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毛窦炎是什么?藏毛窦炎怎么办?藏毛窦炎症状有哪些?

痛风是由于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痛风患者中 95% 为 40 岁以上的男性,青少年患病人数不到 1%,女性患者绝大多数均为绝经期后的妇女,5%~25% 可有家族史。肥胖与超重者患病机会明显大于正常体重或消瘦者。据统计,70% 以上痛风患者均超过其标准体重。在欧美,痛风的发病率为 0.3%,在亚洲数十年来,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但在我国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老年人痛风的发生是多原因的,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2 大类。原发性主要是一些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导致患者天生患有痛风病;继发性的病因主要是尿酸生成过多和尿酸排泄减少。可根据病因分为两大类: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主要症状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痛风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等。上述症状可单独存在或联合存在。主要治疗方法是一般的控制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加上手术治疗;治疗关键点在于要迅速控制急性发作,纠正高尿酸血症;治疗的难点在于经常因为症状较多而不容易确诊从而延误治疗,引发尿路结石等并发症导致肾衰竭。主要危害是经常会伴发其他各种内分泌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血脂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因尿酸过高而引发急性梗阻性肾病,产生尿路结石甚至导致肾衰竭。老年人痛风发病前常有漫长的高尿酸血症期,此期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

别称

吉普车司机病,藏毛疾病,藏毛窦,骶尾部藏毛窦

概述

藏毛窦炎,顾名思义,包含有毛发、窦道和感染(炎症)三个因素。它是一种多发于骶尾部臀沟的皮下感染,特征为反复感染破溃形成窦道和内含毛发[1]。

该病多发于欧美国家,亚洲地区发病率较低[2];但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

藏毛窦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存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假说[1]。该病好发于青壮年群体,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多毛体质、肥胖、骶尾部皮肤存在外伤、有久坐的习惯等[2][3][4]。

主要症状为骶尾部反复发作的急、慢性脓肿,或者反复溢出分泌物的窦道,同时伴有与周围皮肤不相连的毛发从窦口中伸出[1]。

抗感染、硬化剂注射等保守治疗方案,能够缓解藏毛窦炎患者的症状,但无法防止病情进展和复发,手术才是首选的彻底治愈手段[1]。

藏毛窦炎患者局部感染形成脓肿后,会感到剧烈疼痛,脓肿破溃后,疼痛可减轻,如此反复,在骶尾部形成多个窦道,迁延不愈,治疗后也易复发。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久坐是预防藏毛窦炎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多毛、肥胖的男性人群,尤其要警惕该病的发生[2][3][4]。

症状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骶尾部臀沟内反复发作的急、慢性脓肿,或形成反复溢出分泌物的窦道,同时,窦口含有毛发[1]。

藏毛窦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1]?

急、慢性脓肿:特征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发于骶尾部臀沟处,也有少数见于顶枕部(即头顶和后脑勺)、理发师指间[2]。

骶尾部窦道形成:因局部反复感染、破溃而形成窦道,窦道开口多在臀沟处,直径约 1~10 毫米。窦道走行方向多向上,很少向下。

脓肿或窦道内含有毛发:毛发完全游离,很难见到毛囊,可从窦道口伸出。该症状对该病的诊断意义重大,但约 50% 的臀沟藏毛窦炎患者,在脓肿或窦道内,未能发现毛发[2]。

窦道可排出分泌物:挤压窦道,可排出稀的、淡臭味的液体。

藏毛窦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瘘道:多个窦道相互连通所致。

肿瘤[5]:本病迁延不愈,可发生恶变。

全身感染:局部感染有可能会扩散到全身,导致全身感染。

病因

藏毛窦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存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假说[1]。

藏毛窦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1]?

先天因素假说:即骶尾部骶管囊性残留物学说,有学者认为,与先天性上皮残留或先天性皮肤凹陷有关。

后天因素假说:即刺入学说,有学者认为,臀部活动使得臀沟的毛发反复摩擦,最终刺入附近的皮肤,形成短管道,而毛发聚集于皮下脂肪层内,成为异物,容易引发感染,形成骶尾部脓肿或窦道。

哪些人容易患藏毛窦炎[2][3][4]?

