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是什么?后循环缺血怎么办?后循环缺血症状有哪些?

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发病率约 0.01%~1%,女性多于男性,10~30 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春秋两季是本病的好发季节。本病是免疫反应疾病,大多发生在免疫系统过分强劲的易感个体中,当机体防御外界致病因素(包括花粉等过敏物质刺激、过度日晒等物理刺激)时容易发生,感染、药物、光线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家族病史等因素将增加发病风险。可据病情轻重分为轻型多形红斑和重症多形红斑,其中后者病情严重,可导致死亡。典型症状为肢端对称分布、可反复发作的水肿性红斑、丘疹等多种形态皮肤损害,特征为靶心状皮疹,可能见黏膜受累。轻型多形红斑的治疗主要是解除病因、缓解症状,重症多形红斑的治疗则需住院予糖皮质激素等系统治疗。治疗难点在于难以杜绝复发。本病可导致皮肤黏膜损害,继发感染、皮肤瘢痕等多种并发症,重症者甚至可能死亡。对反复发作病例,可考虑尽早服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类药物,连续服用半年以上可有效抑制发作,停药后可复发,但症状减轻。

别称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循环脑梗死

概述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给大脑半球的后 2/5、丘脑、脑干和小脑部分供血。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指后循环血管狭窄、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所供血的脑组织发生缺血,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包括后循环缺血性发作和后循环脑梗死两种情况。

后循环缺血性发作的临床症状出现短暂,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1 小时,最长不超过 24 小时,影像学检查没有与症状相对应的病变。后循环脑梗死也叫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指由于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后循环供血的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包括心源性栓塞、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等。高龄、不良生活方式、高血脂、高血糖、脑卒中病史等均是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

主要临床表现是头晕、眩晕、肢体麻木、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视物成双(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急症。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后 2~7 天内是脑卒中的高风险期,积极治疗能够减少脑中风的发生。最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部分发展为脑梗死、部分继续发作、部分自行缓解。

后循环缺血的急性期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日常应当注意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如果患者有肢体无力,活动不便,平时应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预防后循环缺血的发生需要积极控制“三高”等危险因素。

症状

后循环缺血有哪些症状?

如果突然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后循环缺血的可能性:

头晕、眩晕;

肢体麻木、头面部麻木;

肢体无力;

头痛;

呕吐;

视物成双(复视);

短暂意识丧失;

视觉障碍;

行走不稳或跌倒。

后循环缺血有哪些危害?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短暂,最终不会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但是,后循环脑梗死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偏瘫或丧失运动能力:一侧肢体可能出现偏瘫,或者无法控制一些肌肉的运动,比如一侧面部的肌肉或一侧手臂的肌肉。

吞咽困难或语言困难:可能无法控制口腔和咽喉肌肉的活动,导致出现言语不清、无法正常吞咽。可能会出现说话、理解语言、阅读或书写困难。语言治疗师的帮助有助于改善语言问题。

记忆力或思考能力下降:很多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有些患者出现思考困难、判断困难,还有推理能力和理解概念能力的下降。

情绪问题: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出现抑郁表现。

疼痛:身体的一部分出现疼痛、麻木或其他奇怪的感觉。一些人可能对温度变化变得更加敏感。

行为改变和自理能力下降:可能变得更加退缩或更加冲动。日常梳洗和其他活动可能需要别人来照料。

病因

后循环缺血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为后循环缺血最主要病因,占所有病因的 35%。最常见的发病机制是血栓栓塞,即血管狭窄处形成的血栓脱落,造成动脉栓塞。另一个机制是血流动力学障碍(血液流动相关问题)导致脑组织血流灌注减少。

心源性栓塞

心源性栓塞是指心脏内形成的血栓,脱落后形成栓子,随着血流进入脑内,造成后循环的动脉堵塞。容易并发血栓的心脏疾病包括:心房颤动、左心房或左心室血栓、心肌梗死等。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

表现为椎基底动脉显著扩张、延长、扭曲或成角。

后循环缺血有哪些危险因素?

高龄;

不良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

肥胖;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心脏病;

脑卒中病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

颈动脉病;

周围血管病。

就医

何时应就诊?

突然出现头晕、眩晕、肢体麻木、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视物成双(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应考虑后循环缺血的可能性,立刻去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急诊科

神经内科

医生是如何诊断后循环缺血的?

后循环缺血的评估和诊断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询问病史

医生会详细询问症状的发生、形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演变过程及可能的诱发因素。还会询问有没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期吸烟等。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主要观察脑神经、反射、肌肉力量、平衡功能等方面。可以发现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异常、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视野缺损等。

影像学检查

主要是核磁共振(MRI)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 血管造影、MRI 血管造影和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有助于发现和明确颅内外大血管病变,找到导致后循环缺血的原因。后循环脑梗死可以在 CT 或 MRI 上发现病灶。

医生可能会问的问题?

有哪些异常的症状?

首次出现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

这些症状对你有什么影响?

哪些情况能改善这些症状?

哪些情况会恶化这些症状?

过去是否有脑中风病史?

过去是否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

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服用过哪些药物,效果怎么样?

需要咨询医生的问题?

这些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需要做哪些检查?

病情严重吗,会不会越来越差?

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各有什么利弊?

推荐如何治疗?

这些治疗会出现什么副作用?

治疗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

如果治疗没有效果,该怎么办?

是否会有后遗症?

治疗

后循环缺血是如何治疗的?

包括急性期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治疗。

急性期治疗

溶栓治疗:主要包括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动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静脉和动脉溶栓都是通过输注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血管内机械取栓是一种微创手术,医生通过装置来取出血栓。

抗血小板治疗:不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如果没有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禁忌症,尽早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预防复发的治疗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可减少疾病复发。预防复发的手段包括:

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例如阿司匹林。

控制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

如果有高血脂,服用降脂药物来调节血脂,例如他汀类药物。

如果有糖尿病,需要控制血糖,并注意采取糖尿病饮食。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当注意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如果患者有肢体无力,活动不便,应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生活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确保家中的环境安全,适合患者的日常注意活动,防止跌倒。

锻炼肘关节、肩关节和其他关节,必要时在家人协助下完成。

如果长期卧床或需要坐轮椅,需要预防皮肤溃疡或褥疮发生。每天注意检查足跟、踝关节、尾骨、肘关节等部位有无褥疮。经常改变体位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

多饮水,尽可能多活动,吃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发生便秘。

预防

预防后循环缺血的发生需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

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

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应该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秋冬换季是养生的大好机会 小伙伴快行动起来

2023-9-15 23:23:44

保健

春分如何养生 多吃菠萝韭菜

2023-8-28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