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三叉神经为十二对脑神经中的第五对,由两种纤维成分组成,有传导头面部的感觉和支配部分咀嚼肌的作用。三叉神经良性肿瘤绝大多数为三叉神经鞘瘤,多为散发;少数为神经纤维瘤,常有家族史。本文主要介绍三叉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细胞,有较厚的包膜,一般不侵犯神经纤维束,而与载瘤神经的外膜黏着,是神经鞘膜细胞局部瘤变的结果。三叉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 0.07%~0.36%,占颅内神经纤维肿瘤的 0.8%~8%。患者一般中年起病,高峰年龄为 40~50 岁。
病因尚不明确。单发的三叉神经鞘瘤多无遗传因素影响;多发性三叉神经良性肿瘤可合并其他类型肿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根据生长部位和方向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颅后窝型,起源于三叉神经根鞘膜;
颅中窝型,起源于半月节的 Merkel 鞘囊膜或节后分支;
哑铃型,同时累及颅中窝和颅后窝;
周围型,起源于三叉神经节后分支,长入眼眶等部位。
主要表现为面部感觉减退、疼痛等三叉神经症状,头痛和复视。压迫周围结构还可产生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等。
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治疗方法,完全切除常常可以治愈。
症状
主要表现为面部感觉减退、疼痛,以及头痛和复视。压迫周围结构还可产生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等。
三叉神经鞘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包括:
初始症状一般为一侧面部感觉异常、麻木,有角膜反射迟钝,有时出现阵发性疼痛,多表现为单侧牙痛或颜面、下颌、鼻旁疼痛。逐渐出现咀嚼肌无力、萎缩。
部分三叉神经鞘瘤长得很大,引起的症状却很轻,或仅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三叉神经鞘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生长于颅后窝的肿瘤,压迫周围的展神经、面神经和听神经,可能引起复视、面瘫、听力障碍等。
如果肿瘤位于颅中窝,压迫周围的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以及颞叶内侧,可能引起视力减退、眼球活动障碍、复视、癫痫发作等症状。
病因
三叉神经鞘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三叉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细胞,具体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有关。单发的三叉神经鞘瘤多无遗传因素影响;多发性三叉神经良性肿瘤可合并其他类型肿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哪些人容易患三叉神经鞘瘤?
家族病史:大多数三叉神经鞘瘤患者没有家族病史。
不良行为习惯: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文献显示三叉神经良性肿瘤的发病有何诱因。
社会或环境因素:尚未有长期流行病学的研究证实。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面部感觉减退、麻木、疼痛,咀嚼无力。
头痛、喷射性呕吐。
复视、视力减退、突眼、听力下降、癫痫发作等。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神经内科。
如何诊断三叉神经鞘瘤?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及家族史,可以初步诊断为三叉神经鞘瘤。最终以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
可能需要做以下相关检查:
头部 CT:平扫为颅中窝和(或)颅后窝的圆形或卵圆形或哑铃型包块,为低或等密度,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骨窗可见岩骨尖骨质破坏,可经卵圆孔、圆孔或眶上裂向颅外或眶内生长。
头部 MRI:显示边界光滑清楚的肿块,T1 低或等信号,T2 高信号,增强为均质、环状或不规则强化。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具体症状是什么?什么时候出现的?疼痛的范围有多大?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是怎样的?
做没做过头部 CT、MRI 检查?
家里是否有其他人有类似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做哪些检查?
采用什么治疗方案?
从生长位置来看,肿瘤可以全部切除么?
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常常可以治愈。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常常可以治愈,根据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可以采用不同术式。
常用术式包括扩大颅底硬脑膜外入路、额眶颧硬膜外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等,医生会根据肿瘤生长部位拟定具体手术方式。
肿瘤毗邻神经可能有:滑车神经、听神经、面神经、动眼神经和展神经,术中医生会注意保护这些结构。部分肿瘤与海绵窦、颈内动脉或脑干黏连而难以全切。
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为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新发或加重的面部感觉异常、疼痛、眼球运动障碍、面瘫、听力下降等,多数可随时间恢复;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三叉神经感觉异常或咀嚼肌萎缩。
其他治疗方法
对于较小残留的肿瘤,可进行 γ 刀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的全切率达到 70%~94%,影响全切的主要因素包括暴露有限及海绵窦受累。较小残留肿瘤可进行 γ 刀治疗,较大残留及复发肿瘤仍建议手术切除治疗。
日常注意
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及时就医,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并遵医嘱注意术后事项。
具体措施包括:
发现三叉神经良性肿瘤不必慌张。该肿瘤生长缓慢,手术效果较好,复发概率较低,预后较好。
术后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按医嘱进行换药拆线,注意补充营养回复体力。
预防
由于三叉神经鞘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没有适宜的预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