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低血钙症
概述
低钙血症是指各种原因使血离子钙浓度降低。因为多数医院仅检查总钙水平,多数情况下两者并不一致,所以一般情况下多指血总钙浓度低于 2.25 毫摩尔每升,称为低钙血症。
病因最主要是甲状旁腺激素减少、维生素 D 缺乏、钙摄入或吸收少,其他包括肝肾功能不全、低镁血症、急慢性胰腺炎、某些药物等。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婴幼儿、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更年期妇女、老年人、遗传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以及嗜烟嗜酒嗜咖啡、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
轻者可无任何症状,仅有血钙降低,或出现手指(脚趾)和嘴边感觉异常、麻木、刺痛、抽搐。重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胳膊、腿抽搐,甚至浑身抽搐,手舞足蹈,最严重的的是癫痫发作、呼吸困难,甚至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口服或静脉补钙,慢性低钙血症可以同时补充维生素 D 剂。
如不及时治疗,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发育,严重的发生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甚至突然死亡。
该病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找到原因,治标治本。同时口服维生素 D 有助于钙吸收,效果不好时,注意是否需要补镁。使用洋地黄的患者谨慎静脉补钙。
症状
轻者可无任何症状,也可有手指(脚趾)、嘴边感觉异常、麻木、刺痛、抽搐,进一步恶化出现全身骨骼肌、平滑肌痉挛,长期不治疗可出现精神症状、发育不良,最严重的是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低钙血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低钙血症的常见症状包括: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是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手指、脚趾、嘴边感觉异常、麻木、刺痛、抽搐。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胳膊、腿抽搐,也可出现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步态和姿势障碍等帕金森症状,及全身舞蹈样不自主运动。根据累及的器官,表现为胸闷、气喘、腹痛、腹泻、小便急、次数多,头晕、胸口痛等。
低血钙危象:是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癫痫发作,呼吸困难,甚至引起呼吸、心跳骤停,引起死亡。
低钙血症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常见并发症包括:
精神异常:儿童表现为精神萎靡、智力低下。成人表现为烦躁、谵妄或情感低落、反应迟钝、健忘、失忆,以及言语动作减少并迟缓,甚至出现幻想。
发育异常:儿童出现弯腰驼背,下肢畸形,出牙晚,牙齿发育不良。成人出现白内障、皮肤粗糙、牙齿发育不良、易脱落,指甲及趾甲变脆,毛发稀疏。
对心脏的影响:可出现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引起心力衰竭,甚至心脏停止搏动而死亡。
病因
低钙血症主要是由于进入血中的钙离子减少,或尿中排出的钙离子增多所致,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钙离子摄入和(或)吸收降低、维生素 D 缺乏或抵抗、肾功能不全、低血镁症、急慢性胰腺炎、摄入某些药物等。
低钙血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低钙血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手术切除或损伤甲状旁腺、先天性甲状旁腺发育不全、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恶性肿瘤侵犯和放射治疗损伤等,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或功能减退,造成低钙血症。
钙摄入不足或吸收降低:是低钙血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维生素 D 缺乏或抵抗:多由于摄入不足或光照不足所致;胃肠炎、脂肪泻、胃切除影响维生素 D 吸收;肝肾功能不全影响维生素 D 活化,影响肠道钙吸收。
肾功能不全:钙离子从尿中排出增多,尿磷排出减少,维生素 D 活化能力降低,影响钙离子吸收。
低镁血症:使甲状旁腺激素活性降低,导致低钙血症。
急、慢性胰腺炎:甲状旁腺激素反应性降低,尤其是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分泌的脂肪酶与钙离子结合,导致低钙血症。
