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后肾性腺瘤
概述
疾病定义:后肾腺瘤注是起源于肾脏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肿瘤体积较大,直径多大于 5 厘米,单侧发病为主,可伴坏死。
流行病学:后肾腺瘤发病率低,极其罕见,无确切统计数据。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以中年女性多见[2]。
最主要的病因/危险因素: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危险因素也未明确。
主要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表现为腰腹部疼痛或不适,可伴血尿(尿色呈洗肉水色)、排尿次数增加、尿急、尿痛,少数患者腰腹部可触摸到肿块。
主要治疗方法&治疗关键点&治疗难点:在确诊后肾腺瘤的前提下,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但是术前往往无法鉴别后肾腺瘤和肾恶性肿瘤,后者手术切除范围更大,需要行患肾切除,因此通过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明确诊断是关键。
疾病的主要危害:较大肿瘤者会影响肾功能,会出现泡沫尿、尿色呈洗肉水样,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其他:后肾腺瘤是良性肿瘤,预后良好,术后长期随访,目前还未发现有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患者。
症状
后肾腺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单侧腰腹部疼痛或不适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伴血尿、排尿次数增加、尿急、尿痛,少数患者患侧腰腹部可触及肿块。
后肾腺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后肾腺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腰腹部疼痛:单侧腰腹部疼痛或不适,常为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
血尿:可出现肉眼血尿,即尿色呈水洗肉色,或镜下血尿。
排尿次数增加(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尿急、尿痛:部分后肾腺瘤患者合并尿路感染时可出现。
后肾腺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尿路感染:反复出现出现排尿次数增加、尿急、尿痛。
红细胞增多症:与后肾腺瘤细胞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有关。
病因
后肾腺瘤注的发病率极低,其病因和危险因素尚不明确。
后肾腺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哪些人容易患后肾腺瘤?(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尚不明确。
就医
出现单侧腰腹部不适或腰腹部肿块,要及时至医院就诊。体检发现肾脏肿块时,也需进一步至医院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患者腰腹部疼痛、不适或腰腹部肿块。
体检发现肾脏肿块。
出现不明原因血尿注。
反复出现不明原因尿路感染,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加、尿急、尿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如出现剧烈的腰腹部疼痛,应及时拨打 120 或急诊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普外科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后肾腺瘤?
医生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初步诊断肾脏良性肿瘤,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患者一般需要进行下述检查:
影像学检查:医生一般会作为首选检查项目,如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MRI 和 CT 扫描可发现肿瘤的大小、位置、与肾脏及周围血管的关系,为手术做好准备。
病理检查:术前活检和手术中取腺瘤标本病理检查,是确诊后肾腺瘤的最准确的检查。
尿常规:尿常规可发现血尿等异常,但缺乏诊断本病的特异性,一般作为常规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哪里不舒服?具体是什么不舒服?
症状多长时间了?有什么规律吗?
小便什么颜色?
家里人有患肿瘤的吗?
休息的时候疼吗?还是活动的时候痛?
有没有剧烈疼痛发作的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该病要怎么治疗?
该病手术会有后遗症吗?会影响日常生活吗?
该病是良性吗?术后要进一步治疗吗?
术后要多久复查?
该病复发风险大吗?
治疗
本病医生一般首先考虑手术治疗,然后结合术后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是通过手术彻底切除,首选手术方法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肾功能。
孤立肾及合并严重凝血功能异常、心肺功能不全等患者,一般不建议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或医生根据手术情况,会考虑选择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手术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治疗后长期未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
如肿瘤大小并未影响肾脏功能,术后可正常生活;若肿瘤较大,切除后影响肾脏功能,以后要尽量避免使用有肾脏毒性药物。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患者术后注意敷料卫生,避免手术创口感染,若敷料渗血严重,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术后第一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如无其他并发症或疾病,术后 3 天若无不适可下床活动,适当锻炼身体,短期内避免重体力活动。
术后饮食要注意多摄入优质动物蛋白质,如猪瘦肉、牛羊肉,补充维生素,如蔬菜、水果,这有助于术后身体恢复和伤口愈合。
术后定期复查,术后前 2 年,半年复查一次肾脏超声或 CT,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在门诊随诊即可。
如果肿瘤影响了肾功能,或手术切除了较大范围的肾组织,在日常注意用药时需咨询医生,尤其注意有肾脏毒性的药物。
预防
该病无确切有效的预防手段,每年体检肾脏超声可发现早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