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结核性脑膜炎
概述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脑膜和脊膜(脊髓的被膜)引发的炎症,是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型,也是小儿结核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在初染结核 1 年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 3~6 个月内发病最高。年龄小于 5 岁、超过 50 岁和发病 2 个月以上的患者死亡率高[8]。
大多数患者起病比较隐匿,最初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漏诊。不同患者的表现往往轻重不一,可以出现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等)、脑膜刺激和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等)、脑损害症状(肢体瘫痪等)、脑神经损害症状(视力下降等)。
胸部 X 线检查可能发现有结核感染的病灶。CT 和核磁共振(MRI)能够帮助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由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现时多已病情较重,即使经过适当的治疗,仍然有大约1/3的患者死亡[1]。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包括抗结核治疗、激素治疗、药物鞘内注射、降低颅内压的治疗、对症治疗、全身支持治疗;越早开始抗结核药物治疗越好。
接种卡介苗能够帮助预防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
症状
结核性脑膜炎有哪些症状?
包括结核中毒症状、脑膜刺激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脑损害症状、脑神经损害症状[1]。
结核中毒症状
低热、盗汗、食欲减退、全身倦怠无力、精神萎靡不振[1]。
脑膜刺激征
炎症刺激脑膜,表现为颈部抵抗等。
颅内压增高症状
表现主要是头痛、呕吐,严重时出现喷射状的呕吐。老年人此症状表现可能较轻。
脑损伤症状
表现为精神萎靡、淡漠、妄想、癫痫发作、昏睡、意识模糊、肢体瘫痪等。
脑神经损伤症状
疾病损伤了与视力相关的神经,可能出现视力下降、看东西重影(复视)。
如果损伤了面神经,可以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症状,可能出现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
结核性脑膜炎有哪些危害?
结核性脑膜炎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1][6]:
瘫痪;
癫痫发作;
脑梗死;
意识障碍;
听力下降或丧失;
视力下降或失明。
病因
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正常情况下,大脑表面覆盖着脑膜,共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依次是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空腔里,充满着无色透明的液体(脑脊液),脑脊液包绕在脑和脊髓周围,不断产生,不断循环流动[1]。
当结核杆菌进入血液时,可以随着血流达到软脑膜,就像种子一样,种植在软脑膜下,形成结节(结核结节),里面有大量的结核杆菌[1]。
如果结核结节破裂,大量的结核杆菌被释放出来,结核杆菌和结核结节周围的渗出物进入到脑脊液中,随着脑脊液循环流动、扩散开来,感染脑膜和脊膜,产生结核性脑膜炎,引起一系列症状[1]。
结核性脑膜炎有哪些危险因素?
肺结核,大约 1~2% 的肺结核患者会发生结核性脑膜炎[6];
年龄在 5 岁以下[5];
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5];
酒精依赖;
糖尿病;
长期激素治疗;
恶性肿瘤。
就医
何时应就诊?
出现以下疑似结核性脑膜炎的表现,应该考虑去医院就诊:
低热、盗汗、食欲减退、全身倦怠无力、精神萎靡不振等结核中毒症状;
头痛、呕吐;
尤其曾经得过结核病,或接触过结核病患者,应该高度警惕是不是有结核性脑膜炎。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结核病科
医生是如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
结核性脑膜炎的评估和诊断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2]。
询问病史:包括询问症状出现时间、症状特点。过去是否曾经得过结核病。是否曾经密切接触过结核病患者。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比如神经反射、肌肉力量是否正常,有没有颈部强直(颈部抵抗)。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可以发现活动性或陈旧性的肺结核。 CT 和核磁共振(MRI)检查,可发现是否有脑部异常和脑积水(脑脊液在脑内过度聚集)[1]。
实验室检查:一部分患者血沉可以增高,血常规检查大多正常。
腰椎穿刺术检查:医生会用一根细针在腰椎间穿刺,先测量脑脊液的压力是否增加,之后会抽出一些脑脊液,送到化验室,进一步检查。脑脊液化验显示异常,比如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蛋白质含量增加以及糖及氯化物下降。如果在脑脊液中发现结核杆菌,可以确诊结核性脑膜炎[1]。
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大约一半的患者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呈现阳性[1]。
医生可能会问的问题?
有哪些异常的症状?
首次出现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
过去是否得过肺结核等结核病?
是否曾经密切接触过结核病患者?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服用过哪些药物,效果怎么样?
需要咨询医生的问题?
这些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需要做哪些检查?
病情严重吗,会不会越来越差?
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各有什么利弊?
治疗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
如果治疗没有效果,该怎么办?
是否会传染给家人?
是否会有后遗症?
治疗周期需要多久?
会不会复发?
治疗
抗结核治疗是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法,越早接受抗结核治疗,效果越理想,只要临床症状、检查等提示本病可能性,即应接受抗结核治疗。其他治疗包括激素治疗、药物鞘内注射、降低颅内压的治疗、对症治疗、全身支持治疗[1]。
结核性脑膜炎是如何治疗的?
抗结核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至少选择三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常联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链霉素。
儿童尽量不选用乙胺丁醇,有引发视神经炎的可能;孕妇不使用链霉素,有引发听力障碍、肾损害、眩晕的可能。
至少需要治疗 6 个月,可以延长到 9~12 个月,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治疗 24 个月[7][8]。
激素治疗
在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中起辅助作用[4]。
对颅内压明显升高或合并脑积水等重症患者,医生一般会使用激素治疗,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1]。
常选用泼尼松,一般用药 3~4 周后逐渐减少剂量,2~3 周内停药[1]。
药物鞘内注射
一部分患儿在服用或注射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可以接受抗结核药物鞘内注射[1]。
鞘内注射时,医生通过腰穿的细针把药物注射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是软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腔隙,里面充满了脑脊液,药物会跟着脑脊液循环流动到脊髓和颅内[1],杀菌效果更好。
注射药物包括:抗结核药物(例如异烟肼)、激素(例如地塞米松)、α- 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等药物[1]。
颅内压较高患者慎用。
降低颅内压的治疗
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医生一般会选择脱水剂,比如甘露醇、甘油果糖或甘油盐水。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脑脊液的量,起到降低颅压的效果[4]。
对症和全身支持治疗
维持营养、水电解质平衡。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小量输血或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
高热时,家属可以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如敷冰袋。
加强护理,长期卧床时,家属需要定期为患者翻身,注意预防褥疮。
日常注意
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卧床患者注意预防褥疮。按照医嘱服用抗结核药物,定期复诊[8]。
生活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长期卧床患者,注意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及时更换尿湿的衣裤、床单,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 1~2 次[8]。
昏迷患者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家属应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
按照医嘱继续抗结核治疗,如果有肝部不适、厌油腻、皮肤瘙痒等,应该及时来医院复查[8]。
肢体瘫痪的患者,需要每天坚持康复锻炼[8]。
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8]。
心理关怀:患者由于治疗时间长、症状重,易出现焦虑、消极态度,护理病人过程中家属应多鼓励患者。
预防
接种卡介苗能够帮助预防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对于有活动性结核病的患者,积极治疗结核病能够减少结核杆菌扩散,降低发生结核性脑膜炎的几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