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性发育异常
概述
众所周知,人类性别由染色体决定,男性是“XY”,女性是“XX”。随着青春期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儿童逐渐成长为成年人。通常认为这一过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事实上在性分化和发育过程中存在很多例外情况,即性发育异常疾病(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此类患者的性发育过程可能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形成与性染色体完全相反的外生殖器或同时并存两种性别的生殖器,给患者和家长带来极大的困扰。
常见的性发育异常疾病主要包括:
性早熟:女孩在 8 岁之前,男孩在 9 岁之前体内性激素水平即显著升高,开始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患者以女孩居多。致病因素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卵巢或睾丸等内分泌腺体的功能亢进,或是受到过多外源性激素的影响。
发育延迟:女孩在 13 岁之后,男孩在 14 岁之后,由于体内性激素缺乏,仍未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致病因素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卵巢或睾丸等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减退或异常,或是由于营养不良、运动过度所致。
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的性腺是睾丸,性染色体为“XY”,但生殖器外观呈女性特征或表现似男非男的特征。
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的性腺是卵巢,性染色体为“XX”,但外生殖器由于阴蒂肥大或阴唇有不同程度融合而呈现男性化特征。
真两性畸形:最常见的一种染色体性别分化异常,即患者同时有“XX”/“XY”两种性染色体,或由于变异导致患者的性染色体上同时存在“XX”和“XY”的基因片段。这就造成体内可同时具有独立的睾丸和卵巢,或在同一个性腺内既有睾丸组织,又有卵巢组织(称为卵睾)。患者的外生殖器则可能呈现为女性、男性或混合型。
其他性染色体异常:
克氏综合征:染色体类型主要是“XXY”,外生殖器为男性,但性腺发育不完全,同时可伴有多种畸形和内分泌功能异常。
特纳综合征:染色体类型主要是“X”,外生殖器为女性,但性腺的结构和功能均发育不完全,且身材瘦小,同时可伴有多种畸形和内分泌功能异常。
症状
不同类型性发育异常疾病虽然致病因素有所差异,但最终都表现为性激素水平异常、性腺功能失调或生殖器官畸形,因此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发育提早或延迟的常见症状
性早熟:女孩在 8 岁之前,男孩在 9 岁之前体内性激素水平即显著升高,开始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患者可能表现为性器官和性征整体提前发育;也可能仅有乳房、阴毛或性器官单独提前发育。
发育延迟:女孩在 13 岁之后,男孩在 14 岁之后,由于体内性激素缺乏,尚未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患者通常表现为身材矮小,性器官和性征迟迟未见发育,或发育不完全。
两性畸形的常见症状
生殖器结构异常
生殖器外观为男性者常见症状有:
阴茎短小;睾丸体积明显小于同龄人,甚至在阴囊内找不到睾丸。
伴有阴茎阴囊型或阴囊会阴型尿道下裂,阴囊分裂成两片形似阴唇,并可能发现有阴道开口。
青春期时可能出现月经来潮或“血尿”。
生殖器外观为女性者常见症状有:
在外生殖器或腹股沟存在明显的肿块,有相当比例可存在腹股沟疝。
阴蒂肥大:长度或宽度明显增加。
第二性征异常
生殖器外观为男性者可能表现为:
体毛(例如腋毛、胸毛、胡须)稀疏,甚至缺失;阴毛分布类似于女性。
肌肉不发达,身材和四肢较为纤细。
青春期乳房发育。
生殖器外观为女性者可能表现为:
身材较为高大壮硕,体毛较旺盛。
有喉结但不是很明显。
其它
部分患者由于伴有基因缺陷,还可能发生其他肢体、骨骼畸形或身体、智力发育迟缓。
如果患者未能早期接受矫正治疗,年龄越大越可能出现各种性别认知的心理问题。
病因
性发育异常疾病的诱发因素复杂多样,但确切致病机制仍在探索中。目前大致可以将其分为 2 类:母体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母体因素主要是高龄怀孕和孕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患者自身因素包括染色体和基因变异,以及日常生活因素的影响。最终往往是多种因素累积形成不良后果。
患者自身因素
性染色体异常:例如克氏综合征(“XXY”)、特纳综合征(“X”)。
常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卵巢或睾丸等内分泌腺体的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结构畸形,功能异常(亢进或缺陷),甚至完全缺失。
基因突变导致体内性激素合成水平失控或性激素调控途径被阻断。
日常生活因素:
受到外界激素类似物的干扰,或无意中摄入过量激素类物质。
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运动过度或运动缺乏、体重超重。
母体因素
年龄:高龄孕妇的卵细胞活性和功能减退;
孕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激素水平异常,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
