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存在恶变的可能,被视为一种癌前病变,临床多发展为腺癌,应引起重视。
1968 年的国外资料显示,腺性膀胱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仅为 0.9%~1.9%,女性多于男性。而国内对于腺性膀胱炎的发病率尚无确切数据。
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由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引起的膀胱增生性病变。还存在一些不常见的病因,包括维生素缺乏、变应原、代谢毒性物质、激素分泌紊乱和致癌因素的刺激等。
根据膀胱镜病检,可以将腺性膀胱炎分为经典型(泌尿上皮型);肠上皮型;前列腺上皮型;混合型。
临床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镜下血尿,部分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耻骨上区及会阴不适,下腹坠胀感,尿失禁,性交痛等。
通常采取保守治疗或电灼/电切术+膀胱灌注进行治疗。
临床分型中的乳头瘤状型、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和病理分型中的肠上皮化生型、前列腺上皮化生型腺性膀胱炎为癌前病变。乳头瘤状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若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前列腺上皮化生等不典型增生,则发生癌变的概率更大。
症状
腺性膀胱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腺性膀胱炎好发于三角区及膀胱颈部,常见症状包括:
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
镜下血尿,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肉眼血尿。
耻骨上区以及会阴不适,下腹坠胀感。
尿失禁。
性交痛。
对于抗感染治疗后尿中白细胞消失,但血尿及尿频仍持续存在的患者,膀胱镜检及活检常常能发现早期腺性膀胱炎。
病变累及输尿管开口的患者,可以引起上尿路积水等腰部不适症状。
合并有膀胱结石的患者可以有尿流中断等表现。
腺性膀胱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腺性膀胱炎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以下常见并发症:
女性尿道外口处女膜病变,尿道远端 1/3 处狭窄,尿道外口狭窄。
男性直肠指检常,可触及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
病因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由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引起的膀胱增生性病变。
腺性膀胱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膀胱感染。
梗阻。
结石等慢性刺激。
哪些人容易患腺性膀胱炎?
中老年人若存在以下危险因素容易患病:
维生素缺乏。
存在变应原(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代谢毒性物质、激素分泌紊乱。
接触致癌因素。
长期吸烟。
就医
有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慢性刺激病史,对症治疗后镜下血尿及尿频不适等症状仍持续存在,建议膀胱镜检及活检早期发现腺性膀胱炎。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时及时就医:
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尿痛。
排尿困难或尿失禁。
肉眼血尿、性交痛。
下腹部坠胀感,会阴部疼痛。
该病通常无需紧急就医或呼叫 120 急救。
建议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腺性膀胱炎?
目前普遍认为,腺性膀胱炎的确诊主要依靠膀胱镜检+组织活检,活检时医生会特别注意组织选取的范围、深度及多点取材。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膀胱镜检查(重要检查):典型表现为有核的囊泡状颗粒弥漫地分布于正常黏膜中,其细胞核常为淡黄色,类似皮脂腺囊肿的内容物,有此表现者凭膀胱镜检结果而无需活检即可做出诊断。
组织活检:组织学类型各不相同,主要有四种类型:经典型(泌尿上皮型);肠上皮型;前列腺上皮型;混合型。此外,也可以出现鳞状上皮化生、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表现为不稳定膀胱型、膀胱出口梗阻型、逼尿肌无力型、高顺应性膀胱、低顺应性膀胱及正常型等尿流动力学类型。有专家认为,腺性膀胱炎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无特异性,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意义不大。
腺性膀胱炎会导致膀胱区域产生肿块,临床上需要和膀胱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两者都可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局部隆起、肿块,但肿瘤是菜花状改变,腺性膀胱炎是高低不平、局部隆起的改变,通过膀胱镜检查较容易区分。
另外,病理活检也是鉴别二者非常有效的方法,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肿瘤的病变是一个细胞核分化较差的改变,而腺性膀胱炎是以腺上皮增生为主的一个表现。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平时的排尿情况怎么样(是否有持续尿路刺激、血尿等症状)?
有无尿路感染病史?
有无尿路结石病史?
近些年,有无化学药物接触史?
是否吸烟?
是否喜欢大量饮酒?
平时是否进行规律的体育运动?
初始治疗后,排尿不适等症状有无缓解?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与普通膀胱炎症一样吗?
会导致癌变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吃药能治好吗?医保能报销吗?
我是怎么患上腺性膀胱炎的?这个病可以治愈吗?
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两者相结合,手术治疗可采用腔内或开放手术,药物治疗为膀胱腔内灌注法。
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
适应证
病变范围小,黏膜无显著改变,无梗阻者。
行电切、电灼、激光、手术切除不彻底的患者,或术后预防治疗者。
病灶多发,范围广泛,膀胱容量尚可的患者。
常用药物
主要有三类:
增加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如卡介苗、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等。
抗肿瘤类药物,如丝裂霉素、塞替派、羟基喜树碱、5-FU(5-氟尿嘧啶)等。
其他,如高锰酸钾溶液、2% 硼酸溶液、类固醇等。
手术治疗
适应症
对于膀胱镜下分型为乳头瘤状型、肠腺瘤型、广泛滤泡型的高危型腺性膀胱炎,不管其病理分型如何,都主张按照浅表性膀胱癌进行治疗,可能需接受电切术+膀胱灌注治疗,随后定期随访。
常用手术方法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
腔内手术:对乳头状瘤样型、滤泡型、绒毛样水肿型腺性膀胱炎,如果病变范围小(1~2 cm),均可采用腔内手术,切除范围应超过病变部位 1 厘米,深度达黏膜下层,术后需接受药物灌注。
开放性手术:片状增生型和乳头状增生型范围大于 2 厘米者,可进行膀胱黏膜剥离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该方法已较少采用。病变范围广泛、严重、症状明显且散在于各壁,膀胱壁周围炎症浸润明显,腺上皮增生活跃,高度怀疑或已有癌变者,可考虑作全膀胱切除术,但适应证应从严掌握。
放射治疗
放射剂量为一般肿瘤治疗剂量的 60% 左右,分 16~18 次照射膀胱区域,根据治疗反应每天或隔天 1 次。
解除感染、梗阻及结石等慢性刺激
疾病发展和转归
腺性膀胱炎的癌变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不是所有腺性膀胱炎都会癌变。经过外科手术干预或膀胱灌注治疗,通常可获得满意疗效。
日常注意
勤换内裤,常清洗。注意会阴部清洁,注意性交卫生。
每次排尿宜排尽,不让膀胱有残余尿。每次性生活后宜排尿一次。
注意经期卫生,有反复膀胱炎病史的妇女,经期可服用抗生素以预防。
多饮水,保持每日至少 1500 毫升以上的排尿量。
忌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如烈酒、辣椒、原醋、酸味水果等。
多食用利尿性食物,如西瓜、葡萄、菠萝、芹菜、梨等。
避免食用柑橘,原因是柑橘可导致碱性尿的产生,有利于细菌的生长。
咖啡因能导致膀胱颈收缩而使膀胱产生痉挛性疼痛,故应少喝咖啡。
预防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合理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健康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良好的卫生习惯。
戒烟、远离二手烟。
适当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远离外界特殊致癌物质。
保持良好心态,改善内分泌紊乱等。
定期健康体检,将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 B 超作为常规体检项目。
对高危人群的检查。如泌尿系结石、感染病史的患者定期行尿常规、泌尿系影像学检查,老年男性患者定期进行前列腺相关检查等,必要时膀胱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