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
概述
正常状态下,膀胱输尿管连接处有一生理屏障,使得尿液仅能从输尿管流入膀胱而不能反流。但该屏障功能障碍或先天发育不全时,会引起尿液自膀胱反流至输尿管。此现象发生于儿童且不由感染、外伤等继发性因素导致时,称为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在健康儿童中发病率为 1%~2%,在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的儿童中发病率高达 30%~40%。
膀胱输尿管瓣膜发育异常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最主要的病因,不稳定性膀胱或非神经源性神经性膀胱可能为本病的根本原因。小儿膀胱输尿管瓣膜先天发育异常和小儿不良排尿习惯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根据反流程度的不同,可将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分为 I~V 级。I 级,反流局限于输尿管;II 级,反流见于输尿管和肾盂,但无扩张;III 级,反流见于输尿管和肾盂,有轻中度扩张,肾盏乳头外形正常;IV 级,输尿管、肾盂和肾盏中度扩张,大多数肾盏乳头外形仍存在;V 级:输尿管、肾盂和肾盏重度扩张,肾盏乳头外形消失。
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热是等感染表现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最常见症状。此外,排尿不尽也是本病的常见症状。年龄大的儿童还会诉排尿或憋尿时腰部疼痛。
部分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自行消失。药物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若无效可行手术干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点;儿童用药依从性不好,总是不能规律服药是本病治疗的难点。
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自行消失。但患有本病的儿童易发生反复的尿路感染,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发热等表现,大龄患儿会出现排尿或憋尿时腰痛,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随着疾病的进展,患儿会出现肾脏的损害,并发慢性反流性肾病、肾瘢痕形成、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严重者会危及患儿的生命。
改变不良的排尿习惯是预防本病有效的措施。
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热是等感染表现是本病的最常见症状。此外,排尿不尽也是该疾病的常见症状。年龄大的儿童还会自述排尿或憋尿时腰部疼痛。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常见症状包括:
尿频、尿急、尿痛: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此为尿路感染刺激膀胱所致,故又称为膀胱刺激征。患儿会有小便次数较前明显变多,憋不住尿,小便疼痛的表现。
反复发热:患儿会出现反复的体温升高,提示患儿反复发生尿路感染,也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最常见症状之一。
排尿不尽:患儿常在排尿不久后,又可排出大量尿液。这是由于排尿膀胱压力增高,尿液反流至输尿管和肾脏导致的。
排尿或憋尿时腰部疼痛:此症状常见于大龄儿童,患儿会自述排尿或憋尿的时候腰背部肾区有疼痛感,此时患儿多已经出现了肾脏的损害。
头痛头胀、测血压发现血压升高:随着疾病的进展,疾病对肾脏的损害会导致肾瘢痕形成,此时患者会伴有高血压,出现头痛头胀的感觉。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尿路感染
高血压
反流性肾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
肾积水
肾瘢痕形成
病因
膀胱输尿管瓣膜发育异常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最主要的病因,不稳定性膀胱、非神经源性神经性膀胱、遗传因素等可能也为该疾病的病因。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膀胱输尿管瓣膜发育异常:输尿管开口异常、膀胱黏膜下输尿管过短、膀胱三角肌薄而无力等先天发育缺陷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最常见的病因。
不稳定性膀胱:是膀胱功能亢进的一种。逼尿肌功能亢进会使膀胱内的压力增高,而持续的压力增高可能会损伤膀胱输尿管瓣膜,引起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非神经源性神经性膀胱:不良的排尿习惯如排尿中途尝试中断尿流、憋尿、心理因素等会使患者出现非神经源性神经性膀胱。非神经源性神经性膀胱会引起患者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增加膀胱内压力,最终损伤膀胱输尿管瓣膜。
遗传因素:该疾病可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异常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不良排尿习惯、憋尿:能导致患儿罹患非神经源性神经性膀胱,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危险因素。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先天发育缺陷:存在输尿管开口异常、膀胱黏膜下输尿管过短、膀胱三角肌薄而无力等先天发育缺陷的儿童更易罹患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家族史:家中有亲人出现同样的表现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儿童出现小便次数增多,憋不住尿,小便疼痛的表现。
儿童出现反复的体温升高。
儿童在排尿不久后,又可排出大量尿液。
儿童排尿或憋尿的时候腰背部肾区有疼痛感。
高血压:测量儿童血压发现其血压高于正常儿童水平。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胸闷、憋气、全身浮肿、呼吸困难。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肾内科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当医生怀疑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时,将通常进行问诊、视诊、叩诊检查,在确定患儿有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热、排尿或憋尿时腰痛等特征表现后,做尿常规、尿细菌培养检查看患者是否已经出现了反流性肾病和尿路感染,做肾、输尿管彩超观察肾脏、输尿管形态,最后医生会做 X 线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检查确诊该疾病并对其进行分级。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视诊、叩诊:根据患者有无疾病特征表现初步判断该疾病。医生会看患者有无肾区叩击痛、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热、排尿或憋尿时腰痛等特征表现。
尿常规、尿细菌培养:看患者有无感染和反流性肾病。医生会对患者尿液进行检测和细菌培养,看有无蛋白尿、尿中有无白细胞和细菌等。
肾、输尿管彩超:目的是观察肾脏、输尿管形态。医生会通过超声检查,看患者输尿管、肾盂有无扩张,输尿管开口情况有无异常等。
X 线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是确诊该疾病的金标准,可对该疾病进行分级。医生会做一个 X 线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看造影剂出现的部位,输尿管、肾盂、肾盏有无扩张和肾乳头形态有无异常。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症状的?
孩子有什么不舒服的吗?
发过烧吗?烧到多少度?烧了几次?
有排尿不尽的情况吗?
孩子有没有什么不良的排尿习惯呢?如经常憋尿,排尿不尽时中断排尿等?
孩子出现过排尿的时候腰疼的表现吗?
之前去过医院吗?都做过什么检查呢?
自己吃过什么药吗?症状能缓解吗?
家里有人出现过同样的症状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这个病和遗传有关吗?
需要治疗吗?
现在有什么样的治疗措施呢?
治疗效果怎么样?
需要做手术吗?
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吗?
治疗大概要花多少钱呢?医保能报销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治疗
使用药物控制尿路感染是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主要治疗方法,若无效可行手术干预。
药物治疗
头孢呋辛:是一种抗生素,能够治疗患者反复的尿路感染。若患儿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热等感染的表现,应规律使用抗生素治疗。
硝苯地平:降低患者血压,用于已经并发肾瘢痕形成,出现高血压症状的患者。
手术治疗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能够改善输尿管膀胱瓣膜功能。仅能用于药物治疗后症状仍存在,继续出现反复感染和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儿易出现反复的尿路感染,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发热、乏力等表现,大龄患儿还会有排尿或憋尿时腰痛,这些症状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随着疾病的进展,患儿会出现肾脏的损害,并发慢性反流性肾病、肾积水、肾瘢痕形成甚至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严重者会危及患儿的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预后较好。但由于该疾病主要病因为先天缺陷,故还是有一定的复发机率。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做了手术,术后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伤口敷料清洁,注意观察引流管状态保持引流管通畅。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术后、用药复查:患儿需要每 3 个月到医院复查 1 次,主要复查彩超、尿常规等项目。
饮食:患儿应多饮水,每天最好能够达到 3000 毫升,部分水可用果汁替代。患儿应多吃肉、蛋、乳酪、梅子等食物增加尿液酸度。
运动:患儿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尿路感染。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纠正不良排尿习惯:避免憋尿,纠正不良的排尿习惯是预防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