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结核性膀胱挛缩是泌尿系结核的一种特异性表现,由于结核病变侵及膀胱,引起膀胱严重纤维增生,膀胱收缩能力下降或丧失,最终导致膀胱容量明显减少至小于 50 毫升。膀胱挛缩是泌尿系结核进入晚期阶段的标志之一。
结核性膀胱痉挛通常继发于肾结核,肾脏的结核感染可经尿路下行至输尿管及膀胱,并造成相应部位的结核感染,形成溃疡并累及膀胱肌层,最终造成膀胱纤维化及出现挛缩症状。
常见于成年人,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儿童较少见,患者多有肾结核病史。
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患者每次尿量显著减少,严重者可出现尿失禁。结核性膀胱挛缩可引起同侧输尿管口增大,进一步导致对侧输尿管口狭窄,而致对侧肾积水。
若未及时治疗,膀胱纤维化及挛缩可引起对侧膀胱输尿管反流,使感染逆行至对侧肾脏。此外,膀胱挛缩引起对侧肾脏、输尿管严重积水时,可出现贫血、水肿等慢性肾功能不全症状。
应针对原发病积极抗结核治疗,同时应行手术治疗,以建立低压、高容量的贮尿器。常用手术包括膀胱扩大术或构建原位新膀胱。如合并肾脏、输尿管积水,可行对侧早期输尿管支架放置或经皮肾造口术。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肾结核,可有效降低结核性膀胱挛缩的发病率。
症状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同时每次排尿量显著减少(小于 50 毫升),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尿失禁,病变导致对侧输尿管口狭窄可致对侧肾积水,严重时可引起对侧泌尿系结核逆行感染及慢性肾功能不全。
结核性膀胱挛缩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尿路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
尿失禁,多见于疾病进一步进展。
对侧肾积水,出现腰部胀痛等症状。
结核性膀胱挛缩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对侧逆行泌尿系结核感染:由于膀胱发生纤维化及挛缩,对侧输尿管口可能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导致感染逆行至对侧输尿管及肾脏,最终导致双侧泌尿系感染。
肾功能不全:对侧肾、输尿管严重积水可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出现贫血、水肿、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因
本病通常继发于肾结核。肾脏结核感染可经由尿路下行至输尿管及膀胱并侵犯相应部位,其中输尿管膀胱交界处可出现结核结节形成,结核结节进一步生长及融合可导致病变向周围蔓延,形成溃疡侵犯膀胱肌层,刺激膀胱纤维增生并形成瘢痕。膀胱严重纤维化及瘢痕收缩可引起肌层收缩功能下降,最终引起膀胱容量减少,乃至膀胱挛缩[1]。
结核性膀胱挛缩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肾结核:肾结核沿尿路下行引起膀胱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结核性膀胱挛缩?
肾结核患者若未及时诊断及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结核性膀胱挛缩。
肺结核等其他原发病灶,可经血行播散至肾脏。
就医
结核性膀胱挛缩是泌尿系结核的晚期表现之一,出现结核性膀胱挛缩症状时往往表明泌尿系结核已发展至严重阶段。因此结核性膀胱挛缩的诊治应以预防为主,出现可疑泌尿系结核症状的患者应尽早就医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泌尿系结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出现下列症状应及时就医:
尿频、尿急、尿痛。
每次排尿量减少。
血尿:常为首发症状。
腰痛、腰部酸胀:可见于发生肾积水、肾周结核病变的患者。
发热、盗汗、消瘦等:结核感染出现的全身症状。
建议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结核性膀胱挛缩?
就诊时,医生通过问诊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病原学、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加以明确诊断。
病史询问:患者常有尿频、血尿等泌尿系结核症状,或有其他部位结核感染史。
尿液检查:抗酸染色、分枝杆菌培养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泌尿系结核,阳性结果对于诊断泌尿系结核有重要意义。
结核菌素试验及 γ-干扰素释放试验:是诊断泌尿系结核的常用手段。
影像学检查:包括尿路造影、泌尿系超声、CT 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泌尿系统病变情况,提示存在结核感染的可能性及膀胱容积大小,对诊断结核性膀胱挛缩具有重要价值。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血尿等表现?
每次排尿量较前是否有明显减少?
是否出现过腰痛等肾周不适症状?
既往是否有肾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病史?
是否出现过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结核性膀胱挛缩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
需要采取什么治疗方法?需要手术吗?
经过治疗之后可以痊愈或者明显改善病情吗?
会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吗?
结核性膀胱挛缩有传染的风险吗?
治疗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治疗
首先应规范用药积极进行抗结核治疗。针对膀胱挛缩,可进行手术,改善膀胱贮尿功能减少的情况。若病变引起对侧肾、输尿管积水,可行对侧输尿管支架植入或经皮肾造口术,以缓解相关症状。
药物治疗
主要为抗结核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大致同治疗肺结核。
强化治疗阶段:可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治疗 2 个月。
巩固治疗阶段:可采用异烟肼、利福平联合治疗 4 个月,若为复发性结核,则疗程应延长到 6 个月[2]。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链霉素、乙胺丁醇等经肾脏排泄药物。
手术治疗
手术应延迟至开始抗结核治疗至少 4 周之后。
膀胱扩大术:适用于不伴尿失禁及尿道狭窄的患者,通常选取并切断部分回肠或乙状结肠,并与膀胱吻合,用于扩大膀胱。
尿流改道术:使尿液不经由正常尿道排出体外,适用于合并尿道狭窄的患者,常用手术方式包括回肠膀胱术、原位新膀胱术等。
对侧输尿管支架植入和经皮肾造口术:合并对侧肾、输尿管积水时,可缓解泌尿系梗阻症状。
疾病发展和转归
结核性膀胱挛缩患者若未接受治疗,可出现双侧泌尿系结核及肾、输尿管积水等尿路梗阻症状,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肾衰竭。若及时接受抗结核及手术治疗,患者尿路刺激及尿路梗阻症状可明显缓解,有效改善生活质量[3]。
日常注意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增加饮食摄入,补充营养。
积极遵医嘱抗结核治疗,同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引起传染。
饮水,保持尿路通畅,减少尿液对损伤创面的刺激。
注意尿液颜色、排尿顺畅程度等,发现异常及时复查。
预防
结核性膀胱挛缩是泌尿系结核的晚期症状,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与肺结核等其他结核病相同,主要集中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卫生,注意开窗通风,加强锻炼。
新生儿及婴幼儿应接种卡介苗。
尽量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密切接触者应及时接受结核病相关检查。
对于已有结核菌感染,且发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可于医生指导下药物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