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是什么?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怎么办?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症状有哪些?

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伴发的葡萄膜炎是指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伴发的葡萄膜的炎症,其中前葡萄膜炎最常见。本病是我国常见的葡萄膜炎的类型之一,占葡萄膜炎总数的 5.6%~6.12%。约 20%~30% 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伴发葡萄膜炎。我国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约 0.11%~0.26%,我国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总数约 300 万,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的患者超过 60 万。本病在 25~34 岁的青壮年多发,男性多于女性。通常累及双眼,但一般不会同时发病。本病病因包括免疫遗传和感染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 阳性者,是患病的危险因素。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本病大多数是前葡萄膜炎。主要的症状是突发的眼红、怕光、流泪、眼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通常会伴有下背部和腰部疼痛、晨起脊柱和大关节僵硬感、脊柱强直和畸形的全身症状和外观。主要治疗方法为眼局部给予散瞳、抗炎治疗,必要时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积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本病的主要危害是损害视功能。强直性脊柱炎会引起脊柱的畸形,且无法彻底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本病容易复发,且双眼交替复发。本病可以发生在强直性脊柱炎之前,但绝大多数发生在关节炎之后。

别称

再发性腹膜后肿瘤

概述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腹膜后肿瘤经治疗后复发,多为手术治疗后复发。本病早期诊断困难,发现时多属中晚期。

腹膜后肿瘤完全切除术后,良性肿瘤的复发率为 10% 左右,恶性肿瘤的复发率为 50%~80%。

本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原发肿瘤自身的特点和肿瘤性质、首次手术切除不彻底、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等。

疾病早期可无临床症状。晚期表现为腹部肿块,位置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部位附近;可有胃肠道或其他脏器受累的表现,如结肠注。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是关键点。术中大血管损伤和大出血,是本病治疗的难点。

随瘤体的增大,患者逐渐出现腹部肿块、腹胀感、腹痛。继续进展则会累及周围器官,造成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内痔、脐周静脉曲张;黄疸;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下肢水肿、精索静脉曲张等。

其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随访和积极预防可提高治疗效果。

症状

早期多无症状。随病情进展,会腹部肿块,腹胀感,腹痛以及邻近器官受累症状。

复发性腹膜注后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腹部肿块:肿瘤位置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相同或相近。

腹胀:随瘤体的增大患者,逐渐出现腹胀感。

腹痛:病程发展腹部出现坠胀感、沉重感、隐痛或胀痛。恶性瘤侵蚀邻近器官或神经时可剧烈疼痛。肿瘤侵犯腹后壁可有背痛,侵犯腰股神经后,可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痛或麻木。

邻近器官受累表现:

胃肠道脏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

静脉受压出现:内痔(常有便血、痔核脱出、便秘等表现)、脐周静脉曲张(腹壁可见腹壁静脉曲张显著者可呈海蛇头状或水母头状);

胆管受压出现:黄疸(常以皮肤、黏膜黄染、陶土色样便以及浓茶色尿等为主要表现);

膀胱、输尿管受压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

下肢以及精索静脉受压出现:下肢水肿、精索静脉曲张(可见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扩张、伸长和迂曲,常以疼痛不适及进行性睾丸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等。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贫血:因肿瘤出血,致血红蛋白(血红素)降低。

低钾血症:肿瘤体积较大,推挤或压迫胃肠道时,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致钾大量丢失和补充不足,使血钾降低,血清电解质紊乱。

急性腹膜炎:瘤体破裂时,血液刺激腹膜可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肚子痛,腹部不自主收缩,出现按压痛)等急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病因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多与原发肿瘤自身的特点和肿瘤性质,首次手术切除不彻底,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有关。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主要与下述因素有关:

原发肿瘤自身的特点和肿瘤性质;

腹膜后肿瘤首次手术切除不彻底;

肿瘤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分子遗传学则主要研究基因注的本质、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的变化等问题);

肿瘤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病:

原发肿瘤类型易复发者,脂肪肉瘤最多见,其次为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恶性间皮瘤;

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和(或)基因突变和扩增者;

原发肿瘤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者。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病:

首次手术切除不彻底者:首次手术切除肿瘤的彻底性是决定术后复发与否的主要因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既往原发腹膜注后肿瘤患者,如果出现腹部肿块、腹胀、腹痛以及恶心、便秘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然出现了肚子痛,腹部不自主收缩,出现按压痛,需立即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胃肠外科

肿瘤

医生如何诊断复发性腹膜后肿瘤?

