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肛管恶性肿瘤
概述
肛管癌,是指起源于肛管或主要位于肛管的肿瘤,肛管癌属少见肿瘤。
肛门区癌发病率占直肠注肛管恶性肿瘤的 4%,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 1.5%,其中,肛管癌占 75%,中位发病年龄 60 岁~65 岁,女性略多见于男性,并呈地域性分布,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肛瘘、湿疣、克罗恩病等慢性刺激、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史、肛门性交史、性传播疾病史、宫颈癌、会阴部肿瘤、基因表达异常、免疫抑制和吸烟等。本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具有 HPV、HIV 感染史;长期吸烟、饮酒、大量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性生活紊乱、肛交、多个性伴侣。
根据肿瘤的来源,肛管癌可分为上皮来源的肛管癌(包括鳞癌和腺癌等),以及非上皮来源的肛管癌(如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和癌肉瘤等),各病理类型可独立存在,部分可混合出现。
肛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期的症状表现以大便习惯改变,常以大便带有黏液或脓血、肛门区疼痛为主要症状。
手术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且更着重放疗和化疗的联合应用。
本病的主要危害是影响消化系统,严重者危及生命。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双侧腹股沟触诊、结肠镜并行活组织检查、CT 检查、肛管内超声(EAUS)、MRI 等检查进行术前分期,指导治疗方案和预后。
症状
肛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期的症状表现以便血和疼痛为主。
肛管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肛管癌的常见症状包括:
大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加:常伴里急后重(表现为下腹部不适,很想解大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或排便不尽感。粪便性状改变,粪条变细或变形,常带有黏液或脓血。
肛门疼痛:肛门疼痛是肛管癌主要特征,初时肛门不适,逐渐加重以致持续疼痛,便后更明显。
肛门瘙痒伴分泌物:由于肛管癌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患者肛门瘙痒,分泌物伴腥臭味。
肛管内肿块:肛管内肿块,直肠指检注或用肛窥器检查,可见肛管内溃疡型肿块或息肉样、蕈状肿块,也有呈浸润型肿块伴肛管缩窄。
腹股沟淋巴肿大:肛管癌病者就诊时常可及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个质韧实,或带有疼痛。
肛管癌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顽固性会阴疼痛且放大至大腿内侧;
大便失禁;
肛管-阴道痿(大便从阴道排出);
血尿或尿闭;
肛管-膀胱痿(大便可经膀胱、尿道排出);
远处转移。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肛管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HPV 是一种嗜黏膜和皮肤上皮的 DNA注 病毒,导致肛门部癌的主要高危型有 HPV 16 型、18 型、31 型、45 型。肛管癌 HPV16 /18 型阳性率为 90%,且存在逆行性向上感染近端结直肠的现象。HIV 阳性者肛管癌的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 40~80 倍。
HPV 相关性恶性肿瘤史:包括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外阴癌。
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肛交、多个性伴侣。
其他:器官移植史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史。
哪些人容易患肛管癌?
具有 HPV、HIV 感染史。
患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外阴癌。
长期吸烟、饮酒、大量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性生活紊乱、肛交、多个性伴侣。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无任何原因大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加,常常带有黏液或脓血,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
肛门疼痛,肛门瘙痒。
大腿根部有肿块出现,并且不伴疼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顽固性会阴疼痛且放大至大腿内侧;
大便从阴道排出;
大便可经膀胱、尿道排出;
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乏力等。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
肛肠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肛管癌?
