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是什么?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怎么办?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症状有哪些?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血管炎之一,主要累计全身多处小血管的过敏性炎症。过敏性紫癜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段的儿童,最小病例报道为 6 个月患儿,多见于 2~6 岁。秋冬季节发病多见。常见症状为皮疹、腹痛、胃肠出血、关节痛等,有时多个症状可能同时存在。多数可自行痊愈,但也可出现严重的胃肠道、肾脏及其他器官损伤的病例。目前,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紊乱、遗传等因素有关。如果患儿出现皮疹;尿液呈红色、铁锈色或血尿;大便带血;关节非常疼痛和肿胀;严重腹痛;或者男孩出现睾丸肿胀或疼痛,家长应该尽快送医检查。大多数过敏性紫癜患者在 8 周内可以痊愈。如果只是出现了皮疹,通常不需要治疗。但是一年内复发率大约有 30%~40%。虽然可能出现复发,但较少造成长期的严重后果。轻度症状的患者可在家修养,不宜过度用药。如果病情累及肾脏和胃肠道等器官,则需要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由于具体发病机制未知,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预防小儿过敏性紫癜。

别称

威尔逊病

概述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基因异常造成铜蓝蛋白合成障碍导致铜离子在细胞内转运受阻而蓄积在器官,引起各器官损伤。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在大多数人群中估计其患病率为 1 例/30000 例活产婴儿。英国的患病率可能达 1/7021。

本病临床分型可分为肝型、脑型、其他类型、混合型。

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是位于第 13 对染色体长臂上 13 q,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危险因素为亲近结婚及有家族史。

本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抽动、舞蹈症状、步态异常、共济失调等;厌食、恶心、腹胀等;流涎、讲话困难、声音低沉、吞咽障碍等;关节疼痛、贫血、出血等。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还要注意早期治疗、对症治疗、终生治疗(除非做了肝移植手术)。主要药物包括:青霉胺、三乙羟化四甲胺、连四硫钼酸盐和锌盐等。但是肝豆状核变性唯一最有效的治疗为肝移植。

本病的主要危害是肝脏不可逆损伤、神经系统严重损伤、病残甚至死亡。

本病的预防主要通过禁止近亲结婚、实行产前基因诊断来进行。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互相婚配时,后代无疑都会罹患肝豆状核变性。

症状

肝脏异常、神经和精神症状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食欲减退、腹胀:肝病表现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其中包括慢性肝炎、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等,患者会有厌食、腹胀的表现。

精神异常:患者常表现出舞蹈样动作、肢体抖动、面部怪容、张口流涎、吞咽困难、发音障碍等。精神症状表现为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智能障碍、反应迟钝、情绪不稳,常伴有强笑、傻笑,也可伴有冲动行为或人格改变。

贫血、出血:肝病后期的脾肿大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引起出血不止和贫血。

腰痛、血尿、泡沫尿:当肾脏发生过多的铜积累时,患者可发生尿路结石、血尿、尿中带有泡沫等等。

心悸:铜离子聚集于心脏可引起心肌损伤,引起心律失常,患者感觉心慌、心悸等。

关节疼痛:铜离子在骨骼与肌肉中沉积,引起骨质疏松、骨软化、软骨钙质沉着或骨关节改变、关节炎等,患者表现为关节疼痛。

皮肤青黑:亚洲患者常发生色素过度沉着症导致皮肤呈青黑色。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随着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进展,最可能出现的危害和结局是肝硬化、肝衰竭、脑损害、出血性休克导致死亡。

常见并发症包括:

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出现如吞咽困难、饮水反呛等,特别是长期卧床的病人更容易患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与褥疮。

锥体外系损害:患者出现行走困难、易跌倒而出现骨折。

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腹部静脉曲张,易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发生出血性休克。

肝性脑病:严重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肝肾综合征:无尿,血压下降,甚至处于深昏迷状态。

癫痫:局灶性、全面性发作的肌痉挛。

病因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主要是遗传所致的基因突变所致。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疾病,患者的父母为致病基因携带者。

哪些人容易患肝豆状核变性?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肝豆状核变性:

父母均为 ATP7B 基因突变携带者: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很明确,当父母双方均为 ATP7B 基因突变的携带者,则后代患病的概率达 1/4。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精神异常:如傻笑、张口流涎、吞咽困难、构音障碍;

腹胀:随着腹水增加,腹胀会逐渐明显;

手足舞蹈样动作;

关节疼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出血不止。

癫痫:如全身或局部剧烈抽搐。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病?

