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性脑病是什么?小儿肝性脑病怎么办?小儿肝性脑病症状有哪些?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肺和肾受到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当免疫系统错误地产生针对肺和肾中的胶原蛋白的抗体时,就会发生这种疾病。胶原蛋白是一种有助于形成结缔组织的蛋白质。此病最初只会引发模糊的症状,如疲乏,但可以迅速发展至肺和肾。如果不能快速诊断和治疗,几乎总有致命危险。

别称

小儿肝性昏迷,小儿肝昏迷,小儿肝脑综合征

概述

本病是因肝脏功能损害导致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有毒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表现出的一系列异常行为和临床症状,多与肝脏功能失代偿后的代谢紊乱相关,是急慢性肝性疾病中晚期表现。

本病并不常见,但死亡率高,发病率无确切统计。

本病最主要的病因就是肝功能衰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为消化道大出血和感染。

本病按病情进展分为 4 期,分别为 Ⅰ 期(前驱期),Ⅱ 期(昏迷前期),Ⅲ 期(昏睡期)和 si 期(昏迷期)。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黄疸、皮肤黏膜出血瘀斑。

本病危重,需要严密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关键在于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给予降血氨治疗,治疗难点在于预防随时可能出现的大出血和脑疝等危象。

发生本症即预示肝病严重和肝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导致大约 30% 左右的患儿死亡。

肝功能正常且有明确诱因者预后较好,经过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清醒而不留明显后遗症,若治疗不及时则病死率依然很高。

症状

根据肝脏原发疾病的轻重不同,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各异,神经症状出现时间和进展速度不等,急性爆发性肝炎诱发的肝性脑病发展快、症状重,但预后较好;肝硬化诱发的肝性脑病进展缓慢,易反复发作,预后差。

小儿肝性脑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肝性脑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睡眠紊乱,昼夜颠倒,精神萎靡,躁动不安;

作“鬼脸样”不随意运动,肌肉不自主震颤;

呼出气体带有刺激性臭味;

皮肤及黏膜有散在出血点;

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复视,黑曚。

小儿肝性脑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因肝功能严重损坏,常并发腹泻、黄疸以及不可控制的大出血,容易造成失血性休克。

常见并发症包括:

心律不齐;

电解质紊乱;

酸碱失衡;

肝肾综合征;

脑水肿、脑疝。

病因

本病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是由于肝细胞变性坏死导致的肝脏代谢异常,有毒有害物质在体内大量蓄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在肝脏病变的基础上,受到如出血、感染等因素的诱发常常促使肝性脑病的发生。

小儿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肝功能衰竭后蛋白质、氨基酸、糖及脂肪等物质代谢障碍,产生的毒性物质聚积体内,肝脏对毒性物质的解毒作用减低等因素,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抑制脑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诱发脑病征象。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消化道大出血引起肠道积血,肠道内分解产氨增加,引起血氨增高;严重的细菌和病毒感染,加重肝细胞坏死及功能障碍,同时因机体代谢增强,导致内源性产氨增加;

低钾血症、碱中毒,造成血液中溶解氨增加,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受损。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肝性脑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小儿肝性脑病:

体质弱,容易出现消化道感染,造成肠道产氨增加;

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易引发低钾血症及碱中毒;

服用乙酰氨基酚、氯丙嗪等药物,会加重肝脏损伤;

腹腔穿刺后放掉大量腹水,导致腹腔内压突然降低,门静脉血管扩张,肝脏供血减少,功能进一步受损。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小儿肝性脑病:

存在严重的肝脏基础疾病的患儿,如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无故哭闹,忧郁淡漠;

烦躁不安,言语增多,吐字不清;

意识改变,睡眠障碍,行为失常;

呼吸频率异常,呼出气体中带有明显刺激性臭味;

作“鬼脸样”不随意运动,肌肉不自主震颤。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咳血、呕血、血便;

呼吸困难;

精神错乱,昏睡;

意识不清、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急诊科

消化内科

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肝性脑病?

