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吉普车司机病,藏毛疾病,藏毛窦,骶尾部藏毛窦
概述
藏毛窦炎,顾名思义,包含有毛发、窦道和感染(炎症)三个因素。它是一种多发于骶尾部臀沟的皮下感染,特征为反复感染破溃形成窦道和内含毛发[1]。
该病多发于欧美国家,亚洲地区发病率较低[2];但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
藏毛窦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存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假说[1]。该病好发于青壮年群体,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多毛体质、肥胖、骶尾部皮肤存在外伤、有久坐的习惯等[2][3][4]。
主要症状为骶尾部反复发作的急、慢性脓肿,或者反复溢出分泌物的窦道,同时伴有与周围皮肤不相连的毛发从窦口中伸出[1]。
抗感染、硬化剂注射等保守治疗方案,能够缓解藏毛窦炎患者的症状,但无法防止病情进展和复发,手术才是首选的彻底治愈手段[1]。
藏毛窦炎患者局部感染形成脓肿后,会感到剧烈疼痛,脓肿破溃后,疼痛可减轻,如此反复,在骶尾部形成多个窦道,迁延不愈,治疗后也易复发。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久坐是预防藏毛窦炎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多毛、肥胖的男性人群,尤其要警惕该病的发生[2][3][4]。
症状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骶尾部臀沟内反复发作的急、慢性脓肿,或形成反复溢出分泌物的窦道,同时,窦口含有毛发[1]。
藏毛窦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1]?
急、慢性脓肿:特征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发于骶尾部臀沟处,也有少数见于顶枕部(即头顶和后脑勺)、理发师指间[2]。
骶尾部窦道形成:因局部反复感染、破溃而形成窦道,窦道开口多在臀沟处,直径约 1~10 毫米。窦道走行方向多向上,很少向下。
脓肿或窦道内含有毛发:毛发完全游离,很难见到毛囊,可从窦道口伸出。该症状对该病的诊断意义重大,但约 50% 的臀沟藏毛窦炎患者,在脓肿或窦道内,未能发现毛发[2]。
窦道可排出分泌物:挤压窦道,可排出稀的、淡臭味的液体。
藏毛窦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瘘道:多个窦道相互连通所致。
肿瘤[5]:本病迁延不愈,可发生恶变。
全身感染:局部感染有可能会扩散到全身,导致全身感染。
病因
藏毛窦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存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假说[1]。
藏毛窦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1]?
先天因素假说:即骶尾部骶管囊性残留物学说,有学者认为,与先天性上皮残留或先天性皮肤凹陷有关。
后天因素假说:即刺入学说,有学者认为,臀部活动使得臀沟的毛发反复摩擦,最终刺入附近的皮肤,形成短管道,而毛发聚集于皮下脂肪层内,成为异物,容易引发感染,形成骶尾部脓肿或窦道。
哪些人容易患藏毛窦炎[2][3][4]?
青壮年;
男性;
多毛体质者;
肥胖者;
骶尾部皮肤外伤者;
习惯久坐者。
就医
当出现藏毛窦炎可疑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需注意的是,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勿因为疾患发生在臀沟,而羞于启齿,拒绝就医。另外,不易根治、易复发是该病的特性,不可听信所谓保证根治的偏方,以免上当受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臀沟皮肤隆起、疼痛、肿胀(未发生感染时,可仅有此表现[1])时,应及时就医。
发现臀沟皮肤有开口时,应及时就医。
挤压臀沟开口,感觉有液体流出时,应及时就医。
触摸臀沟开口,感觉其内有毛发时,应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肛肠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藏毛窦炎?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得出诊断[1][2]。而结合窦道造影、彩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能够进一步明确窦道走行,排除其它疾病[1]。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窦道造影:通过注入造影剂可直观展示窦道走行、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彩超、C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不仅能够明确窦道走行,还能排除位于骶尾部、与窦道不相连的其他疾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是否有变化?是否减轻、维持原样或加重?
有没有去其他地方治疗过?怎么治的?
治疗后症状是否缓解?
骶尾部(臀沟处)有没有受过伤?这个位置有没有得过其他疾病?
您的职业是什么?平时每天坐着的时间大概有几个小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目前诊断是否明确?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这种病需要怎么样治疗?不做手术行不行?
手术风险大不大?手术期间要注意什么?
这次治疗后,以后还会不会复发?
怎么样才能预防复发?我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该病一旦诊断明确,必须手术治疗,方能彻底根治,保守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硬化剂注射等)仅能缓解症状,无法阻挡疾病进展[1]。
非手术治疗[1]
抗感染治疗:俗称消炎、抗炎,即使用抗生素或抗炎药消除炎症,但这只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
硬化剂疗法:向窦道内注射 80% 酚溶液或无水酒精,破坏窦内和囊内上皮,使囊腔和窦道闭合。但该方法只能改善症状,无法根治本病。
手术治疗[1][2]
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切除范围要足够,即应完整切除包括窦口、窦道在内的全部慢性、炎性增生组织;止血要彻底,避免留下血肿;组织缝合要严密,避免留下死腔。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通常包括脓肿切开引流、窦道切除一期缝合术、窦道切除开放术、窦道切除部分缝合术、皮瓣移位重建术或“Z”形缝合术、袋状缝合术等[1][2]。
急性藏毛窦炎:以脓肿为特征,需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但这种处理以解决急性症状为主,除了首发的患者,其余患者需行 2 次手术,进一步处理多余的肉芽组织,才能痊愈,且脓肿引流痊愈后,复发率不低,约为 10%~15%。
慢性藏毛窦炎:包括窦道切除一期缝合术、窦道切除开放术、窦道切除部分缝合术、皮瓣移位重建术或“Z”形缝合术、袋状缝合术等。这些术式将藏毛窦整体切除,并通过缝合或局部皮瓣转移,来修复创面。虽然术式较复杂,但疗效更彻底,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疾病发展和转归
藏毛窦炎患者因局部感染而形成脓肿,会感到较强的疼痛,脓肿破溃后,疼痛可减轻,如此反复,在臀沟形成多个窦道,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有恶变风险[5]。藏毛窦炎要根治,有一定难度,治疗后容易复发。因此,在发现症状时,就应及时就医,在病情较轻时,及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注意以下事项[6]:
术后患者以仰卧位为主,需要翻身或起床时,应按住伤口,可减轻疼痛,并避免伤口裂开。
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排便后,需要及时换药,保持伤口及创面卫生。
预防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避免久坐。
局部脱毛处理。
避免骶尾部皮肤受到外伤。
注意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