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巨大儿
概述
近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巨大儿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国内发生率为 7%,国外发生率约 15.1%。胎儿体重不小于 4000 g 称为巨大儿[1]。巨大胎儿增加了母婴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发育及后期生活质量。因此,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对于减少母婴的近远期并发症具有深远意义。
巨大胎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母亲孕前体重、孕期营养、孕期增重、孕周及糖代谢导常与巨大儿的发生都有关。
巨大胎儿的主要特征是出生后体重不小于 4000 g,孕妇体重增长迅速。
目前尚无方法准确预测胎儿大小,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以初步判断,但巨大儿需待出生后方可确诊。
对于产妇要控制高危因素,如糖尿病、肥胖等;对于巨大胎儿,要根据母婴情况合理选择分娩方式。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分娩高危因素。
预防巨大胎儿应从孕前做起,贯穿整个孕期,包括体重控制、血糖控制等。
症状
巨大胎儿有哪些临床症状?
出生后,新生儿的体重不小于 4000 g。
巨大胎儿会引起哪些并发症[2]?
孕妇:剖宫产率增加,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会阴裂伤、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等。
胎儿:增加胎儿畸形、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肩位难产、新生儿合并症及新生儿病死等。巨大儿成年后后发展成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较正常新生儿明显升高。
病因
巨大胎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孕期营养摄入过多与活动量减少[2]
孕期营养摄入过多与活动量减少是巨大儿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孕妇普遍重视起了孕期营养。但由于过度重视,导致孕妇过多的营养热量过多,加之体力活动减少,消耗减少,使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增多。
孕期糖尿病[2]:巨大儿是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孕妇糖尿病时,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胰岛素分泌增多,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胎儿胰岛素升高会促进蛋白、脂肪的合成,降低脂肪分解,导致出生体体重增高。
孕龄:新生儿出生体重随着孕龄增加而增加,在胎盘功能良好时,孕龄延长可使胎儿继续生长[3]。而随着孕龄的增加,巨大儿发生风险随之增加[4]。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是决定胎儿生长的前提条件,它控制细胞生长和组织分化,如父母身材高大,胎儿一般比较大。
分娩次数[4]:多次妊娠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比单次妊娠更高,考虑其原因可能是,多次妊娠后,宫腔体积变化,经孕妇腹壁松弛,保胎时间长等因素。
巨大胎儿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孕妇肥胖;
妊娠合并糖尿病,尤其是 2 型糖尿病;
过期妊娠;
经产妇;
父母身材高大;
高龄产妇;
有巨大胎儿分娩史;
种族、民族因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孕期血糖控制不佳,体重增长过快,胎动异常等情况均需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产科
营养科
医生如何诊断巨大胎儿?
目前尚无方法准确预测胎儿大小,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以初步判断,但巨大儿需待出生后方可确诊;
孕妇存在上述高危因素,妊娠期体重增加迅速,常在妊娠晚期出现呼吸困难,腹部沉重及两肋部胀痛等症状;
明显腹部膨隆,宫高大于 35 厘米,胎体大,先露部高浮,若为头先露跨耻征阳性。听诊时胎心清晰,但位置较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孕前有糖尿病吗?
是否高龄产妇
是否有妊娠史?
上一个孩子刚出生的体重是多少?
孕前体重多少?孕期体重增长多少?
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时间,血糖控制情况?
丈夫身高、体重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胎儿这么大还能自己生吗?
现在控制体重还来得及吗?
平时该注意些什么?
孩子会健康吗?对以后有什么影响?
治疗
巨大胎儿孕妇该如何治疗?
妊娠期 [7]
对于有巨大儿分娩史,或孕期疑为巨大儿者,应监测血糖,排除糖尿病;
若诊断为糖尿病,应积极治疗,控制血糖;
足月后,根据胎盘功能及血糖控制情况等综合评估,决定终止妊娠时机。
分娩期
估计胎儿体重不小于 4000 g、合并糖尿病者,建议剖宫术;
估计胎儿体重不小于 4000 g,无糖尿病者,可以阴道试产,但放宽剖宫产指征;
产时充分评估,必要时产钳助产,同时做好处理肩难产的准备工作;
分娩后应行宫颈及阴道检查,了解有无软产道损伤,并预防产后出血。
一般不建议预防性引产。
如何处理新生儿?
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在出生后 30 分钟监测血糖;
生后后 1~2 小时开始喂糖水,及早开奶;
轻度低血糖者,口服葡萄糖;
严重低血糖者静脉输液;
新生儿易发生低钙血症,多用 10% 葡萄糖酸钙 1 ml/k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推注。
日常注意
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进行活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进一步增长。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分娩高危因素,及时处理。
预防
预防巨大胎儿及母婴并发症发生应该从孕前做起,并贯穿整个孕期,包括孕前体重、孕期体重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监测,避免过期妊娠,适时终止妊娠,必要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对于孕前体重已经过高的孕妇,应加强管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严格控制孕期体重增长,以降低产前身体质量指数(BMI),从而降低巨大儿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