使用一些药物:包括利福平、抗惊厥药(苯妥英和苯巴比妥)、二磷酸盐、降钙素、氯喹、皮质激素和普卡霉素,均可使维生素 D 半衰期缩短,影响钙离子吸收。氟中毒、过量使用枸橼酸抗凝治疗,也会导致血离子钙减少。
其他:成骨细胞肿瘤患者(如前列腺癌骨转移),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钙沉积于骨头,造成低钙血症。
哪些人容易患低钙血症?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低钙血症:
婴幼儿、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对钙的需要量比较高,维生素 D 摄入不足的话,加重缺钙。
更年期妇女:雌孕激素水平降低所致。
老年人:钙质流失非常严重,容易诱发骨质疏松。
遗传:先天性甲状旁腺发育不全、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或功能减退。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低钙血症:
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 Graves 病)、外科手术或损伤、肝肾功能不全、成骨细胞肿瘤等。
饮食不健康:容易得胃肠道疾病而影响钙吸收。
大量吸烟、饮酒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均会抑制钙剂吸收。
肥胖、高脂血症:易患急、慢性胰腺炎,尤其是急性坏死型,由于胰液溢出,酯酶将中性脂肪分解成甘油及脂肪酸,后者与组织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钙皂,从而使血钙下降,出现低钙血症。
服用某些药物:包括利福平、抗惊厥药(苯妥英和苯巴比妥)、二磷酸盐、降钙素、氯喹、皮质激素和普卡霉素,氟中毒、过量使用枸橼酸抗凝治疗。
就医
轻症者不易察觉,建议定期体检。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指(趾)和口周麻木、针刺感、手足抽搐或精神改变、发育异常,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气喘、呼吸困难、癫痫发作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反复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指(趾)和口周麻木、针刺感、手足抽搐。
胸口闷,心慌。
肚子痛,拉肚子,一天多于 3 次,水样便。
小便急、次数多。
头晕、头痛、胸口痛。
儿童出现精神萎靡、智力低下;成人出现烦躁、谵妄或情感低落、反应迟钝、健忘、失忆以及言语动作减少并迟缓。
儿童出现弯腰驼背,下肢畸形,出牙晚,牙齿发育不良;成年人出现白内障、皮肤粗糙、牙齿发育不良、易脱落,指甲及趾甲变脆,脱发、头发稀疏。
如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气喘、呼吸困难。
癫痫发作。
抑郁、幻想。
建议就诊科室
代谢科
神经内科
心内科
消化科
医生如何诊断低钙血症?
当医生怀疑是低钙血症时,通常需要进行抽血化验,当血结果提示血钙浓度<2.2 毫摩尔每升时可确诊,但仍需要通过体格检查、心电图、X 线、B 超,甚至脑 CT 或 MRI(磁共振成像)等,明确病因及病情恶化程度。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眼睛:检查是否有白内障。
面部叩击征:轻叩外耳道前面神经,引起面肌抽搐。
束臂症:用血压计袖带束于一侧上臂,在同侧前臂屈面肘下 4 厘米处划一圆圈,直径 5 厘米,测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 8 分钟,解除压力后使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计数圆圈内皮肤新出血点的数目大于 10 个。
腱反射亢进:坐位时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叩击膝盖下部四头肌肌腱,反应为小腿伸展。
血液检查:包括血钙、血磷、血镁、甲状旁腺激素、肝肾功能、血白蛋白、维生素 D 水平的检查,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电图:观察低钙血症对心脏的影响。
骨骼摄片:了解骨病的性质和程度。
腹部 B 超:发现胃肠道疾病。
颅脑 CT 或 MRI:鉴别是否合并神经系统疾病,颅内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哪里不舒服或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发现的?持续性还是间断性,是否进行性加重?
饮食情况如何?是否偏食?
大小便正常吗?
有没有什么手术史及输血史、过敏史?
是否在服用什么药物?
(女性)月经情况如何?是否生育?
家族中是不是有人得过这种病?
(儿童)是否为早产?是否母乳喂养?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
严重吗?需要治疗吗?如何治疗?
费用大概多少?医保报销吗?
治疗效果如何?有后遗症吗?