当医生怀疑是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时,会进行 B 超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同时通过体格检查以及询问病史等也可进一步明确病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B 超检查:为常规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了解复发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可以判断肿瘤为囊性或实质性,能够鉴别是来源于腹膜后或腹膜腔,了解是否累及其他脏器明确诊断。

CT 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脏器、血管的关系,为术前确诊和再次手术提供主要依据,其定位准确率达 80%~9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了解主要血管的受侵及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有助于术中处理肿瘤的主要血管。

静脉肾盂造影和胃肠道造影: 可了解输尿管、胃肠道受侵情况及双肾功能,为联合脏器切除做准备。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金标准。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有没有全身病史和腹膜后肿瘤病史?

如有既往腹膜后肿瘤病史,是什么类型?如何治疗?随访复查结果怎样?

出现腹部肿块、腹痛、腹胀症状有多久了,疼痛性质怎样,同体位或者饮食是否有关?

是否伴有恶心、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尿频等症状?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自己买药治疗了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治疗

手术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他方法如药物治疗均为辅助治疗注方法。

药物治疗

化疗:可以消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少复发与转移概率。部分肿瘤如淋巴瘤,复发后仍需化疗,主要是以长春新碱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目的是切除瘤体,缓解局部症状,提高生活治疗。腹膜后复发性肿瘤再手术切除率和手术效果都比较好,有的病例需多次手术才能达到治愈目的。

再次手术时肿瘤已侵犯邻近脏器,应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应联合脏器切除;

对不能完全切除的复发肿瘤,亦应最大限度地部分切除,达到减瘤的目的。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晚期可贫血、低钾血症、消瘦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腹膜炎可危及生命。

本病目前无有效的控制手段。腹膜后复发性肿瘤再手术切除率和手术效果都比较好,有的病例需多次手术才能达到治愈目的。经过正规治疗后,治愈率只有 57%。因此,本病需要早期发现、密切监测和及早干预治疗,从而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假如引流管中出现大量血液应即刻告知医生;出院后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3~5 天/次)。若发现引流管堵塞、伤口渗血、渗液、红肿等,请及时与医生沟通。

定期复查:2 年内,应每 1~2 个月复查 1 次;2 年之后每到 3~6 个月复查 1 次(不同类型,随访时间不一)。无论是手术、化疗还是放疗,都应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主要复查 B 超、CT注 等项目。

运动:

手术患者,应在术后通常需要卧床休息约 1~3 天,随后可以下床在小范围内走动,并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但在短期内注意不要大幅度蹲下、跳跃,更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非手术患者,可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以散步、慢跑为宜,每天运动半小时,每周运动 3 次。

饮食:

手术患者,术后需禁食,约 1 天后可给予水、蔬菜汁、果汁等流质饮食,约 1 周后逐步改为米粥、汤面、馄饨等半流质和正常饮食。建议多吃水果和蔬菜,补充水分、维生素和纤维素,利于排便。

非手术患者,饮食中要有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鸡蛋等。

其他:戒烟限酒。

预防

术后复查是预防复发性腹膜注后恶性肿瘤的关键。定期复查可发现复发的小病灶,为再次手术争取时间和主动性,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至关重要。每次复诊时间不应超过 3 个月,对肿瘤边界切除不肯定或有残留者复查时间应缩短复查时间。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那格列奈片的功效与作用-那格列奈片说明书

2023-8-2 23:41:04

药品

萘普生胶囊的功效与作用-萘普生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