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膀胱疼痛综合征
概述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膀胱疾病,可引起长期的尿频、尿急和膀胱、盆腔疼痛,疼痛从轻微到严重不等,因此也被称为“膀胱疼痛综合症”。该病往往发生在 30 岁至 50 岁年龄段的人群,女性比男性更为常见。其症状可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工作、情感和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间质性膀胱炎病因不明,并非感染所致,很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推测主要的诱因包括膀胱表面保护层损伤、盆底肌肉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攻击和过敏。
患者的排尿调控机制出现紊乱,频繁排尿但尿量很少,对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间质性膀胱炎的疼痛症状因人而异,并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呈现阶段性的好转或加重。
在麻醉下施行膀胱镜检查可帮助诊断间质性膀胱炎,当膀胱充盈时,常有弥漫散在的粘膜下出血。活检显示表皮下层有水肿、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周围间质出血的病理改变。
间质性膀胱炎较难治愈和预防。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个体化的防治措施。
首选改善生活方式;随后可采用药物和其他临床措施;最后才考虑手术治疗。由于该病病因复杂多样,因此采用联合方案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间质性膀胱炎的日常管理主要是调整饮食结构,戒烟戒酒,避免外界因素对膀胱的刺激,强化膀胱的储尿功能。
症状
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和体征因人而异。患者的症状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当出现某些常见的诱因,如月经、久坐、精神压力、运动和性交,症状可能就会随之发作。
间质性膀胱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女性阴道和肛门之间的区域发生疼痛;
男性阴囊和肛门之间的区域发生疼痛;
慢性盆腔疼痛,小腹慢性疼痛;
持续的尿急症状;
尿频,往往尿量很少,白天和夜晚总计可多达每天排尿数十次;
膀胱充盈时感到疼痛或不适,排尿后可有所缓解;
性交痛。
每个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不同,部分患者甚至可能还会经历无症状期。症状的出现和消退往往分为不同的阶段,可能有持续几天、几周或几个月的症状改善期,然后又是症状恶化期。
虽然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和体征与慢性尿路感染相似,但通常患者并没有发生病原体感染。假如患者发生了尿路感染,症状可能将更为恶化。此外,患者在月经期间或食用某些食物或饮料之后,疼痛也可能会有所加重。
间质性膀胱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膀胱容量减少:间质性膀胱炎可导致膀胱壁组织硬化,从而使膀胱储存尿量减少。
生活质量低下:尿频和疼痛可能严重干扰患者的社交、工作和其他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
家庭和性问题:频繁的排尿和疼痛可能会使患者与家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而性生活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心理问题:间质性膀胱炎所造成的慢性疼痛和睡眠中断可能引起精神压力并导致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疾病。
病因
间质性膀胱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很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膀胱上皮可能存在缺陷,尿液中的有毒物质可能直接刺激膀胱壁。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还包括自身免疫反应、遗传、感染或过敏,不过上述推测还有待研究证实。
间质性膀胱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间质性膀胱炎病因不明。与其他类型的膀胱炎不同,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膀胱没有明显的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也没有效果。在部分患者中,膀胱可出现发炎、溃疡、瘢痕或组织硬化。
关于该病的可能病因,目前有下列几种理论,包括:
膀胱表皮发生损伤,膀胱表面缺乏保护层,使膀胱表皮下的肌肉和神经组织直接受到尿液的刺激。
用于控制排尿的盆底肌肉群功能异常。
免疫系统错误的攻击自身的膀胱组织。
过敏反应。
还有专家认为间质性膀胱炎可能是一种涉及范围更广泛的疾病在膀胱的局部表现。因为间质性膀胱炎与纤维肌痛、慢性疲劳综合征、克隆氏病、肠易激综合征和狼疮等疾病具有相关性。
间质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性别:诊断为间质性膀胱炎的女性患者更多。某些男性患者的症状可能与间质性膀胱炎相似,但往往最终诊断为前列腺炎。
年龄:大多数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在 30 岁或以上的年龄段。
患有慢性疼痛性疾病:间质性膀胱炎可能与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有关,如肠易激综合征或纤维肌痛。
就医
如果患者正在经历慢性膀胱疼痛或尿急、尿频的症状,应该尽早前往医院就诊,切勿讳疾忌医,患者没必要觉得尴尬,只有对症治疗,才能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发生持续的盆腔疼痛,或日常的排尿模式发生显著的变化,应该及时就医。临床多种疾病都可能表现出此类症状,因此必须得出明确诊断才能开展后续的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会推荐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泌尿专科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如膀胱镜。
医生如何诊断间质性膀胱炎?