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治疗
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口服或静脉补钙。找到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同时口服维生素 D 有助于钙吸收。有低镁血症时补充镁剂。
药物治疗
静脉补钙治疗:一般用 10% 葡萄糖酸钙稀释后缓慢注射。症状反复者,数小时后,可重复注射或静脉持续滴注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待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钙剂。
口服补钙和维生素 D 剂:适用于慢性低钙血症或低血钙症状不显著者,,维生素 D 有助于钙剂吸收。
钙剂:常见不良反应为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便秘、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不适。过量反应为高钙血症,偶尔可发生乳-碱综合征(表现为高钙血症、碱中毒及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维生素 D:常见不良反应为便秘,食欲不振,恶心。维生素 D 过多症、高钙血症、动脉硬化、心脏病、高脂血症、高磷血症,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如发生过量或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
注意是否存在低镁血症,必要时补充镁剂,有助于纠正低钙血症。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慎用钙剂,否则容易导致洋地黄中毒,如果临床需要,尽量避免静脉推注而采用滴注,且应进行心脏监护。
其他治疗方法
病因治疗:
钙摄入不足或吸收降低:补钙治疗,胃肠道疾病治疗。
维生素 D 缺乏或功能低下:补充维生素 D,增加户外活动。
肝肾功能不全:改善肝肾功能,避免肝肾毒性药物(如抗肿瘤药物、部分中药和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和一些感冒药)使用。
低镁血症:补镁治疗,常用药物如葡萄糖酸镁颗粒。
急慢性胰腺炎:肥胖患者减肥,低脂饮食,降低胆固醇,胰腺炎治疗。
药物影响:包括利福平、抗惊厥药(苯妥英和苯巴比妥)、二磷酸盐、降钙素、氯喹、皮质激素和普卡霉素均可导致低钙血症,尽量更换药物治疗。
成骨细胞肿瘤:进行抗肿瘤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低钙血症如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恶化,逐渐出现发育不良,严重的精神问题,严重的骨骼肌及平滑肌痉挛,从而发生惊厥、癫痫样发作,严重者喘息,甚至引起呼吸、心脏骤停而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血钙一般均能纠正到正常值,症状能明显好转。但是对于慢性低钙血症患者,常需要终身补充钙剂,为了达到最佳补钙效果,应该同时补充维生素 D,酌情口服小剂量氢氯噻嗪,减少尿钙排泄。对于已产生发育不良的患者,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进一步恶化。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慢性低钙血症常需要终身补充钙剂,同时补充维生素 D,酌情口服小剂量氢氯噻嗪,减少尿钙排泄。补钙效果不好,应考虑是否合并低镁血症,明确后补镁。钙剂与含钾药物合用时,应注意心律失常。与苯妥英钠类及四环素类共用,二者吸收减少。维生素 D、避孕药、雌激素能增加钙的吸收。血钙纠正到正常值可导致高尿钙血症,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风险。该类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如发生过量或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
复查:根据医嘱定期检查血磷、血钙、血清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碱性磷酸酶、24 尿钙以及骨 X 线等。
饮食:按时吃饭,少盐、少油腻、少脂肪、高蛋白饮食,食物多种多样,养成健康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避免大量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食物结构合理。
戒烟、限酒、少饮咖啡: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应戒烟。每日饮酒不应超过 1~2 份标准量(1 份标准量为啤酒 285 毫升,红酒 100 毫升,白酒 30 毫升)。大量吸烟、饮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均会抑制钙剂吸收。
运动:日常注意适度锻炼,以中、轻度有氧运动为宜。可选择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羽毛球、太极、广场舞等,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半小时,每周 4~5 次。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婴幼儿、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更年期妇女、老年人及遗传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及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戒烟、限酒、少喝咖啡等含咖啡因饮料。
日常适度锻炼,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如多吃蔬菜和谷物,主食如米饭、馒头等,少吃面包、高糖的点心等食物,多吃鸡蛋、牛奶,少吃脂肪多、油炸、动物内脏,做菜少放盐,食物结构合理,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利福平、抗惊厥药(苯妥英和苯巴比妥)、二磷酸盐、降钙素、氯喹、皮质激素和普卡霉素等,关注不良反应,必要时更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