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蝶骨硬脑脊膜瘤的眼眶病变,蝶骨硬脑脊膜肉瘤的眼眶病变,蝶骨硬脑膜肉瘤的眼眶病变,蝶骨脑脊膜瘤的眼眶病变
概述
蝶骨脑膜瘤是一种起源与蝶骨大小翼上的脑膜瘤,占所有颅内脑膜瘤的 13% 左右,内侧型约占蝶骨脑膜瘤的 60%。
此病以成人多见,罕见于儿童,但儿童患者的脑膜瘤侵袭性较强,男女发病比率约 2∶3,发病高峰年龄 40~60 岁。肿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恶性脑膜瘤极为罕见。
脑膜瘤的病因素复杂,多认为与物理化学因素、基因突变因素、激素注因素(如雌激素)等相关。
由于肿瘤位置不同,所以与眼眶相关的蝶骨脑膜瘤症状的也不同。主要症状包括早期出现视力减退、眼球运动受限(由神经麻痹所致)、眼球突出等。肿瘤也可使眼静脉回流受阻,出现眶上裂综合征(指眶上裂病变时,使穿过眶上裂的神经受累,出现眼肌麻痹,部分区域疼痛、感觉障碍和角膜反射消失等一系列病变),也可以出现颅-眶脑膜瘤三联征(视神经睫状静脉、视力下降和慢性视盘水肿性萎缩),部分患者会有癫痫(俗称的“羊癫疯”)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方案,脑膜瘤分为 3 级:Ⅰ 级为良性、Ⅱ 级为非典型性(良恶性之间的分类)、Ⅲ 级为恶性。根据肿瘤发生的位置可分为:蝶骨脊内 1/3 脑膜瘤(内侧型)、蝶骨脊中 1/3 脑膜瘤、蝶骨脊外 1/3 脑膜瘤(外侧型)。
如果肿瘤为良性,则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如果肿瘤为恶性,则除手术切除治疗之外,要辅助放疗进行治疗。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面瘫、癫痫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肿瘤还可能压迫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等重要血管而引发脑梗死,危及生命。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症状
视力减退、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突出等是蝶骨脑膜瘤眼眶病变患者的早期症状。肿瘤也可使眼静脉回流受阻、压迫神经,出现眼肌麻痹,部分区域疼痛、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视神经睫状静脉视力下降和慢性注视盘水肿性萎缩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癫痫。
蝶骨脑膜瘤的眼眶病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包括:
视力下降:原因不明,患者看不清物体。
眼球运动障碍:主要因神经麻痹而引起。
对光反射迟钝甚至消失:使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观察瞳孔的反应,正常人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迅速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立刻恢复,患者则缩小速度变慢甚至不缩小。
眶上裂综合征:眼眶区域疼痛,可出现复视及不同程度的眼皮下垂。眼球转动时感觉后部疼痛、眼球轻度突出,上睑及前额皮肤知觉减退或消失。有时也会出现全身乏力或有低热。
颅-眶脑膜瘤三联征:视神经睫状静脉、视力下降和慢性视盘水肿性萎缩。
蝶骨脑膜瘤的眼眶病变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随着疾病进展,蝶骨脑膜瘤可导致面瘫、脑梗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常见的并发症有:
面瘫:即面神经瘫痪,出现口眼歪斜,甚至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完成不了。
躯体运动障碍:当肿瘤包绕运动神经中枢时可能导致运动障碍。
脑神经功能损伤:肿瘤压迫可能导致失明、眼球运动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脑梗死:当颈内动脉等重要大血管被肿瘤压迫,可能导致血管损伤,破裂或堵塞。
丘脑部损伤:肿瘤压迫血管导致的缺血可能导致丘脑损伤,出现癫痫等症状。
病因
本病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原因相关:物理化学因素、基因突变因素、激素注因素等。
蝶骨脑膜瘤的眼眶病变常见病因包括:
物理因素:当颅骨受到放射性照射可以诱发脑膜瘤,此类脑膜瘤常具有侵袭性(可转移)、恶性、多发、复发率高等特点。但是使用手机似乎与脑膜瘤的发病没有直接关联。
雌激素因素:有报道指出,工作常接触金属的人群(尤其是中青女性)脑膜瘤的发病率比较高,推测可能由于铁元素和雌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发了脑膜瘤。
肿瘤转移:肺癌常出现颅脑转移,导致发生脑膜瘤。
其他因素:基因突变、肥胖、高血压也可能是脑膜瘤的潜在危险因素,需要多加注意。
那些人容易患蝶骨脑膜瘤?
