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儿童偏头痛
概述
小儿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血管性头痛,每次发作性质与过程相似,间歇期正常。
发病年龄多为 6~10 岁,随年龄增加而发病增多。在所有儿童中,偏头痛的发病率为 9.1%。青春期前男女发病率相等或男略多于女,青春期后女孩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
病因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局部颅内外血管对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产生的阵发性异常反应。紧张、恐惧、激动、睡眠不足、气候变化、噪音、闪光刺激、某些特殊食物(如奶酪、巧克力等)的摄入,都是该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本病分为以下类型:
有先兆的偏头痛(发作前常出现视觉症状,如眼冒金星,视物不清,视物变形等);
没有先兆的偏头痛(头痛前没有明确先兆);
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头痛伴有肢体瘫痪、眩晕、共济失调、眼肌瘫痪等);
可能为偏头痛先驱或与偏头痛有关的周期性综合征(头痛发作不明显,以眩晕、周期性呕吐、腹痛等为主要表现)。
发作性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可伴恶心、呕吐、视觉改变以及对光和声音的过度敏感等症状。
主要治疗方法是去除诱因,应用止痛及镇静药物缓解症状。治疗难点是本病易反复发作而需要反复治疗,且不同诱因均可引起发作,因此及时发现和避免诱因很重要。
本病可引起胃肠道症状,甚至有时出现偏瘫、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
小儿偏头痛发作时的症状不如成人鲜明,但胃肠道症状非常突出。
症状
小儿偏头痛最常见的症状为发作性头痛。
小儿偏头痛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偏头痛的常见症状包括:
头痛:开始于一侧额颞部(前额及耳朵附近)、眶上(眉毛及以上)或眶后,偶尔出现在顶部(头顶)或枕部(头后面),呈搏动性(跳痛)或胀痛,可扩展到半侧头部或全头部,亦有左右交替发 我们。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发作头痛时可伴有腹痛、恶心或呕吐,且持续时间较为短暂,发作后能完全缓解。
全身不适:如嗜睡、疲劳、周身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面色苍白。
视觉症状:如闪光(眼前闪亮光、打火花)、暗点(视野中出现盲点或一片弱视区)、视物模糊、 黑矇(眼前突然发黑)。
脑干症状:如眩晕(眼前物品发生旋转)、复视、眼球震颤(眼球不自主地规律地转动或往返运动)、耳鸣、构音障碍(即说话含糊不清和不流利)、共济失调(类似醉酒表现)、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等,甚至可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怕光,害怕封闭空间及嘈杂声音。
瘫痪:偏瘫(一侧上下肢及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一般较轻,持续数小时至 1~2 天,重者可达数天,一般均能完全恢复。
小儿偏头痛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小儿偏头痛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大多患儿常并发胃肠道症状,特殊类型者甚至可出现肢体瘫痪、抽搐、意识丧失等情况。
常见并发症包括:
消化道症状:呕吐、腹痛;
夜尿增多;
夜惊,夜游症;
脑干症状:肢体瘫痪,瘫痪肢体抽搐,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鸣、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可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眼肌瘫痪,伴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光反应消失;
阵发性斜颈(头部向患侧偏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
病因
小儿偏头痛的可能病因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局部颅内外血管对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产生的阵发性异常反应。紧张、恐惧、激动、睡眠不足、气候变化、噪音、闪光刺激、某些特殊食物(如奶酪、巧克力等)的摄入,都是该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小儿偏头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双亲皆患偏头痛者,子女患病率高达 70%,单亲患病者,子女患病率约 50%;
不良生活习惯:喜油炸食品、吸二手烟等;
生活精神压力大:长期高度精神紧张、失眠等。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偏头痛?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儿偏头痛:
不良生活习惯者:如吸二手烟,睡眠不足、喜甜食。
生活精神压力大者:表现为以下方面:情绪方面(易怒、急躁、忧虑、紧张、冷漠、焦虑不安、崩溃感等);行为方面(失眠、拖延事情、迟到缺勤、停止娱乐、嗜吃或厌食、吃镇静药等);心理方面(注意力难集中,表达能力、记忆力、判断力下降,持续性地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优柔寡断等)。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儿偏头痛:
青春期女性。
有家族史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痛。
全身不适:如嗜睡、疲劳、周身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面色苍白。
视觉症状:如闪光、暗点、视物模糊、 黑矇。
脑干症状:如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鸣、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拨打 120 就医:
瘫痪
意识丧失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神经内科
耳鼻喉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偏头痛?
当医生怀疑小儿偏头痛时,可以通过有特点的头痛(偏侧为主,时间短暂,伴有消化道反应,迅速恢复,可能有视觉先兆等)、家族史,以及血电解质、脑电图检查、脑血流图检查、头颅 MRI、CT 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询问病史: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有无发作性头痛等症状,同时询问家族史来指导诊断。
血电解质:胃肠道症状重者,常伴代谢性酸中毒,查电解质可发现血钠、钾、氯、钙等降低。
脑电图检查:目的是与其他发作性疾病(如癫痫)鉴别,虽然患者脑电图可发现异常(脑电图可发现尖波、棘波等)但都是非特异性的,没有临床意义。
脑血流图检查:目的是检查大脑血供情况,看是否有局部脑供血不足。主要是为了鉴别诊疗。
头颅 CT/MRI:目的是查看是否有大脑解构异常,有无肿瘤占位、脑发育异常以及可做脑血管三维成像看是否有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头痛,为了鉴别诊疗。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无发作性头痛?
什么时候发作,发作持续多久,有无伴发视力等其他症状?
能否自行缓解?
发作频率有无改变?
每次发作前有无诱因?
有无服用止痛药物,服药效果如何?
有没有出现四肢无力、意识丧失等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偏头痛?
如何诊断?
如何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预后如何?
服药有无不良反应?
日常需要注意什么?怎么能减少头痛发作次数?
会不会遗传?
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的症状,预防头痛的复发。
药物治疗
发作期治疗: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作用是止痛。
预防性治疗:目前比较常用的种类有: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苯噻啶)、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曲拉唑酮)及其他影响单胺代谢的药物、抗惊厥药物(如卡马西平)等。
其他治疗
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自我调节方法,可减轻应激反应,尤其适用于由于偏头痛而需长期服药的儿童患者,可减少长期服药产生的副作用。
神经阻滞疗法:能阻断疼痛刺激、解除肌肉痉挛和血管收缩,较适用于顽固性、反复发作或一般药物治疗不佳的偏头痛患儿,具有头痛缓解率高、副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疗法。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果及时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
不接受治疗:会导致头痛发作间期缩短,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病人及家人带来极大不良影响。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饮食:尽量避免食用可能诱发或加重偏头痛发作的食物,如奶酪、巧克力、油炸品等。
生活压力的自我调节:可有效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及程度,从心理上放松,消除紧张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良好的睡眠习惯:充足睡眠可以减少偏头痛的发作。
饮食调节:提倡尽量避免食用可能诱发或加重偏头痛发作的食物,如奶酪、巧克力、油炸品、酒类饮料等。
其他:如避免接触二手烟,避免服用避孕药及大量神经兴奋药(如可卡因)。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远离二手烟、充足睡眠、清淡易消化饮食等。
学会减压:避免情绪、心理、行为紧张(如听舒缓音乐、做运动、转移注意力、学会倾诉、深呼吸等)。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本病青春期女性发病较多,表明这一时期性格的不稳定,易受外界刺激,因此更需密切关注,保持乐观的心情。
家族史:高危人群应注意规律生活、合理调节生活精神压力等,如充足睡眠、听舒缓音乐、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