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普通偏头痛
概述
无先兆性偏头痛多没有明确的先兆症状,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太阳穴附近及眼眶周围的搏动性疼痛,仅疼痛本身就能让患者无法进行日常活动,且其症状常不仅仅是头痛,随后还会发生恶心(可能发生呕吐)等症状。
无先兆性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约占偏头痛的 75%。偏头痛常常在童年时期开始发作,在青春期加剧。虽然男性比女性发作风险更高,但成年女性患病高于成年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次数会降低,到 50 岁之后偏头痛少有发作。
科学家不太确定导致偏头痛的原因。他们认为可能与脑内很多化学物质如血清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多巴胺有关。
大多数患者在头部前方、太阳穴的单侧或双侧感到疼痛,通常为搏动痛。头痛可持续 4~72 小时。
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有两个目标:缓解症状以及防止未来发作。如果对其他治疗没有反应,并且每月偏头痛发作持续 4 天及以上,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预防性药物。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发作性神经血管紊乱疾病,重度的偏头痛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的慢性病之一。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迅速发展,研究者对偏头痛的发病机理有了新的认识,认为遗传、血管因素、神经因素等共同作用诱发偏头痛。
症状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病情特征为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
无先兆性偏头痛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大多数人在头部前方、太阳穴的单侧或双侧感到疼痛,通常为搏动痛。头痛可持续 4~72 小时。
患者可能还有以下症状:
恶心;
呕吐;
打哈欠;
低血压;
情绪“高亢”;
对光线、声音、动作敏感。
无先兆性偏头痛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无先兆性偏头痛的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
慢性偏头痛:符合无先兆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3 和 4 的头痛(见下文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每月发作超过 15 天,持续 3 个月以上;不能归于其他疾病。
偏头痛持续状态:患者当前发作除持续时间外与以前典型发作相同。偏头痛持续状态有以下特点:持续>72 小时;程度剧烈;不能归于其他疾病。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与脑内多种化学物质如血清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多巴胺有关。根据该理论,可认为有一波神经细胞活动在大脑中扩散并激发三叉神经,引起各种神经递质的释放,这些神经递质可引起血管大小的变化,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并最终引起炎症和疼痛。
无先兆性偏头痛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常见的食物诱因
以下食物经常导致偏头痛。
巧克力;
奶酪;
红酒或其他酒精;
柑橘类水果;
牛油果;
香蕉;
葡萄干;
李子;
人工甜味剂;
食品防腐剂,如硝酸盐、亚硝酸盐和谷氨酸钠(MSG);
冰淇淋或其他冷食等。
常见的药物诱因
许多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会导致偏头痛。如果认为某项药物可能导致偏头痛,请咨询医生,常见药物如下:
西咪替丁;
雌激素;
肼苯哒嗪;
硝苯地平;
硝酸甘油;
雷尼替丁;
利血平等。
其他常见诱因
2013 年国际头痛协会头痛分类第三版(ICHD-Ⅲ)中的偏头痛分类,将月经性偏头痛作为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一个亚型。这是由于育龄期女性在整个月经周期雌孕激素水平的不同,所出现的与月经具有时间关系的一个头痛亚型。它有着不同的患病率和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上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与其强相关。其他可能的诱因如下:
雌激素;
前列腺素;
降钙素相关基因肽;
内源性肽;
一氧化氮等。
哪些人容易患无先兆性偏头痛?
有家族史者;
生活压力大者;
长期用药史者;
过敏体质人群;
月经期女性。
就医
偏头痛除疾病本身可造成损害外,还可以导致脑白质病变、认知功能下降、后循环无症状性脑梗死等。此外,偏头痛还可与诸如焦虑、抑郁等多种疾病共患。因此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恶心;
呕吐;
打哈欠;
低血压;
情绪“高亢”;
对光线、声音、动作敏感。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疼痛科
医生如何诊断无先兆性偏头痛?
引起头痛的原因有很多,医生一般会首先排除引起头痛的其他原因,因此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同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以确诊。
无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1. 至少 5 次发作符合标准 2~4。
2. 头痛发作持续 4~72 小时(未治疗或治疗不成功)。
3. 头痛至少具备以下特点中的 2 条:
单侧;
搏动性;
疼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
日常体力活动(如散步或爬楼梯)可以加剧头痛,或头痛时会主动避免日常体力活动。
4.在头痛期间至少具备以下中的 1 条:
恶心和/或呕吐;
畏光和畏声。
5.不归因于其他疾患。
常用的辅助检查
血液检测;
成像检查,如 X 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
检测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感染、出血或其他疾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都有哪些不适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多久了?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家族史?
平时是否压力过大?
家中是否有其他人患有偏头痛或其他类型的头痛?
是否过敏?
生活中压力程度如何?
是否使用可能导致头痛的避孕药或血管扩张药等?
是否注意到头痛在咳嗽、打喷嚏或剧烈运动后发生?
