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是什么?腺性膀胱炎怎么办?腺性膀胱炎症状有哪些?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是一种以胶原纤维为主要排出物、并穿透表皮为特征的穿通性疾病。遗传性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多见于 12 岁以下儿童;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通常见于成年人,伴有或者少数不伴有系统性疾病以及外伤史。此病较为罕见。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和创伤有关。遗传性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可能与常染色体遗传有关,获得性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可能与系统性疾病及持续瘙痒后抓挠导致的反复破损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变性的胶原可能作为抗原触发了表皮的免疫反应导致表皮的穿透。本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遗传性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好发于 12 岁以下儿童,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有关。获得性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一般在 18 岁后发病,患者常患有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衰、甲状腺功能障碍和肝病等),并伴有剧烈瘙痒。患者的躯干、四肢或面部无明显诱因出现肤色或红色丘疹,并逐渐增大至直径 5~6 毫米,呈脐窝状,内有棕褐色角化性碎屑,皮疹排列可成线状,伴有轻度瘙痒。约 4~6 周可以自然消退,常常会留下瘢痕及色素减退,并且呈反复发作趋势。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治疗较为困难,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临床采用对症处理。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外,一般可以使用维 A 酸类药物、抗组胺药、沙利度胺、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对症处理,窄谱紫外线(NB-UVB)治疗效果良好。本病容易反复发作,伴有瘙痒而造成焦虑和对患者外表形象的影响,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瘙痒患者注意禁止抓挠,以减小皮损面积。必要情况下要进行心理疏导。

概述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存在恶变的可能,被视为一种癌前病变,临床多发展为腺癌,应引起重视。

1968 年的国外资料显示,腺性膀胱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仅为 0.9%~1.9%,女性多于男性。而国内对于腺性膀胱炎的发病率尚无确切数据。

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由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引起的膀胱增生性病变。还存在一些不常见的病因,包括维生素缺乏、变应原、代谢毒性物质、激素分泌紊乱和致癌因素的刺激等。

根据膀胱镜病检,可以将腺性膀胱炎分为经典型(泌尿上皮型);肠上皮型;前列腺上皮型;混合型。

临床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镜下血尿,部分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耻骨上区及会阴不适,下腹坠胀感,尿失禁,性交痛等。

通常采取保守治疗或电灼/电切术+膀胱灌注进行治疗。

临床分型中的乳头瘤状型、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和病理分型中的肠上皮化生型、前列腺上皮化生型腺性膀胱炎为癌前病变。乳头瘤状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若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前列腺上皮化生等不典型增生,则发生癌变的概率更大。

症状

腺性膀胱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腺性膀胱炎好发于三角区及膀胱颈部,常见症状包括:

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

镜下血尿,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肉眼血尿。

耻骨上区以及会阴不适,下腹坠胀感。

尿失禁。

性交痛。

对于抗感染治疗后尿中白细胞消失,但血尿及尿频仍持续存在的患者,膀胱镜检及活检常常能发现早期腺性膀胱炎。

病变累及输尿管开口的患者,可以引起上尿路积水等腰部不适症状。

合并有膀胱结石的患者可以有尿流中断等表现。

腺性膀胱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腺性膀胱炎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以下常见并发症:

女性尿道外口处女膜病变,尿道远端 1/3 处狭窄,尿道外口狭窄。

男性直肠指检常,可触及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

病因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由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引起的膀胱增生性病变。

腺性膀胱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膀胱感染。

梗阻。

结石等慢性刺激。

哪些人容易患腺性膀胱炎?

中老年人若存在以下危险因素容易患病:

维生素缺乏。

存在变应原(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代谢毒性物质、激素分泌紊乱。

接触致癌因素。

长期吸烟。

就医

有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慢性刺激病史,对症治疗后镜下血尿及尿频不适等症状仍持续存在,建议膀胱镜检及活检早期发现腺性膀胱炎。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时及时就医:

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

排尿困难或尿失禁。

肉眼血尿、性交痛。

下腹部坠胀感,会阴部疼痛。

该病通常无需紧急就医或呼叫 120 急救。

建议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腺性膀胱炎?

