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什么?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怎么办?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症状有哪些?

风湿性肌炎(Rheumatic myositis/Overlap myositis)指存在肌炎同时,还合并有其他结缔组织病的特征,如雷诺现象、关节炎、间质性肺炎,或者重叠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等。风湿性肌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肌炎,约占 50%。病因不明,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参与其发病。50%~100% 患者有肺间质病变,是该病最突出的表现,患者出现胸闷、干咳和活动后气短,病情呈进行性加剧,并常为该病首发症状。治疗首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并根据病情逐渐缓慢减量,小剂量维持大于 1 年。大多数患者需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用法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合成酶抗体阳性的患者,极少发生肿瘤,对于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好,但容易复发。合并肺间质病变的患者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早期采取积极地长程治疗,并严密随访,可能改善预后。

别称

甲基丙二酸尿症

概述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是指先天性有机酸代谢障碍中较常见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本病暂无我国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日本发病率为 2/102200,意大利 1/61775。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最常见病因。本病的危险因素为同时携带致病基因的双亲结合。

根据患者对维生素 B12 的治疗反应,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可分为维生素 B12 反应型和不反应型。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喂养困难、呕吐、呼吸急促、惊厥、嗜睡、智力及运动落后或倒退、昏迷、易合并皮肤感染。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疗方法为大剂量维生素 B12 肌肉注射,对于 B12 无效的以饮食治疗为主。治疗关键点和难点在于急性期发作时予以补液、纠正代谢酸中毒。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主要危害表现为急性期发病可有昏迷、呼吸暂停、肝脏、肾脏损害,严重时脑水肿、脑出血甚至死亡。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避免近亲结婚并实行产前筛查。

症状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症状表现各异,往往易误诊,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嗜睡、生长障碍、喂养困难、反复呕吐、脱水貌、呼吸困难及肌张力低下。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嗜睡:代谢障碍导致甲基丙二酸、丙酸、甲基枸橼酸等代谢物异常蓄积,机体酸性物质堆积造成脑细胞活性异常,引起嗜睡。

生长障碍:患儿表现为难以喂养,容易发生呕吐,体内能量供应不足,摄取营养无法满足自身的生长,因而表现为瘦弱、矮小。

脱水貌:患儿眼窝深陷、皮肤弹性差而干燥、尿量少。

呼吸困难:酸中毒会使血液中的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缺氧,引起呼吸困难。

惊厥:由于脑细胞代谢障碍,患儿可出现惊厥,俗称抽筋、抽风、惊风。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

智力障碍:相比于同龄儿童,患儿智力低下,反应迟钝,智商<80。

免疫功能低下:少数患儿易合并皮肤念珠菌感染,常见口角、眼角、会阴部皲裂和红斑等。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随着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病程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常见并发症包括:

贫血

脑积水

心肌损伤

肾炎

非病毒性肝炎

病因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主要病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携带致病基因的双亲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使体内甲基丙二酰辅酶 A 变位酶编码基因突变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病?

有如下不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

父母双方均为患病者:由于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几乎属于隐性遗传,当父母同时为基因突变者,则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1/4。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嗜睡:如患儿出现嗜睡症状,应及时就医已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生长和智力障碍:当家长观察到患儿生长发育落后、智力较同龄儿童低下,应及时就医以得到早期纠正。

脱水貌:当家长观察到患儿眼窝深陷、皮肤弹性差而干燥,应及时就医,避免体内进一步电解质紊乱而引起生命危险。

口角、眼角、会阴部皲裂和红斑:当患儿反复发生皮肤感染,也应及时就医,检查免疫功能。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当患儿发生呼吸急促、口唇发紫时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昏迷:当患儿发生昏迷时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惊厥:当患儿发生惊厥,对呼喊没有反应,眼球上翻时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小儿内科

儿童保健科

神经内科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病?