本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尚没有完全明确证据,以下人群可能更容易发病:
常受到射线照射者。
经常与金属元素(特别是铁元素接触)的中青年女性。
肥胖、高血压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看不清物体。
眼球活动异常,肿胀疼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然癫痫发作。
发现躯体运动障碍。
出现面瘫、偏瘫症状。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蝶骨脑膜瘤的眼眶病变?
当医生怀疑骨膜软骨瘤时,可以通过触诊(触摸)、视诊(观察)、影像学检查(如 CT注、磁共振等)、病理学检查等确诊该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及触诊:患者需要配合医生指出患处、表明症状,例如何处出现了麻痹、疼痛、眼球肿胀突出。医生通过视诊、触诊,记录这些症状并判断需要哪些检查来进一步确诊疾病。
视力检查:进行一般视力检查(视力表检查)、双眼视力对比确认视力下降情况。
影像学检查:医生为了进一步确定病情并为手术治疗做准备,可能需进行头部 X 射线、CT、磁共振等检查,患者需要配合影像科医生操作接受检查。
病理学检查:为了确定肿块的性质,医生会在手术中或手术后把切下的肿块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等待病理学检查即可确诊。
会诊:由于本疾病比较少见,若医生经验不足时,可能需要由上级医院医生进行会诊,共同确认治疗方案。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哪些症状?症状持续了多久?
病情近期有无加重?
从事何种职业?
家族中是否有人出现类似的症状?
既往有何疾病史?
患者可以询问医生那些问题?
我为何会得这种病?
还会有其他严重症状出现吗?
我可能需要接受那些检查?
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有效?
此疾病的预后如何?是否有生命危险?
是否会影响以后的生活?
大概需要多少治疗费用?
治疗
蝶骨脑膜瘤通常以手术切除为治疗方案,放射治疗为辅助疗法注。
手术治疗
由于蝶骨脑膜瘤位置比较深,周围紧邻许多重要的血管、神经、器官。传统的开颅手术风险大、创伤多,术后并发症风险高,已经逐渐被淘汰。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是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当肿瘤过大时也可使用伽马刀(用放射元素钴-60 产生的伽玛射线进行聚焦照射)使肿瘤坏死缩小。
显微镜下的手术治疗:主要作用是切除肿瘤。
其他治疗
伽马刀治疗:使用伽马刀射向肿瘤中心,使肿瘤中心坏死停止生长,甚至缩小,但是不能根治肿瘤。
病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肿瘤会压迫重要神经血管,患者会出现偏瘫、癫痫等症状,大大降低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生活质量可能会受影响,但基本无生命危险。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其他异常症状。
定期复查:术后 1 个月进行复查,主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判断肿瘤是否复发,并评估患者恢复情况。
饮食:术后 1~3 天禁食,后逐渐转为流质饮食(例如牛奶、米汤),若患者无不适,大约两周后可以正常饮食,注意补充人体必要营养元素,尽量清淡无刺激饮食。
康复训练:术后适当时间可以进行专业康复训练,尽快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恢复日常注意生活工作。具体时间及措施请咨询康复医生。
其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恢复的自信心,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做好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家属支持。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减少射线照射,中青年女性减少与金属元素的职业暴露,定期做筛查。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减少射线照射。
中青年女性要减少与金属元素(特别是铁元素)相关的职业暴露。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定期做肿瘤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健康饮食。
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