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脑血栓,老年脑血栓形成
概述
老年人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指老年人发生脑动脉壁病变、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脑部疾病。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平均发病年龄为 60 岁左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步增加。大部分病患皆为散发病例,发病数量不多,发病地点比较分散,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脑动脉血管壁病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壁变硬,动脉内积聚黄色粥样斑块)。本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血液流速不稳定、高龄、吸烟酗酒等。
本病主要有 3 种分型,即可逆性脑缺血发作、进展性卒中、爆发型。
本病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症状不明显;清醒时,症状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身体一侧短暂性瘫痪、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
本病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再采用运动等康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关键和难点在于,该病通常都是在夜间睡眠时发作,若不能及时发现,并且在 48 小时内送至医院进行有效治疗,在之后的治疗中会突发许多并发症,加大了治愈的难度。
本病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意识不清醒、偏瘫等症状,同时也可能引发肺炎、褥疮、心律失常(心跳节律不正常)、心力衰竭、脑水肿等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目前无有效的控制手段。早期发现、监测和干预治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习惯,防止“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症状
本病患者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头晕、突发性失明、短时间内出现一次或多次的肢体麻木无力等。患者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症状。
老年人脑血栓形成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脑血栓形成的常见症状包括:
头晕: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突发性失明或视物不清:发病时,患者时而能看清周围环境,时而视力模糊,看不清周围环境。
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剧烈时,会感到恶心以及呕吐。
四肢症状:由于血栓导致供血不足,短时间内出现一次或多次的肢体麻木无力,也可能出现身体一侧瘫痪。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
其他症状:意识障碍(如昏迷、嗜睡、意识模糊等)、头痛等。
老年人脑血栓形成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偏瘫
语言障碍
肺炎
脑疝
病因
老年人脑血栓形成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脑动脉血管壁病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
老年人脑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老年人脑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了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者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变化,从而形成血栓。
高血压:可以导致大脑的血管损伤、血管内皮粗糙,导致脑血栓。
糖尿病:长期的糖尿病可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脑血栓形成,这是脑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必须要控制好糖尿病。
高脂血症:可以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狭窄等。胆固醇最主要的成分是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渗透到血管壁内产生泡沫细胞(含有大量脂肪的巨噬细胞),进一步发展为斑块,阻塞血流导致血栓。
其他常见原因:如大动脉炎、先天性动脉狭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脑动脉血管壁病变,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老年人脑血栓形成。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脑血栓形成?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老年人脑血栓形成:
性别:老年人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老年人老血栓形成:
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肥胖的人:容易出现代谢功能障碍。
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若情绪波动太大,会导致血管神经的调节失常。
生活习惯不好的人:如吸烟与酗酒,不爱运动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晕
呕吐
反应迟钝
短时间内出现一次或多次的肢体麻木无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
意识障碍。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脑血栓形成?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脑血栓形成时,将通过采用血常规检查以及脑 CT(通过探测器对颅脑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或 MRI 检查等方法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检查血液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分布是否有改变。还可检查出患者的凝血情况。患者需要保持轻松,平放手臂,稍稍捏住拳头。患者需要配合护士静脉抽血,检查时病人家属尽量陪伴在侧。
脑 CT 检查:检查颅脑内的情况来排除脑瘤、脑炎等疾病。患者平躺在检查室的床上,保持放松,扫描检查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自己的身体。
MRI 检查:能够检查出脑部占位性病变(指颅内出现了异常的组织,一般常见的就是肿瘤)或者血管病变。患者进入检查室内,在医生的指导下在 MRI 的检查仪器前扫描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以前是否有过类似病症?
是否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
是否患有冠心病?
发病时间常常在安静休息时或者清晨睡醒时吗?
是否有呕吐、耳聋、恶心的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患者病情严重吗?
治愈恢复的可能性大吗?
是否需要手术?
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治疗
老年人脑血栓形成目前无法痊愈,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中枢神经兴奋剂: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改善大脑机能。如盐酸哌甲酯或咖啡因等,适用于血压偏低的患者。患者在服用此药物期间,应注意有无食欲异常、失眠、过敏等不良反应。
扩张血管药物:如罂粟碱、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尼莫西平等,能够立即改善局部缺血。患者在服用此药物期间,应注意是否有头晕等低血压的症状。
抗血小板药物:如乙酰水杨酸、双嘧达莫、噻氯匹定等,防止血栓的形成。患者在服用此药物期间,应注意有无口腔出血、皮肤出现出血点等异常反应。
溶栓治疗药物:溶解阻塞在脑血管内的血栓,从而使血流恢复。常用的有链激酶和尿激酶等,如阿替普酶等。患者在服用此药物期间,应注意是否出现头晕等低血压症状。
抗凝治疗药物:抗凝,防止血栓的扩展或者复发。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双香豆素等。患者在服用此药物期间,应注意有无口腔出血、皮肤出血点等不良反应。
抗自由基治疗药物:如地塞米松、维生素 E 等,这类药物能够抵抗老年人脑血栓形成后造成的神经细胞的损害。
手术治疗
动脉内膜剥离手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板块,防止斑块脱落造成脑死亡。
血栓切除术、人造血管术:若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狭窄,血栓已经形成,在确诊后方可实施该手术治疗,防止患者缺氧缺血。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患者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甚至还会出现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情况,重者可直接威胁及生命健康。
经过正规治疗之后,可以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改善,待病情稳定后, 再进行专门的康复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或者复发。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最好是每半年去复查一次。请勿自行购买和使用医嘱以外的其他药物。若出现药后发生呕吐、腹痛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
制定饮食计划,对于难吞咽的患者可给予喂食的方法,且在喂食时需严格注意患者的姿势,应让患者保持稍微坐起,并控制喂食速度及其喂食量。
食物应保证是低盐,每日不超过 6 克,禁食使用高糖类、高脂肪类和刺激性类的食物,如大枣、地瓜、蛋糕等。
少吃多餐,最好是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鱼汤等。
日常注意多饮用水,1000 毫升~2000 毫升最佳,有助于身体血液稀释,防止再次血栓。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尽量不要有运动,需要卧床休息。
每日需要进行翻身防止压疮,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抬头、坐起、屈膝等运动方式。
待到身体可活动的时候方可下床活动,但活动时间不可超过 15 分钟且活动幅度不能过大。
若为非手术患者,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早期运动主要锻炼关节,恢复肌肉张力、手部灵活性和协调性。
其他:对患者进行按摩,按摩的同时用热毛巾对患者身体进行擦拭,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偏瘫的浮肿现象。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应该注意生活习惯,尽量不要久坐,要多到户外活动;可以尝试例如快走、慢跑等的低强度运动,频率可以控制在每周 3~4 次,一次 1~2 小时,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状态。
应该定期进行全身检查,一年安排 1~2 次,排除脑血栓病发的可能性。若有头晕、呕吐应该及时就医。
到了气温变化显著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如有突发性失明、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检查血液和血脂:及时治疗高血压,通过有效药物对血压进行控制;日常生活中每个月都要检测自身血糖高低。
应管理好自身体重,保持体重在一个健康的水平,身体脂肪率不宜过高或者过低;体脂率可以通过购买体脂称测得(参考值男性的体脂率应保持在 15%~18%,女性则应保持在 25%~28%)。
保持良好的心态:
管理好自身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有暴怒或者过度消极的情绪产生。
若感觉到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与家里人进行沟通,或者户外进行一些慢走、太极等运动来平复负面情绪。
若是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在家人陪同下去爬山、打乒乓球等。
禁止吸烟和酗酒,保持良好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