青壮年;

男性;

多毛体质者;

肥胖者;

骶尾部皮肤外伤者;

习惯久坐者。

就医

当出现藏毛窦炎可疑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需注意的是,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勿因为疾患发生在臀沟,而羞于启齿,拒绝就医。另外,不易根治、易复发是该病的特性,不可听信所谓保证根治的偏方,以免上当受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臀沟皮肤隆起、疼痛、肿胀(未发生感染时,可仅有此表现[1])时,应及时就医。

发现臀沟皮肤有开口时,应及时就医。

挤压臀沟开口,感觉有液体流出时,应及时就医。

触摸臀沟开口,感觉其内有毛发时,应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肛肠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藏毛窦炎?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得出诊断[1][2]。而结合窦道造影、彩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能够进一步明确窦道走行,排除其它疾病[1]。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窦道造影:通过注入造影剂可直观展示窦道走行、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彩超、C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不仅能够明确窦道走行,还能排除位于骶尾部、与窦道不相连的其他疾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是否有变化?是否减轻、维持原样或加重?

有没有去其他地方治疗过?怎么治的?

治疗后症状是否缓解?

骶尾部(臀沟处)有没有受过伤?这个位置有没有得过其他疾病?

您的职业是什么?平时每天坐着的时间大概有几个小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目前诊断是否明确?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这种病需要怎么样治疗?不做手术行不行?

手术风险大不大?手术期间要注意什么?

这次治疗后,以后还会不会复发?

怎么样才能预防复发?我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该病一旦诊断明确,必须手术治疗,方能彻底根治,保守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硬化剂注射等)仅能缓解症状,无法阻挡疾病进展[1]。

非手术治疗[1]

抗感染治疗:俗称消炎、抗炎,即使用抗生素或抗炎药消除炎症,但这只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

硬化剂疗法:向窦道内注射 80% 酚溶液或无水酒精,破坏窦内和囊内上皮,使囊腔和窦道闭合。但该方法只能改善症状,无法根治本病。

手术治疗[1][2]

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切除范围要足够,即应完整切除包括窦口、窦道在内的全部慢性、炎性增生组织;止血要彻底,避免留下血肿;组织缝合要严密,避免留下死腔。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通常包括脓肿切开引流、窦道切除一期缝合术、窦道切除开放术、窦道切除部分缝合术、皮瓣移位重建术或“Z”形缝合术、袋状缝合术等[1][2]。

急性藏毛窦炎:以脓肿为特征,需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但这种处理以解决急性症状为主,除了首发的患者,其余患者需行 2 次手术,进一步处理多余的肉芽组织,才能痊愈,且脓肿引流痊愈后,复发率不低,约为 10%~15%。

慢性藏毛窦炎:包括窦道切除一期缝合术、窦道切除开放术、窦道切除部分缝合术、皮瓣移位重建术或“Z”形缝合术、袋状缝合术等。这些术式将藏毛窦整体切除,并通过缝合或局部皮瓣转移,来修复创面。虽然术式较复杂,但疗效更彻底,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疾病发展和转归

藏毛窦炎患者因局部感染而形成脓肿,会感到较强的疼痛,脓肿破溃后,疼痛可减轻,如此反复,在臀沟形成多个窦道,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有恶变风险[5]。藏毛窦炎要根治,有一定难度,治疗后容易复发。因此,在发现症状时,就应及时就医,在病情较轻时,及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注意以下事项[6]:

术后患者以仰卧位为主,需要翻身或起床时,应按住伤口,可减轻疼痛,并避免伤口裂开。

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排便后,需要及时换药,保持伤口及创面卫生。

预防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避免久坐。

局部脱毛处理。

避免骶尾部皮肤受到外伤。

注意减肥。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新雪丸(盛生)的功效与作用-新雪丸(盛生)说明书

2023-8-3 0:11:30

检查

精液颜色检查指数解读,精液颜色多少钱,精液颜色查什么?

2023-7-23 22: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