病史与排尿日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并可能要求患者写排尿日记,记录每天的饮水量和排出的尿量。
盆腔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外生殖器、阴道和子宫颈,并通过腹部触诊检查盆腔内的器官。医生还可能需要检查患者的肛门和直肠。
验尿:分析患者的尿液样本是否出现尿路感染的迹象。
膀胱镜检查:医生将膀胱镜细长的导管经由尿道插入患者的膀胱,观察其表面是否有裂隙、渗血或瘢痕。医生还可能会向膀胱内注射液体来测量患者的膀胱容量。
组织活检:在麻醉下行膀胱镜检查时,医生会从膀胱和尿道取组织标本用于显微镜检查。这可以检查是否有膀胱癌和其他较为罕见的病因导致膀胱疼痛。
尿液细胞学检查:医生会采集尿液样本并进行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排除癌症诊断。
钾离子敏感试验:分别将水和氯化钾溶液注入患者的膀胱,正常状态下不会感觉有差异。如果注入氯化钾溶液时感觉刺痛或尿急,则可能就是间质性膀胱炎患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改变饮食有助于改善症状吗?
有什么治疗方案可以缓解症状?
需要进行手术吗?手术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症状最终可以治愈吗?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都出现了哪些症状?程度有多严重?
症状持续了多久?有过哪些变化?
每天喝多少水?排几次尿?
疼痛什么情况下有所加重?什么情况下有所好转?
疾病对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希望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
治疗
尽管目前临床已尝试多种手段,但遗憾的是还没有找到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确切有效的方案。患者可能需要多尝试几次,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一般首选改善生活方式;随后可采用药物和其他临床措施进行治疗;如果上述方法均无效,最后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如何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现有的各种治疗方案对临床患者的效果存在差异,并不具有普遍的有效性。患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通常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活方式:
减轻精神压力;
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
戒烟戒酒,减少刺激;
调整合理的饮水量;
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定时上卫生间。
可以尝试通过理疗和电疗缓解盆腔结缔组织和盆底肌肉的疼痛症状;中医的针灸治疗在部分患者中也有一定效果;通过心理治疗和辅助疗法放松身心,调节情绪,防止心理问题。
若症状较为严重,可以采用药物方案治疗;当生活方式、辅助疗法、药物治疗都不足以控制症状或患者不适合采用上述方案治疗,则可以考虑进行外科手术。
哪些药物可以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非处方止痛药:如扑热息痛和布洛芬。
非处方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
强效的处方止痛药:如阿米替林、加巴喷丁和普加巴林。
托特罗定、索非那新或米拉贝隆:此类药物有助于松弛膀胱肌肉。
处方药西咪替丁:可以阻断名为“组胺”的化学物质对膀胱细胞的刺激作用。
戊聚糖多硫酸钠:可有助于修复膀胱表皮。
膀胱灌注药物:通过导管直接注入膀胱,如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透明质酸或硫酸软骨素(可有助于修复膀胱表皮)。
间质性膀胱炎需要手术治疗吗?
如果患者的膀胱存在明显的病变,而且其他治疗方法均无法起效,则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烧灼术:用电流或激光烧灼膀胱内的溃疡,使其闭合。
膀胱扩张术:将液体注入膀胱,使之充盈拉伸,可有助于临床诊断,并暂时缓解症状。
注射肉毒素:将肉毒素直接注射到膀胱中,可以暂时缓解症状。
神经调节:将放电装置植入体内,采用电流刺激患者神经,缓解疼痛,控制排尿的神经调控机制。
膀胱扩大术:切除膀胱的部分炎症部位,移植一部分肠道组织到膀胱壁,以扩大膀胱的容积。
膀胱全切术:在极少数严重患者中,可能需要完全切除膀胱。同时,还要构建腹部造口或者采用肠道组织重建膀胱,使尿液通过一种替代途径排出体外。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理疗:按摩盆底肌肉有助于减轻膀胱症状。
膀胱功能训练:患者通过训练,可以逐渐增加膀胱的储尿量,减少上卫生间的次数。
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应对临床症状造成的病痛,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经皮神经电刺激:一种小型电池驱动装置,通过向体内发送电脉冲来缓解疼痛。
日常注意
间质性膀胱炎的日常注意管理主要是避免外界因素对膀胱的刺激,锻炼膀胱的储尿功能。
间质性膀胱炎患者日常注意生活应注意哪些?
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或减少饮食中可能刺激膀胱的食物,从而有助于缓解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常见的刺激膀胱的食物包括:碳酸饮料、各种形式的咖啡因饮料和巧克力、柑橘类食品和含有高浓度维生素 C 的食物。人造甜味剂也可能会加重症状。患者应细心观察可能引发症状加重的诱因。
膀胱训练:根据作息时间,定时排尿,逐步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在膀胱训练中,可以通过放松技巧来控制尿意,比如缓慢的深呼吸,或者进行其他活动来分散注意力。
穿宽松的衣服:避免腰带或衣物对腹部造成压力。
减轻精神压力。
吸烟者应戒烟:吸烟可能使疼痛症状恶化,还会导致膀胱癌。
运动:简单的伸展运动可能有助于减少间质性膀胱炎的不适症状。
预防
间质性膀胱炎病因不明,无法预防。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