当医生怀疑是肛管癌时,将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注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直肠指检:检查者戴手套或指套,涂适量润滑油,先用探查的示指轻轻地按摩肛门口,待肛门括约肌放松后,再将探查手指徐徐插入肛门,触摸肛门口及直肠壁,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活动度以及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双侧腹股沟触诊:通过此项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肛管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结肠镜:虽然肛管癌并不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但 15% 的肛管癌合并结直肠癌。因此,结肠镜检查有助于除外结直肠癌,此外,肠镜下可以观察肛管腔内,并可以取活检确定病理类型,但无法了解管壁及管壁外的情况。
胸部、腹部和盆腔 CT:有助于确定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无腹股沟转移及远处转移。
肛管内超声(EAUS)和 MRI 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大小、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以及区域淋巴结情况,两者的准确性相当,都是最有效的评价治疗前分期的手段。
其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不仅可以全身寻找原发病灶,而且可以发现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累及,特别是检出 CT 不能发现的病变。但是其缺点是费用昂贵,因此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都有哪些不舒服?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
最近大便怎么样?次数有无增加?是否大便带血?是否伴里急后重?
肛门疼吗?怎么个疼法?什么时候疼的严重?
最近吃饭怎么样?有胃口吗?
最近体重有下降吗?
以前家里人出现过相同的症状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治疗
近年,肛管癌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以手术为主转变为放射、化学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优势在于可以保留肛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疗效与手术治疗相似。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化疗能够保留肛门、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能够获得比手术更好的局部控制,化疗首选以 5-氟尿嘧啶(5-FU)和丝裂霉素 C(MMC)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注、呕吐、肝肾功损害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低)等
手术治疗
局部切除术:切除范围肿瘤边缘外 2.5 厘米的皮肤与部分肌肉,保留肛门功能。适合于早期根治或晚期姑息治疗。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切除乙状结肠下部及其系膜和直肠全部等,并左下腹壁做永久性人造肛门,病变切除较彻底,治愈率高,缺点是手术损伤较大,需做永久性人造肛门。
外科手术在肛管癌治疗中主要用于:
复发和抵抗性肛管癌:所谓复发,是指治疗结束 6 个月以后出现的局部肿瘤进展。抵抗则是指肿瘤对于放化疗反应差,不能达到缓解。
早期病变的局部切除;
存在放射、化学治疗禁忌者;
病理活检,局部切除仅适用于侵犯不超过肛管黏膜下层、分化良好的早期肿瘤,且多需在术后配合放射、化学治疗。
其他治疗
放疗:放疗可与化疗联合,放疗的治疗目的是消灭微小病灶,延长生存期。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本病可继续发展,发生远处转移,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危及患者寿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长期生存,经过同步放化疗,完全缓解率达到 79%~92%,局部复发率 25%~ 30%,5 年无病存活率达 60%,5 年总存活率达 75%。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术后包扎创面不要擅自打开查看,更不要用手去触摸或清洗伤口,保持创面干燥;若有引流管,要随时观测引流是否通畅,防止导管注阻塞、折叠,更不要随意拔除;如有伤口血肿、感染、裂开等,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放疗注意事项:接受放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治疗区皮肤脱皮、糜烂渗出等,如有症状及时和医生沟通,对症处理。放疗期间要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医生做的定位标记不要自己涂画、清洗。
化疗注意事项:不同化疗药物副反应不同,主要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肝肾功损害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等,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生化,对症处理。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 4~7 天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进食清淡流质饮食(米汤、新鲜果汁、蛋花汤),少量多餐;10 天后可给予半流质饮食(烂面条、米糊、菜泥等),逐步过渡到软质饮食(馒头、鸡蛋等)。
若为普通患者,放化疗期间应该少辛辣、油炸等食物,多吃水果、新鲜蔬菜瘦肉、鸡蛋等。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在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后,可协助其在床上翻身,情况允许可使其处于半卧位,术后 7 天可下床活动
若为非手术患者,可一周两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定期复查:每 3 到 6 个月复查一次,主要复查全腹、胸部 CT 和磁共振等,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其他:治疗期间戒烟、戒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生活中应减少不良性交。
戒烟、戒酒,少吃高脂、高胆固醇注食物(如动物内脏等)。
青少年到正规医院,进行预防性接种 HPV 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