当医生怀疑患儿为肝豆状核变性,主要通过症状体征、铜代谢相关的生化检查、眼部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脑影像学检查、基因诊断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铜代谢相关的生化检查:检测血清铜蓝蛋白、尿液的铜离子浓度是为了判断目前是否有铜离子代谢障碍。

眼部检查:裂隙灯检查检查眼部是为了炎症患者角膜是否存在铜离子聚集,形成 K-F 环,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尿常规: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为了判断患者是否继发血液系统的疾病和肾脏疾病,如血小板降低、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尿中带血、尿中蛋白升高等。

肝肾功:抽血检查,检查患者的肝肾功,是为了判断铜离子过量堆积后对肝细胞、肾细胞的损伤程度。

脑部影像学检查:该项检查主要为了诊断患者是否有脑部病变,并且排除脑肿瘤等。

基因诊断:该项检查是为了进行疾病的诊断,也给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提供了证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家族内有没有类似的患者?

居住地在哪儿?

患者近年是否有特殊变化,比如面色,精神,动作等?

是否有过因为肝病、肾病或心脏疾病住院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该病治疗花费高吗?哪些治疗费用在医保范畴内?

该病可以治愈吗?

该病会遗传吗?

父母以及孩子需要做基因诊断吗?

治疗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目前无法治愈,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使部分患儿过上正常的生活,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络合剂:可以络合铜离子,强力促进体内铜离子排出,一般需终生服药。如 D-青霉胺、二巯丙磺酸钠等。

锌制剂:如阻止肠道对外源性铜的吸收,并促进铜离子排泄。如硫酸锌、醋酸锌、葡萄糖酸锌等。

四硫钼酸盐:能促进体内的金属铜较快排出,改善患者精神、神经症状。

镇静药:通过抑制中枢兴奋性减少患者震颤或癫痫的发生,缓解精神异常症状,如苯海索、氯硝西泮、氟哌啶醇、奥氮平。

保肝药:减轻铜离子对肝脏的损害,如复方甘草酸苷片、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等。

升白细胞药:增加患者体内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如利可君,鲨肝醇,维生素 B4 等。

手术治疗

脾切除术:仅用于脾亢进致血小板急剧减少,药物治疗无效时施行脾切除术,可缓解后期出血症状。也可先行脾动脉栓塞,再行脾切除。

肝移植治疗:当患者出现爆发性肝衰竭,唯一的抢救方式尽快进行血浆置换后给予肝移植手术,只有通过肝移植才可能暂时保住生命。

其他治疗方法

饮食治疗:避免含铜高的食物(豆类,坚果,薯类,菠菜,虾蟹类);尽量少食用(小米,荞麦,糙米);低铜饮食(精白米、精面、新鲜青菜、苹果)。

疾病发展和转归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患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因各种器官功能损伤或恶化造成死亡,如急性肝衰竭,肾衰竭,急性脑功能障碍等。

经过早期的正规治疗后,较多患者在严格的药物和饮食控制下,可融入正常生活。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术后注意事项: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瞳孔等情况,定期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保护好各种留置导管,防止脱落、折叠和感染。

复查:患者应每 1~2 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肝肾功,尿铜等。

饮食:避免含铜高的食物(豆类,坚果,薯类,菠菜,虾蟹类);尽量少食用(小米,荞麦,糙米);低铜饮食(精白米、精面、新鲜青菜、苹果)。

运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保持正常学习和生活

戒烟、限酒:吸烟会增加肝脏疾病风险,应戒烟。禁止饮酒,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避免近亲结婚。

有家族史的应进行遗传咨询。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作:

对于已确诊的患者,饮食上应严格控制,避免豆类,坚果,薯类,菠菜,虾蟹类。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疾病

阴茎疼痛是什么?阴茎疼痛怎么办?阴茎疼痛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

药品

骨筋丸胶囊的功效与作用-骨筋丸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