炼,增加肌肉强度。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腰部外伤及时就诊,避免病情发展。
感谢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博士研究生 龚龙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