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死产是妊娠 20 周后,分娩的胎儿死亡。
死产比较罕见,发生率为妊娠次数的 1/200。死产通常发生在临产前,且通常发生在没有特定风险的女性身上,一般没有预警信号。
有死产风险的孕妇,或者如果感觉到胎儿的活动有所改变,医生或助产士可能会要求检查胎儿是否健康。这些检查可能包括超声波和无负荷试验(nonstress test, NST),以记录胎儿心跳及运动。
大多数有过死产的女性能够在下次妊娠时怀上健康胎儿。如果死产是由某些特定染色体问题或脐带问题引起的,那么再次发生死产的可能性很小。若死产是因母亲患有慢性疾病或父母患有遗传性疾病,则风险会较高。一般来说,未来的妊娠成功率大于 90%。
症状
死产前通常无任何预警。但出现下述症状预示婴儿可能出现问题:
阴道出血,尤其是妊娠中晚期,可能意味着婴儿出现了问题。如有此症状,请及时就医。同时也要知道,许多妊娠期间阴道出血的女性达到足月妊娠并无困难。
婴儿活动缺乏或正常活动水平突然发生变化。
如观察到任何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
病因
半数病例死产原因不明。已确认的死产原因如下:
出生缺陷,有或无染色体异常。
脐带问题,脐带脱垂,脐带先于婴儿从阴道脱出,在婴儿能自主呼吸前阻断氧气供给。或者,分娩前脐带打结或紧密缠绕胎儿的肢体或颈项。
滋养胎儿的胎盘出现问题,胎盘早剥,胎盘过早与子宫壁分离。
母亲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疾病,尤其是妊娠引发的高血压或先兆子痫。
宫内生长受限或简称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IUGR),使胎儿面临因营养缺乏而死亡的风险。
重度营养缺乏。
妊娠期间感染。
暴露于杀虫剂或一氧化碳等环境因子。
具有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等凝血疾病的个人或家族病史。
如何判断死产风险?
存在以下任何一项风险因素,可能会有更高的死产风险:
既往死产史。
酗酒或毒品滥用。
吸烟。
肥胖。
年龄低于 15 岁或高于 35 岁。
就医
无论有没有其他风险因素,所有孕妇都应该每天数次记录婴儿的运动。妊娠 26 周后记录胎动尤为重要,如胎动次数过少,应立即就医或去医院就诊。
治疗
婴儿在出生前死亡(即胎死腹中),通常有几种分娩选择。在许多情况下,除非有医疗并发症,否则没必要立即分娩。然而,医生会在近期安排分娩时间。除非有剖宫产分娩的特殊原因,大多数死胎可在引产后阴道分娩。
如果可能的话,在去医院之前,孕妇应考虑是否需要特殊的安排,如是否需要一间私人病房或远离其他正常分娩女性的病房。考虑好是否要看一下孩子,为孩子起名,或为孩子拍照。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这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因为人们相信这样做有助于女性适应婴儿的离世。
日常注意
和其他分娩一样,死产后,产妇可能会出现乳房肿胀、会阴切开术引起的不适、抑郁和其他问题。想要身体和情感一起恢复正常,似乎困难重重。死产是一种痛苦的情感体验。一个合格的医疗顾问、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有助于帮助产妇及其家人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内疚是产妇的常见反应。记住,死产很少(如果有的话)因自己做过或没做过某事而造成。深感悲痛、愤怒和意识错乱是正常的情感反应。失去孩子可能会使父母婚姻关系紧张,心理健康专家可提供大量帮助。此外,不妨考虑加入一个支持小组,在那里与其他需应对婴儿死亡的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
预防
许多死产无预示地发生在没有任何危险因素的女性身上。但是,应密切关注具有死产风险的女性(如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通常会在妊娠的最后几周检查胎儿,如检查显示出异常,提前分娩可防止死产。有时可能需要进行紧急剖宫产。
无论有没有其他风险因素,所有孕妇都应该每天数次记录婴儿的运动。妊娠 26 周后记录胎动尤为重要,如胎动次数过少,应立即就医或去医院就诊。
经历过死产的女性应间隔一段时间再次妊娠。对于死产后头 12 个月内妊娠的部分女性,在妊娠期间和健康婴儿出生后一年内,患有高度焦虑和抑郁。
根据死产的原因,可判断下次妊娠是否为“高危”妊娠。就诊于高危产科医生或母婴医学专家,有助于下次妊娠的安全和健康。
女性在妊娠前要好好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且得到及早的定期产前护理,这样生下健康宝宝的机会会更大。医生会检查感染情况和病史,并确保任何问题都已得到治疗。
下述这些步骤有助于健康妊娠:
至少在妊娠前 1 ~ 2 个月开始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摄入 400 ~ 800 mg 的叶酸。
避免饮酒和吸烟。
仅服用医生处方药。咨询医生前不要随便停药。
小心驾驶并系好安全带。
家中安装一氧化碳探测仪,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避免食物中毒和其他感染,远离熟肉和快餐等即食食品,如必须食用此类食物,请确保已彻底加热。禁止食用未经高温消毒的软奶酪、生食或未煮熟的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