可根据患者有严重肝脏疾病的病史,结合相关典型临床表现,如黄疸、消化道出血、进行性少尿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典型查体,如扑翼样震颤、颅高压升高三主征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生化、凝血等即可做出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神经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可初步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通过胆红素、肝脏转氨酶、血浆蛋白等指标,大致判断肝脏功能,通过血氨、尿素氮、血 PH 和电解质等指标,判断疾病变化情况。通过凝血指标判断是否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因学检查:通过血清病毒性肝炎相关抗原抗体检测,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或脱氧核糖核酸探针杂交等技术,确定有无相关肝炎病毒感染,通过血培养检测有无细菌或真菌感染。

肝组织活检:通过针吸穿刺活检,判断细胞肝细胞变性程度,有助于明确病因,判断预后。

其他检查:超声检查可以判断腹水和肝脏大小,食管钡餐造影和胃镜可以判断胃食管静脉曲张情况,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以了解门静脉血管代偿性改变情况,心电图判断有无心率失常,脑电图可以发现早期的肝性脑病,晚期如果出现颅内实质性改变则需要做头颅 CT 或者磁共振成像。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的孩子平时健康情况怎么样,是不是经常生病?

您的孩子有没有感染过肝炎?您家里有没有谁患过肝炎?

您的孩子以前有没有皮肤或者眼球发黄的情况?

您的孩子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

您的孩子有没有用过什么药物?做过什么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孩子得的是什么病呢?

是怎么得的这个病呢?

治疗效果如何?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呢?

我以后该如何避免呢?

治疗

小儿肝性脑病应采取以重症监护为主的综合治疗,通过消除毒性物质,纠正代谢紊乱,挽救肝脏功能,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药物治疗

保肝药物:如三磷酸腺苷、葡醛内酯、维生素 C,通过促进有毒物质从肝内排除,促进肝细胞代谢和肝糖原合成,从而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达到保肝目的。

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药物:如 20% 甘露醇、呋塞米或氢氯噻嗪、尿素山梨醇,这些药物有助于液体从体内排出,消除脑水肿。

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有助于减轻炎症引起的水肿反应。

降血氨药:血氨增高者,可口服青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新霉素等抗生素,抑制肠道内产氨细菌;口服乳果糖,可在肠道内分解为乳酸和醋酸,降低肠道内 PH,抑制肠道内氨的产生和吸收;乙酰羟胺及烟酰羟酰胺,可抑制肠道内尿素酶分解尿素使血氨升高;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钾镁,可促进血氨排出。

调节氨基酸代谢药:支链氨基酸,调整体内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失衡的比例,有利于脑病恢复。

解痉药:山莨菪碱,改善微循环障碍。

营养治疗:人血白蛋白,有利于肝细胞再生,促进胆红素的运转和代谢,并能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腹水,促进利尿,对防止和减轻脑水肿、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其他治疗方法

补钾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限制蛋白质摄入:尤以动物蛋白,严重时应禁食,减少肠道产氨。

盐水清洁灌肠和食醋:以清除肠道内积存的蛋白质或血液,促进氨的排出。

冬眠低温疗法:降低脑部耗氧。

血浆置换治疗:净化血液,去除血浆内有毒物质。

人工肝支持:肝脏移植,替代已经损害的肝脏功能。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果不治疗,几乎不可能自愈,且病死率极高。

如果接受正规治疗,仍然有大约 30% 患儿在发病后死亡。肝功能正常且病因明确的患者,在去除病因后可以恢复清醒而不遗留明显后遗症,预后良好,但若抢救不及时则死亡率依然很高。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需加强小儿营养,提高小儿的免疫力,同时避免经常感冒受凉,避免接触常见的危险因素。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护理注意事项:发病期间,严格按照医嘱进食,禁食高蛋白食物。

用药注意事项:主要以在院治疗为主,短期用药多且复杂,需严格遵医嘱,如需要长期服用保肝等药物,需要定期复查肝肾功,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询问医生是否需要停药或者更换药物。

复查: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等指标。

饮食:避免食用过于粗糙、热、烫等易导致曲张的血管破裂出血的食物,避免大鱼大肉等高蛋白食物;适当食用水果及含有膳食纤维食物,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

运动: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防止各种感染。

其他:一旦出现行为失常,精神异常及神志改变应及时送院进行详细检查、尽早处理。

预防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加强孕期保健,怀孕期间预防引起肝功能损坏的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巨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先天性梅毒。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或接触容易导致肝功能损坏的药物和毒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氯丙嗪、酒精、黄曲霉毒素、四氯化碳、黄磷等。

合理喂养,平衡膳食,做好小儿出生后的各种预防接种工作。

养成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便吃不干净的东西,吃饭前要洗手,防治各种慢性炎症性肠病等等。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凡患有慢性肝病的患儿都应坚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防止肝功衰竭至终末期。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阿莫西林胶囊(三精)的功效与作用-阿莫西林胶囊(三精)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红药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红药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