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产后,随着子宫蜕膜(子宫内膜在妊娠期生成的特殊组织)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的物质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一般发生在产后 6 周之内(产褥期),属于生理性变化。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颜色及内容物随时间发生变化,一般持续 4 ~ 6 周,总量为 250~500 毫升。如明显超出上述时间,仍有较多恶露排出,则为产后恶露不尽。
胎盘、胎膜残留,蜕膜残留,胎盘附着面感染,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以及其他产后子宫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内膜下肌瘤等,都可能引起产后恶露不尽。
产后 4 ~ 6 周后,阴道仍有多量或少量淋漓出血,表现为恶露持续不尽,而且可伴有下腹痛、发热等感染表现。
出现产后恶露不尽,应尽快明确原因,及时针对原因进行处理。特别是存在胎盘残留、宫腔感染等引发子宫复旧不良时,要积极治疗。
产后恶露不尽可以引起产后贫血,从而影响全身器官功能,甚至导致失血性休克。胎盘等组织物残留可引起子宫恢复不良,影响子宫功能。合并感染时可能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症状
产后 4 ~ 6 周后,阴道仍有大量或少量淋漓出血,并可伴有血块或组织物排出。
合并宫腔感染时,可伴有下腹痛及发热等感染表现。严重时会导致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大量出血可引起产后贫血,从而影响全身器官功能,甚至导致失血性休克。
胎盘等组织物残留可引起子宫恢复不良,影响子宫功能。
病因
胎盘、胎膜残留。残留的胎盘组织发生变性、坏死、机化,形成胎盘息肉,当坏死组织脱落时,暴露基底部血管,会引起大量出血。临床表现为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以后反复出血或突然大量流血。
蜕膜残留。正常蜕膜多在产后 1 周内脱落,并随恶露排出。若蜕膜剥离不全、长时间残留,可影响子宫修改,继发子宫内膜炎症,引起产后恶露不尽。
宫腔内感染。可诱发子宫复旧不全引起出血,继而引起产后恶露不尽。
剖宫产术后子宫伤口愈合不良。引起产后子宫出血及产后恶露淋漓不尽。
其他产后子宫滋养细胞肿瘤、子宫内膜下肌瘤等均可引起产后恶露不尽。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产后 4 ~ 6 周后如果阴道仍有大量或少量淋漓出血,可能伴有血块或组织物排出,或者出现发热、下腹痛等,须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妇产科
医生如何诊断产后恶露不尽?
除了解产后的症状外,医生还会建议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有无滋养细胞肿瘤或是否合并宫颈癌等。通常需进行 B 超、血常规、凝血功能、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
肌注缩宫素或者静滴缩宫素,加用中药,可促进子宫收缩。坚持母乳喂养有利于产后子宫收缩和复旧。
若存在贫血及时纠正贫血,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存在感染时,给予足量广谱抗生素,尽早控制感染,并持续使用至感染完全好转后。
疑有胎盘、胎膜、蜕膜残留或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者,刮宫多能奏效,操作力求轻柔,备血并做好开腹手术的术前准备。刮出物应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索及子宫收缩剂。
剖宫产术后恶露不尽,考虑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应住院给予抗生素并严密观察。对于阴道大量流血,需积极抢救,此时刮宫手术应慎重,因剖宫产组织残留机会甚少,刮宫可造成原切口再损伤导致更多量流血。必要清宫时需在 B 超监测下、充分备血进行清宫手术。若术中出血多,做好子宫动脉栓塞、开腹手术及切除子宫准备。
若为滋养细胞肿瘤、宫颈疾病引起产后恶露不尽,应尽早明确诊断后处理。
如为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应在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原发病。
日常注意
产后注意观察恶露的颜色、量和气味,正常的恶露,应无臭味但带有血腥味,如果发现有臭味,则可能为异常情况,及时医院就诊。如出现恶露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保持阴道清洁。因有恶露排出,妇女应勤换卫生棉,保持清爽,最好暂时禁止行房,减少感染发生。
坚持母乳喂养有利于产后子宫收缩和复旧。
预防
分娩前积极治疗妊娠相关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贫血、阴道炎等。
分娩后医师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全,如怀疑宫内有残留物及时处理。
坚持哺乳,刺激子宫收缩,排出恶露。
观察恶露的颜色、量和气味,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保持阴道清洁。勤换卫生棉,保持清爽,暂时禁止行房,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