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是什么?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怎么办?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症状有哪些?

褥疮主要是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因缺血、营养不良而出现损伤、溃烂,甚至坏死。最常见于骨骼突出部位的皮肤,例如肩部、肘部、足跟、脚踝、臀部和尾骨等处。好发于因病或术后无法行动或长期卧床、使用轮椅的人群。患者因病或术后卧床,身体无法活动,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潮湿、褶皱,可导致褥疮。高龄、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患其他疾病,可增加褥疮风险。褥疮严重程度逐渐进展,早期表现为红斑,随后进展为溃疡,可深达皮下组织和骨骼,引起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褥疮专用敷料和伤口清创术可有助于褥疮早日愈合,严重的可能需手术缝合和皮瓣修复。无法活动的患者,需定时帮助翻身,采用避免受压的特制床垫和防护垫。饮食需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并摄入足量液体。同时应做好皮肤护理,有效降低褥疮风险。

别称

Mollaret脑膜炎,复发性无菌脑膜炎

概述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又称为 Mollaret 脑膜炎、复发性无菌脑膜炎,指脑膜炎反复发病,发病时细菌培养或革氏染色未见病原体,发作期脑脊液淋巴细胞计数增多、蛋白质轻度升高,葡萄糖水平正常。症状持续数天后自然缓解,与缓解期脑脊液正常。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尚缺乏,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发病无性别差异。

引发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隐球菌感染、脑内或脊柱内的肿瘤或囊肿、药物因素、炎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危险因素包括:过度劳累、免疫力下降、药物因素等。

根据病因的不同,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可分为:特发性脑膜炎、感染性脑膜炎、颅内脊髓肿瘤或囊肿性脑膜炎、药物介导及化学性脑膜炎、复发炎症疾病性脑膜炎、结缔组织性脑膜炎、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缺陷性脑炎及葡萄脑膜炎综合征等。

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高热、头痛、呕吐及脑膜炎典型的颈部肌肉僵硬和屈颈困难。

本病的诊治要点在于病因的明确诊断,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若病情严重且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会遗留下一定程度的智力损害、癫痫或瘫痪。

典型的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在发病后可自然缓解,发病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整体病程良性。在儿童期的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应引起家属的高度重视,积极就医寻找病因,以免影响智力发育。

症状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典型表现为反复突发的发热、头痛、颈部僵硬、屈颈困难,可伴有精神症状。症状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多数患者可自然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忽然出现的发热,可伴有畏光、恶心、呕吐、头痛、肌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等。

颈部肌肉僵硬:表现为颈部活动吃力,做低头动作时,下巴难以触碰到胸部。

精神症状: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注意力不集中、意识不清、行动力下降。

神经系统损伤: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视物重影、瞳孔不等大、单侧肢体肌肉力量下降、言语含糊、昏迷等局灶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和(或)癫痫,这些症状的出现说明病情较重,脑实质组织受累。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肢体瘫痪

智力受损

语言能力受损

病因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病因多样,多数患者由病毒感染引发。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中的“无菌”仅代表细菌培养或革兰氏染色未查出的病原菌,并非没有病原体。常见病因有病毒感染、隐球菌感染、脑内或脊柱内的肿瘤或囊肿、药物性及化学性、炎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

哪些人容易患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

儿童、青壮年。

免疫力下降:劳累、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等。

先天免疫缺陷。

药物因素: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萘普生、托美丁、舒林酸等;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异烟肼、环丙沙星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等。

脑内或脊柱内的肿瘤或囊肿。

炎性疾病:家族性地中海病、婴儿多系统炎症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再发性多软骨炎。

就医

当患者出现突发发热、头痛、颈部僵硬,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出现肢体无力、意识不清甚至昏迷时,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痛。

颈部肌肉僵硬,活动不便。

精神症状:幻觉、谵妄。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发昏迷。

意识不清。

肢体无力。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

就诊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综合分析后可明确诊断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脑脊液病原体培养及生化检查,有助于明确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因,但检查时间较长,有一定的滞后性。

血清病毒抗体检测:急性期和间歇期的病毒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病毒感染引发的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病毒种属。

多聚酶链反应(PCR):是一种体外扩增 DNA 片段的技术,可较为精确地检测出病原体的类型,比脑脊液检查有着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耗时短,是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手段。

电子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CT 和 MRI 是常用的脑部无创影像学检查,能精准判断脑内病灶的位置,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早期颅脑 CT 及 MRI 检查无异常表现。伴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时,CT 和 MRI 可有特殊表现(脑膜渗出表现)。

其他检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尿常规、红斑狼疮抗体检测等,有助于患者基本身体状态的判断,和其他类型的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

具体有哪些症状?之前有无类似的症状发作?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症状持续了多久?是否自行缓解?间隔多长时间发作一次?

近期是否过度劳累?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是否有其他疾病病史?

平时是否因其他疾病有服药?服用过什么药?

在其他医院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

这种病反复发作会越来越严重吗?会有什么后遗症?

目前有什么治疗方法?哪种方法适合我?积极配合治疗后能达到什么样的预后?

日常生活要注意些什么?

治疗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治疗要点在病因的诊治及针对脑膜炎症状的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

病毒感染是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最常见病因。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

阿昔洛韦:阿昔洛韦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物。病毒引发的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患者可使用该药,病情较重时可适当延长疗程,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皮疹等。

更昔洛韦:更昔洛韦的抗病毒作用较阿昔洛韦更强,对部分对阿昔洛韦耐药的病毒有效。更昔洛韦的不良反应有肾损伤及骨髓功能抑制,不良反应的强度与用药剂量有关,停药后可恢复。

林甲酸:多与更昔洛韦联用,增强抗病毒效果。

其他病因治疗

停止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及抗生素;

手术治疗脑内或脊柱内肿瘤或囊肿;

治疗炎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原发病,以减少脑膜炎的复发。

其他治疗方法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在病因治疗的同时要积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

对高热、剧烈头痛或出现精神症状的患者可予以降温、脱水降颅压、止痛治疗,同时需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对昏迷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予以营养支持,家属应注意患者的护理工作,预防压疮和感染。

疾病发展和转归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经正规治疗,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能够自行痊愈,较少留下后遗症。但儿童的脑膜炎应引起家属高度重视,需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以免影响智力发育。

若病情严重且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会遗留下一定程度的智力损害、癫痫或瘫痪。

日常注意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症状多数能自行缓解,但患者及其家属仍应进行积极的治疗,远离该病的危险因素,减少脑膜炎复发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影响。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健康管理: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对于儿童患者,监护人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监督其远离危险因素。

维持家庭环境干净整洁,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停止服用可能引起复发性无菌性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布洛芬、萘普生、托美丁、舒林酸等;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异烟肼、环丙沙星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等。

心理护理:脑膜炎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沮丧等负面情绪,家属亲友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

预防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预防主要在于危险因素的预防,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强身健体,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儿童及新生儿应做好计划免疫接种。

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综合治疗,以减少复发的可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三肾丸的功效与作用-三肾丸说明书

2023-8-3 4:34:42

保健

注意!立秋之后是花粉过敏高发期

2023-8-23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