当医生怀疑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病时,将通过实验室检查、气相-色谱质谱检查、酶学分析、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脑电图。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医生通过血气、血电解质、血常规、血糖、尿常规、尿酮、尿酸、肝肾功的检查,可以判断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多器官的损伤,以及时处理。

气相-色谱质谱:医生通过检测尿、血、脑脊液中有机酸和串联质谱检测血丙酰肉碱,当发现患儿尿液中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和 3-羟基丙酸显著增加;血液中游离肉碱和乙酰肉碱升高,是确诊本症的首选方法。

酶学分析:医生通过皮肤成纤维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或肝组织纤维母细胞,进行酶活性检测、互补实验等分析确定酶缺陷类型,以指导后期的治疗。

基因检测:医生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得出基因突变的类型后指导用药,并且可以用于遗传咨询。

脑 CT、MRI 检查:医生通过患儿脑部进行 CT、MRI 扫描,可以发现脑部是否存在病变,已排除脑内是否有肿瘤等其他疾病。

脑电图:医生利用脑电图监测患儿脑功能,有助于评估疗效。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家族内有没有类似的患者?

患儿是否常常嗜睡?

患儿是否因肾脏疾病、心脏疾病、脑部疾病住院治疗过?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该病治疗花费高吗?哪些治疗费用在医保范畴内?

该病可以治愈吗?

该病会遗传吗?

孩子需要做基因诊断吗?

若发现下一胎可能患病,需要流产吗?

治疗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目前无法治愈,主要方法包括药物、限制某些饮食摄入、器官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维生素 B12:用于维生素 B12 有效型的长期维持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以及甲基丙二酸的水平,从而缓解患儿病情。

左旋肉碱:促进甲基丙二酸和酯酰肉碱排泄,增加消化道对自然蛋白的耐受性,可以口服或静脉滴注。

甜菜碱:用于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提供甲基供体,促进脂肪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叶酸:促进体内糖分和氨基酸时的利用。

维生素 B6:可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与分解。

甲硝唑或新霉素:可减少肠道细菌产生的丙酸,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应慎用。

氨基甲酰谷氨酸以及苯甲酸钠:可改善高氨血症以及高甘氨酸血症。

胰岛素或生长激素:用于疾病突然发作时,可增加蛋白及脂质的合成降低体内酸性代谢产物的积累。

葡萄糖溶液:用于急性期,纠正体内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其他治疗方法

饮食治疗:为了减少毒性代谢产物蓄积,应使用不含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的特殊配方奶粉或蛋白粉。

疾病发展和转归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且反复发生酸中毒引起脑、肝、肾的损伤,可发生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后,其预后主要取决于疾病类型、发病早晚以及治疗的依从性。维生素 B12 有效型预后较好;维生素 B12 无效型预后不佳。越早诊断,越有利于早期有效的治疗并改善长期预后。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不可随意停药,避免同时服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氨基甙类药物、氨基水杨酸、丙戊酸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以免引起左旋肉碱的消耗和甲基丙二酸排泄障碍,加重患儿症状。

饮食:该病为终身性疾病,饮食不当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同时可能引起疾病反复发作,饮食原则是低蛋白饮食,其余蛋白质量用不含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的特殊奶粉或蛋白粉补充。保证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供给,以淀粉、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来源:如米、粥、蔬菜。

运动:避免如跑步、足球、篮球、大运动量器械健身等运动。

其他: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避免近亲结婚。

产前诊断:10~12 孕周时经绒毛膜绒毛取样提取胎儿细胞的 DNA; 12~16 孕周时可测定培养羊水细胞或绒毛膜细胞中酶活性以及钴胺素代谢物,或测定羊水或母尿中可定量分析甲基丙二酸和酰基肉碱;15~18 孕周时经羊水穿刺可进行基因产前诊断。如诊断胎儿患病,可考虑终止本次妊娠。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消栓通络片的功效与作用-消栓通络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

检查

肺动脉造影检查指数解读,肺动脉造影多少钱,肺动脉造影查什么?

2023-7-23 22: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