做过哪些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需要做哪些检查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治疗期间应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目标为:缓解症状和防止未来发作。
药物治疗
选药原则
应根据头痛的严重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及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药物选择的方法
分层法:基于头痛程度、功能受损程度及之前对药物的反应选药。
阶梯疗法:每次头痛发作时均首先给予非特异性药物治疗,如治疗失败再给予特异性药物治疗。
分层法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稍高于阶梯法,但不良反应均较轻,仅表现为乏力、头晕、感觉异常等常见的曲坦类药物不良反应。应在头痛的早期足量使用药物,延迟使用可使疗效下降、头痛复发及不良反应的比例增高。有严重恶心和呕吐时,应选择胃肠外给药。
药物选择
服用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酮洛酸(Toradol)或萘普生(19 岁以下人群不得使用阿司匹林)。
服用处方药,如阿莫曲坦(Axert)、依曲普坦(Relpax)、弗罗他汀(Frova)、那拉曲坦(Amerge)、利扎曲坦(Maxalt)和舒马曲坦(Alsuma,Imitrex,Onzetra,Sumavel,Zembrace),这些药物能帮助缩窄血管。
服用处方止痛药。
使用药物治疗其他症状,如恶心和呕吐等。
其他治疗方法
Cefaly 是一种便携式头带装置,发射电脉冲穿透额头皮肤,刺激与偏头痛相关的神经。可以每天使用来预防头痛,每天使用一次,每次持续 20 分钟,使用时会感到刺痛或按摩的感觉。
SpringTM 或 eNeura sTMS 也是可选设备。头痛迹象首先出现时,将此类装置放在头后部,就会发出刺激部分大脑区域的磁脉冲。
gammaCore 是一种无创迷走神经刺激器。当放置在颈部的迷走神经上时,会对神经纤维释放温和的电刺激,以缓解疼痛。
待在安静的避光房间中。
对疼痛部位进行冷敷或压迫。
偏头痛的心理治疗主要基于行为治疗,包括放松、生物反馈及认知治疗。
放松疗法的主要目的为降低身体各种系统的激活及促进身体放松。
生物反馈是使患者能明确地感受自身身体,从而清醒地控制及改变其身体功能。通过使用各种仪器,如感受衡量肌张力(肌电图生物反馈疗法)、皮肤电阻(电皮生物反馈疗法)或周围体温(温度生物反馈疗法)来测量、放大并反馈躯体信息给患者,从而达成利用生物反馈促进身体放松的目的。
认知疗法通过指导患者更好地处理与头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及其他伴随心理疾患,来治疗反复发作的头痛。
疾病发展和转归
偏头痛除疾病本身可造成损害外,还可以导致脑白质病变、认知功能下降、后循环无症状性脑梗死等。此外,偏头痛还可与诸如焦虑、抑郁等多种疾病共患。
日常注意
主要为积极参与患者教育,充分利用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药物治疗包括头痛发作期治疗和头痛间歇期预防性治疗,注意循证地使用。
护理人员会重点提高患者的认知行为,帮助患者树立自我及对社会的认同感。医护人员也会详细介绍护理后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压力,从而避免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缓解精神或情绪诱因:压力、抑郁、焦虑和悲伤等强烈情绪,都可能引发偏头痛。虽然此类因素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学会如何处理。放松、生物反馈和自我催眠技术,都可以帮助缓解这些压力源并预防偏头痛,对于儿童尤其有效。
减少生理触发因素:疾病、饮食不规律和过于疲劳会引发偏头痛。因此,应避免过度锻炼、运动和头部外伤。月经也会引起偏头痛。要控制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就要了解它们如何产生影响,保持日常注意习惯,快速治疗疾病,并采取措施避免其他生理触发因素。
寻找环境触发因素:有些人对闪烁的灯光、荧光灯、气压或海拔变化,甚至粗体的视觉图像敏感。使用头痛日志来发现环境中可能的触发因素,然后采取措施摆脱或避免这些因素。
预防
偏头痛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应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患者教育,以帮助确立科学和理性的防治观念与目标;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寻找并注意避免各种头痛的诱发因素;鼓励记头痛日记,这对帮助诊断和评估预防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通常,偏头痛致使存在以下情况时应考虑预防性治疗:
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和学业严重受损(需根据患者本人判断);
每月发作 2 次以上;
急性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无法耐受;
存在频繁、长时间或令患者极度不适的先兆,或为偏头痛性脑梗死、偏瘫性偏头痛、伴有脑干先兆偏头痛亚型等;
连续 2 个月,每月使用急性期治疗 6~8 次以上;
偏头痛发作持续 72 小时以上。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积极参与患者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
药物治疗包括头痛发作期治疗和头痛间歇期预防性治疗,注意循证地使用。
医师在使用预防性治疗药物前,会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药物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患者的共病、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每日用药次数及经济情况等进行选择。通常首先考虑证据确切的一线药物,若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存在禁忌证或患者存在以二、三线药物可同时治疗的合并症时,方才考虑使用二线或三线药物。
医生会避免为患者使用其他疾病的禁忌药,及可能加重偏头痛发作的药物。长效制剂可增加患者的顺应性。药物治疗应小剂量单药开始,缓慢加量至合适剂量,同时注意副作用。对每种药物给予足够的观察期以判断疗效,一般观察期为 4~8 周。患者需要记头痛日记来评估治疗效果。有效的预防性治疗需要持续约 6 个月,之后可缓慢减量或停药。若发作再次频繁,可重新使用原先有效的药物。若预防性治疗无效,且患者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增加药物剂量;否则,应换用第二种预防性治疗药物。若数次单药治疗无效,才考虑联合治疗,也应从小剂量开始。
感谢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陈秀晓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