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尿道结核是一种累及泌尿生殖系的结核感染,属于肺外结核的一种。
2%~20% 的肺结核患者会发生泌尿生殖系结核。在 25%~62% 的粟粒性结核患者中,结核杆菌会血行播散至泌尿生殖道引起感染。
尿道结核可因膀胱结核蔓延而引起,亦可由前列腺精囊结核形成空洞破坏前列腺尿道所致。
主要特征为尿道分泌物、尿频、尿痛、尿道流血或血尿。还可能出现附睾炎、阴囊结节。尿道狭窄时可有排尿困难。还可能引起尿道周围炎、尿道周围脓肿或继发感染,破溃后形成尿道瘘。
尿道结核的治疗原则为首先处理原发结核感染灶,采用足量、足疗程的抗结核治疗。若存在尿道狭窄,则需行尿道扩张或膀胱造瘘,抗结核治疗无效时还可能采取病变局部切除。
尽管尿道对结核菌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在生殖系结核或泌尿系结核感染的情况下往往结核也会侵犯尿道。
如果既往存在结核感染,继而出现尿频、尿痛或血尿时,应及早就医。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室内注意通风,按时接种卡介苗。身边存在可疑结核患者时需要注意避免接触,防止传染。
症状
主要症状为尿道脓性分泌物、尿频、尿痛、尿道流血或血尿,还可能表现为附睾炎、阴囊结节。尿道狭窄时出现排尿困难。还可引起尿道周围炎、尿道周围脓肿或继发感染,破溃后形成尿道瘘。
尿道结核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尿道分泌物:尿道中感染形成的干酪性坏死组织,可能产生脓性分泌物随尿液排出。
尿频,尿痛:局部感染炎症刺激尿道黏膜或膀胱,产生尿频和尿痛的症状。
附睾炎:对于患有生殖道结核继发尿道结核的患者,附睾炎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累及超过 50% 的患者,并出现阴囊结节或附睾硬化。
排尿障碍:感染引起的增生和坏死破坏尿道正常结构,使尿道出现狭窄、硬化、梗阻等症状,出现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尿射程缩短、排尿无力等。
感染播散:感染进一步侵袭周围组织时可引起尿道周围炎、尿道周围脓肿或继发感染,破溃后形成尿道瘘。
尿道结核并发症有哪些?
尿道狭窄、梗阻:感染引起的增生和坏死破坏尿道正常结构,使尿道出现狭窄,梗阻等。
瘘道形成:结核播散至周围组织,坏死后形成尿道皮肤瘘或尿道直肠(阴道)瘘。
男性不育:结核侵犯生殖道可引起射精管狭窄伴梗阻、少精症及射精量低。
前列腺受累:常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但可出现前列腺结节。
病因
尿道结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般而言,结核杆菌可通过血源性途径播散至泌尿生殖道,引起累及肾脏和泌尿系的结核病,如尿道结核,这种情况可发生在肺部感染时,或发生于感染再激活或粟粒性结核的情况下。累及尿道的结核常因膀胱结核蔓延而引起,亦可由前列腺精囊结核形成空洞破坏前列腺尿道所致。
结核感染:结核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80% 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增加。
结核播散:
直接扩散:结核感染具有一定的侵袭能力,可突破组织之间的间隔播散到临近组织,在尿道周围组织有结核感染时可因结核的直接扩散而发生尿道结核。
血行播散型:结核分枝杆菌一次或反复多次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器官病变以及相应的表现,医学上称之为血行播散型结核病。其他器官的结核(主要是肺)可通过血行播散继发尿道结核。
哪些人容易患尿道结核?
患有肺结核的患者。
免疫低下的患者,如服用免疫抑制剂。
尿道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如尿道扩张、前列腺肥大压迫尿道。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既往存在结核感染,继而出现尿频、尿痛、血尿、脓尿、附睾炎、排尿障碍时,应及早就医。
会阴部摸到粗、硬、索条状的尿道硬化表现,或体检时发现前列腺、精囊、附睾尾有硬质结节,以及输精管有串珠样结节时,可能是尿道结核的表现,需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尿道结核?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相关流行病学因素和影像学与泌尿生殖系检查即可诊断尿道结核。
相关临床表现:不愈合的外生殖器溃疡,阴囊/睾丸结节性病变,尿频,尿痛,血尿,脓尿等。
流行病学因素:既往结核感染史或结核病史、已知或可能有结核暴露,和/或既往或当前居住于或旅行至结核病流行地区。
影像学表现:有提示肺部结核受累的证据,发现尿道瘢痕、钙化。
泌尿生殖系诊断:包括尿液结核杆菌培养,尿液结核杆菌染色,尿液结核杆菌 DNA 检测。
但应排除其他疾病。
附睾炎和尿道炎:附睾炎和尿道炎最常由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引起,通过尿液核酸扩增试验可诊断这些感染。
其他原因的尿道狭窄:常见原因是创伤或器械操作,通过尿道镜检查和/或尿道造影可诊断。
恶性肿瘤(肾细胞癌、睾丸肿瘤):临床医生可能会通过放射影像学表现而怀疑泌尿生殖系肿瘤,诊断性评估包括增强影像学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病理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结核病史?有无结核患者接触史?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尿量,尿频率,有无明显血尿?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是否自行用过药?
是否有肾脏病、前列腺疾病等其他疾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尿道结核?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会不会影响生育?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原则是,以药物治疗原发结核病为主,若有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则对症治疗。
抗结核药物治疗
一般而言,泌尿生殖系结核的抗结核治疗方法和治疗肺结核的方法相同。抗结核药物可达到较高的尿液浓度。一般而言,在 2 周恰当的抗结核治疗后,尿液中就不再能检测到分枝杆菌。
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原则是足量、足疗程,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用药。常用的抗结核药包括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治疗中注意以下药物副作用,发现不适应立即就诊,勿自行处理。利福平可能会产生消化道不适和肝毒性,异烟肼可能产生周围神经炎,出现针刺感,烧灼感等,吡嗪酰胺可能出现关节痛,乙胺丁醇可能引起视力模糊。
对症治疗
对于尿道结核导致的排尿障碍,一般采取对症治疗改善排尿状况。
尿道狭窄者可经尿道行支架尿道扩张,早期支架扩张可以保护肾脏免受积尿影响。
存在禁忌证无法进行尿道扩张或扩张后排尿效果仍不理想者,可行膀胱造瘘排尿,但临床中应用较为有限。
若出现积尿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可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用于处理泌尿生殖系结核的外科手段包括尿道局部切除术、对输尿管狭窄进行扩张或重建以及膀胱改道。
对于尿道狭窄或局限者,可将狭窄瘢痕切除,或尿道镜下行尿道内切开术,治疗有困难者有时需作尿流改道术。一般而言,若需要手术,应延迟至开始抗结核治疗至少 4 周之后。
尿道结核发展及转归
尿道结核可在初始尿液无菌后复发,有 6% 的患者在治疗后平均 5 年时复发。
日常注意
确诊结核病后,立即就医遵医嘱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增加营养,以增强体质。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和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来传播。所以为了避免传染,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嘴,避免面对他人,房内要经常换气,人群密集的地方更要注意,不要随地吐痰。
适量锻炼,提高免疫力。
预防
尿道结核是泌尿系结核的局部表现,多为偏晚期状态,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与肺结核等其他结核病相同,主要集中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卫生,注意开窗通风,加强锻炼。
新生儿及婴幼儿应接种卡介苗。
尽量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密切接触者应及时接受结核病相关检查。
定时对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对于已有结核菌感染,且发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可于医生指导下药物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