目前普遍认为,腺性膀胱炎的确诊主要依靠膀胱镜检+组织活检,活检时医生会特别注意组织选取的范围、深度及多点取材。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膀胱镜检查(重要检查):典型表现为有核的囊泡状颗粒弥漫地分布于正常黏膜中,其细胞核常为淡黄色,类似皮脂腺囊肿的内容物,有此表现者凭膀胱镜检结果而无需活检即可做出诊断。

组织活检:组织学类型各不相同,主要有四种类型:经典型(泌尿上皮型);肠上皮型;前列腺上皮型;混合型。此外,也可以出现鳞状上皮化生、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表现为不稳定膀胱型、膀胱出口梗阻型、逼尿肌无力型、高顺应性膀胱、低顺应性膀胱及正常型等尿流动力学类型。有专家认为,腺性膀胱炎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无特异性,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意义不大。

腺性膀胱炎会导致膀胱区域产生肿块,临床上需要和膀胱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两者都可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局部隆起、肿块,但肿瘤是菜花状改变,腺性膀胱炎是高低不平、局部隆起的改变,通过膀胱镜检查较容易区分。

另外,病理活检也是鉴别二者非常有效的方法,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肿瘤的病变是一个细胞核分化较差的改变,而腺性膀胱炎是以腺上皮增生为主的一个表现。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平时的排尿情况怎么样(是否有持续尿路刺激、血尿等症状)?

有无尿路感染病史?

有无尿路结石病史?

近些年,有无化学药物接触史?

是否吸烟?

是否喜欢大量饮酒?

平时是否进行规律的体育运动?

初始治疗后,排尿不适等症状有无缓解?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与普通膀胱炎症一样吗?

会导致癌变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吃药能治好吗?医保能报销吗?

我是怎么患上腺性膀胱炎的?这个病可以治愈吗?

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两者相结合,手术治疗可采用腔内或开放手术,药物治疗为膀胱腔内灌注法。

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

适应证

病变范围小,黏膜无显著改变,无梗阻者。

行电切、电灼、激光、手术切除不彻底的患者,或术后预防治疗者。

病灶多发,范围广泛,膀胱容量尚可的患者。

常用药物

主要有三类:

增加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如卡介苗、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等。

抗肿瘤类药物,如丝裂霉素、塞替派、羟基喜树碱、5-FU(5-氟尿嘧啶)等。

其他,如高锰酸钾溶液、2% 硼酸溶液、类固醇等。

手术治疗

适应症

对于膀胱镜下分型为乳头瘤状型、肠腺瘤型、广泛滤泡型的高危型腺性膀胱炎,不管其病理分型如何,都主张按照浅表性膀胱癌进行治疗,可能需接受电切术+膀胱灌注治疗,随后定期随访。

常用手术方法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

腔内手术:对乳头状瘤样型、滤泡型、绒毛样水肿型腺性膀胱炎,如果病变范围小(1~2 cm),均可采用腔内手术,切除范围应超过病变部位 1 厘米,深度达黏膜下层,术后需接受药物灌注。

开放性手术:片状增生型和乳头状增生型范围大于 2 厘米者,可进行膀胱黏膜剥离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该方法已较少采用。病变范围广泛、严重、症状明显且散在于各壁,膀胱壁周围炎症浸润明显,腺上皮增生活跃,高度怀疑或已有癌变者,可考虑作全膀胱切除术,但适应证应从严掌握。

放射治疗

放射剂量为一般肿瘤治疗剂量的 60% 左右,分 16~18 次照射膀胱区域,根据治疗反应每天或隔天 1 次。

解除感染、梗阻及结石等慢性刺激

疾病发展和转归

腺性膀胱炎的癌变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不是所有腺性膀胱炎都会癌变。经过外科手术干预或膀胱灌注治疗,通常可获得满意疗效。

日常注意

勤换内裤,常清洗。注意会阴部清洁,注意性交卫生。

每次排尿宜排尽,不让膀胱有残余尿。每次性生活后宜排尿一次。

注意经期卫生,有反复膀胱炎病史的妇女,经期可服用抗生素以预防。

多饮水,保持每日至少 1500 毫升以上的排尿量。

忌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如烈酒、辣椒、原醋、酸味水果等。

多食用利尿性食物,如西瓜、葡萄、菠萝、芹菜、梨等。

避免食用柑橘,原因是柑橘可导致碱性尿的产生,有利于细菌的生长。

咖啡因能导致膀胱颈收缩而使膀胱产生痉挛性疼痛,故应少喝咖啡。

预防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合理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健康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良好的卫生习惯。

戒烟、远离二手烟。

适当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远离外界特殊致癌物质。

保持良好心态,改善内分泌紊乱等。

定期健康体检,将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 B 超作为常规体检项目。

对高危人群的检查。如泌尿系结石、感染病史的患者定期行尿常规、泌尿系影像学检查,老年男性患者定期进行前列腺相关检查等,必要时膀胱镜检查。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阿莫西林胶囊的功效与作用-阿莫西林胶囊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磺胺脒片的功效与作用-磺胺脒片说明书

2023-8-2 2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