其他可能对卵细胞造成损伤的因素:
生殖系统的各种感染;
长期吸烟酗酒;
重金属中毒;
腹部曾经接受放疗。
就医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泌尿外科
整形外科
常见检查项目
病史采集:
基本情况:患者的病史、治疗史、发育情况、是否伴有异常症状。
患者母亲在怀孕期间的病史、治疗史。
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生殖器的内、外结构,包括肛门的直肠指检。
同时检查全身各处肢体,评估体型、体态、性征,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畸形。
通过与患者及其家长交流,了解目前的抚养情况,以及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知程度。
抽血检查:测定各种雌激素或雄激素的水平。
影像学检查:例如 CT、磁共振扫描或多普勒超声,可以探查脑部、外生殖器、腹股沟和盆腔等部位的具体病变情况。
染色体和基因检测:医生可能会提取患者的口腔黏膜、血液、皮肤等样本,交由实验室检测染色体构成和先天性基因缺陷情况,评估疾病形成的大致原因。
治疗
医生对于性发育异常疾病的治疗遵循 “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尽可能使性早熟或发育延迟的患者遵循自然发育规律,避免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两性畸形患者则需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是患者对自身的性别认知,同时兼顾家长意愿和患者现有性腺、性器官的发育程度。
性早熟的治疗方案
积极去除病因
医生会要求患者立刻停用致病药物或营养补剂。
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医生会将其转至相应的科室,接受门诊或住院治疗,从而在根本上降低复发或病情进展的风险。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两类:
曲普瑞林或醋酸亮丙瑞林;
酮康唑或阿那曲唑。
发育延迟的治疗方案
可采用激素替代治疗:
男性患者常用睾酮类药物;
女性患者常用雌激素类药物。
两性畸形的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医生通常推荐最好在 3 岁之前的婴幼儿期就完成矫形手术,此时患者尚未形成明确的性别认知,可以充分利用体内的优势性腺和性器官进行改造,疗效最好。
假如患者日常抚养中已明确自身性别,医生则会以此为依据开展手术,保留相应性别的性腺,切除全部其他性别的无关性腺。并对内、外生殖器进行矫形手术,修复缺损部分,构建完整的男性阴茎或女性阴道。
假如男性患者的睾丸处于异常位置,无法回复至阴囊内,医生也会将其切除。因为此类睾丸往往存在结构和功能异常,而且发生睾丸癌的风险显著上升,无需保留。
如果确定为男性的患者在青春期出现乳房发育,医生会对其施行乳腺切除术。
药物治疗
患者在进入青春期时,需根据性别应用性激素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生长、发育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加大性激素用量。
男性在 12~13 岁左右可开始使用睾酮类激素,待患者骨骼生长基本停止,则降低用药剂量,长期维持治疗。
女性在 11~12 岁左右可使用雌激素进行治疗,待乳房和子宫开始生长,则周期性给予雌激素/孕激素。
日常注意
患者和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利于尽早开始新的人生。患者务必定期坚持复查,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积极治疗,开始新的人生
家人和患者要确立正确的观念:性发育异常就是一种疾病,不必有任何的自卑感、羞辱感或罪恶感。
充分了解及早接受规范治疗的重要性,以免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终生损害。
患者和家长应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根据医生的计划定期复查,监测患者生长、发育情况,若有必要适时调整用药剂量。
不要擅自滥用保健品或营养品,其中的激素类物质可能会干扰患者所用药物的疗效。
患者务必定期坚持复查,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患者即使在成年后也务必定期坚持复查,以便于监测激素水平和总体健康状况。
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食品,控制体重,尽可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每天坚持锻炼 30 分钟,改善心肺功能。
预防
性发育异常疾病的致病原因复杂多样,具体形成过程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无法确保彻底预防。倡导孕妇在孕期规范检查和用药,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或许有助于降低性发育异常的风险。
孕妇应在孕期制定科学的饮食、保健计划,并接受规范的孕期检查。
怀孕期间服用任何药物、保健品都要事先得到医生认可,若非必要切勿使用激素类药物。
孕妇、哺乳期妇女或未成年人,切勿滥用保健品或营养品,尤其不要服用成分不明的产品,其中的激素成分可能导致胎儿或儿童发生性分化和发育异常。
关注儿童身心健康,确保适量运动,避免暴饮暴食,营养过剩,体重超重。
同时也要避免儿童长期过于高强度的运动训练或持续的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