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人心脑综合病征,老年心脑综合征
概述
老年人心脑综合征是由各类心脏疾病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一列脑部症状。
老年人心脑综合征发病率、致残率已居老年人各类疾病首位,男性 45 岁,女性在 55 岁后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近年来有明显年轻化。
各类心脏疾病是引起本病最主要的原因。精神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家族史等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无具体的分型分期。
本病的主要症状为肢体活动和认知出现障碍,短暂晕厥,吞咽麻痹和一系列精神症状。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必要时需手术治疗,以维持心脑血管功能平稳和生命体征平稳。
本病容易引起患者的运动和认知障碍,出现其他并发症,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家庭负担加重,同时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患病后合理用药,重视护理和康复锻炼,可有效预防治疗此病,提高生存质量。
症状
老年人心脑综合征的症状随所患心脏疾病不同而不同。最常见的症状是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脑部症状,如肢体活动出现障碍,认知出现障碍,短暂晕厥,吞咽麻痹和一系列精神症状。
老年人心脑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心脑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
肢体活动出现障碍:因心肌梗死出现偏瘫和手脚不同程度的发麻无力等。
认知出现障碍:表现为昏迷,小便失禁,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下降等。
晕厥,抽搐,猝死:通常在清晨或夜间出现,神经兴奋异常,是由心律失常造成的,严重者可猝死。
吞咽麻痹:咽喉部肌肉呈瘫痪状态,不能完成吞咽食物、发音说话等动作,喝水容易呛咳。
精神症状:表情淡漠,抑郁,有时胡言乱语。
眩晕,恶心,呕吐:脑供血不足,导致脑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症状。
胸闷,心悸,胸痛:心脏的功能下降造成的。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心律失常
脑及眼动脉栓塞
水电解质紊乱
中枢性高热
感染
褥疮
便秘
精神抑郁
病因
老年人心脑综合征最主要的病因是各类心脏疾病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导致脑部血量供应不足,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的脑症状。
老年人心脑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塞:心脏输出血量下降,造成脑部缺血、水肿、出血,导致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
心律失常:心脏跳动受到阻碍,不规律泵血导致脑缺血。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房颤:心肌不收缩,血流迟缓,形成脑栓塞。
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细菌落入体循环引起脑栓塞。
扩张性心肌病:心脏力量不足引起血栓脱落造成脑栓塞。
人工瓣膜置换等心脏手术。
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皮质醇等体液增多会造成心肌损害和心肌缺血,从而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低钾造成心律失常,低镁使血液高度稠密且容易凝固,高盐饮食或补液量不足可能引起血液总量减少。
哪些人容易患心脑综合征?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该疾病:
机体营养状况:脂质蛋白摄入过量,水电解质紊乱等。
不良的生活习惯:过量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
精神因素:易怒,脾气暴躁,长期抑郁,紧张焦虑,处于应激状态。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栓子脱落:导致脑栓塞。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极易患心脑综合征。
家族遗传史: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家族遗传史,其发病率会高于普通人。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痛。
眩晕。
自觉视力不断减退:视物模糊甚至发展到黑朦。
心前区疼痛:心前区位于前胸和左侧乳房的部位,没有明确的界限。
偏瘫:部分肢体肌肉无法自主活动、感觉消失。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抽搐。
急性心肌梗死: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
晕厥:忽然感到头昏、恍惚、视物模糊或两眼发黑、四肢无力,意识丧失。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神经内科
心血管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心脑综合征?
当医生怀疑是心脑血管综合征时,将通常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有心电图异常、脑血管异常等结果后,可能进一步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心电图:了解心脏电活动是否正常,通常为床旁心电图或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肌酶学检查:采血检查后通过血清心肌酶指标间接了解心肌受损情况,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共同判断。
CT 扫描:有辐射影响,作用是诊断脑部是否存在脑缺血梗死及具体位置。CT 对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较敏感,且较省时省钱,尤其是对意识障碍者更为适用。
MRI:进一步诊断脑部是否存在病灶,与 CT 相互配合检查。MRI 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较敏感,不仅发现病灶早,而且对小梗死灶,尤其对脑干和小脑梗死灶的诊断,是 CT 不能替代的。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快速、无辐射影响,作用是检测颅内脑底主要动脉的血流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各类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等病史?
是否去过疫区、疫源地?
既往是否有过心悸、心前区疼痛的症状?
是否有过心脏手术史?
有没有做过相应的检查?
平时在吃着哪些药物?
平素活动是否受限?剧烈运动后是否有心脏不舒服的感觉?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发生何种症状时表明病情严重需要治疗?
老年心脑综合征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心脑综合征都需要做哪些检查?
患者此阶段的症状是否需要住院或手术?
经过治疗后是否能够痊愈?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治疗
老年人心脑综合征的治疗旨在改善患者心脑代谢和微循环,主要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在出现颅内高压、脑出血、可能形成脑疝等情况时进行手术治疗进行减压。
药物治疗
血管扩张剂:舒张血管,血管口径变大,使血流更容易通过,常用药有罂粟碱、依前列醇、环扁桃酯。
扩容剂:增加血液的总量,常用药有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
抗凝溶栓疗法:阻止血液凝固并且消融已生成的血栓,常用药物有肝素、尿激酶、链激酶静脉滴注、口服华法林、双香豆乙酯等。
钙拮抗药:调节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改善心血管组织功能,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
血小板抑制剂:为抑制血液凝固时血小板的生成,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二氢麦角隐亭、噻氯匹定。
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有甘露醇,当患者颅内正在出血时慎用。
手术治疗
颞肌下减压术:通过手术切除颞肌下一部分颅骨,作用是缓解颅内高压。
血肿清除术:常规开颅手术,所用是减轻颅内高压。
脑室引流术:别名脑池穿刺和放液,适用于脑积水、脑室出血,也可通过此操作抽取脑脊液做生化和细胞学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未接受正规治疗,老年人心脑综合征可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脑血管并发症等,患者生活质量将受严重影响,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经过正规治疗、康复训练病情尚不严重且无并发症者,预后良好。发病时即危重患者,旨在经过治疗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注意
因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需要家属陪同和照料。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出行指导:患者容易跌倒造成二次伤害,在光滑、有台阶障碍物、无扶手的地方容易发生跌倒,如门口、转角处、卫生间等,患者家属应确保这些地方干燥清洁,无尖锐锋利的物品存在,可加防滑垫。
合理膳食:增加膳食纤维,降低油脂和糖的摄入,摄取鱼油调节血脂。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有氧运动,避免情绪过度紧张激动,戒烟戒酒,睡眠充足作息规律。
家庭护理指导:帮助卧床的患者经常翻身(动作轻柔)防止压疮,辅助坐起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不要使患者有依赖性,经常锻炼其尚存的功能,保持个人清洁防止并发感染。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严格遵守医嘱积极治疗,定期复查,有不良反应及时反馈。
其他:重视患者心理健康,使其情绪稳定,保持心情愉悦。
预防
老年人心脑综合征是由各类心脏疾病引起的脑部疾病,而中老年脑血管病由于病程长、治疗过程漫长、医疗费用高等因素,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负担,因此尽早发现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尤为关键。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致病因素,预防措施如下:
身体因素: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心肺功能。
血压精神因素:学会调节生活工作压力,定期(至少每年一次)体检,检查血生化、血压、血糖等指标。
营养状况:合理膳食,重视营养均衡,尽量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
针对不可变致病因素,预防措施如下:
家族遗传:在青年时期就要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接触烟酒。
主动去了解关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科普宣传或社区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