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内括约肌失弛缓症是什么?肛管内括约肌失弛缓症怎么办?肛管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症状有哪些?

人无论在什么年龄,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离不开一双灵活的手。手是由神经、肌肉、韧带、关节等组织构成。正常的手部功能是维持生活自理的必要条件。经由丰富的手部动作,人们还可以表达思想情绪,或借助工具实现头脑中的构思。由于双手常年暴露在外,执行各项动作,并操作各种器具,因此双手也很容易受到创伤或感染,以及发生肌肉和神经的劳损。常见的手病(Hand Disorders)主要包括:腕管综合症:工作中由于手腕过度运动而产生的一种常见的神经损伤。常见患者人群包括流水线工人和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拇指、食指、中指往往由于神经损伤而出现麻木、刺痛、无法用力。同时还可能会感到手臂、肩膀有酸痛、刺痛或灼痛。手部关节炎:手部关节出现炎症反应,对周边的软骨、骨骼、神经、韧带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此类疾病可导致患者的手指或手腕由于关节疼痛而无法正常活动,甚至造成局部畸形。手部关节炎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关节结构退变、自身免疫病损伤,以及长期受力而导致劳损。手部创伤:当手部的骨骼、软骨、韧带、肌腱遭受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且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值,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创伤,甚至完全断裂。此类患者需要接受急救治疗,尽快修复损伤,以免留下后遗症,影响此后的生活和工作。手部腱鞘炎:该病是肌腱与其外层包裹的腱鞘因反复的机械性摩擦而引发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例如在工作或生活中,长期、反复进行同一项手部动作,就会使手指或手腕部位的腱鞘过度受力,形成损伤。腱鞘炎是手部的常见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群中,尤其以中年女性居多。手部感染:手部一直暴露在外,并且可能在劳作过程中接触各种病原体。假如手部皮肤存在皲裂、缺损,就很可能受到感染。临床常见类型包括细菌感染,例如甲沟炎、化脓性滑囊炎等;真菌感染,例如手癣、甲癣(俗称灰指甲)。手部痛风:该病主要是嘌呤代谢酶先天性缺陷导致尿酸过多,或肾脏发生尿酸排泄障碍。部分患者可在手部形成痛风石,破坏手部的组织结构,造成畸形和功能障碍。

别称

肛管内括约肌痉挛性收缩

概述

肛管内括约肌失弛缓症也称为肛管内括约肌痉挛性收缩,是一种肛管直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顽固性便秘和排便极为困难为主要症状。

正常情况下,肛门内括约肌(IAS)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起到闭合肛门和协助排便作用。它平常呈收缩状态,关闭肛门,防止直肠内的粪便、液体、气体等物质流出,维持直肠一定的张力,这种收缩状态除排便时可持续工作,不易疲劳。粪便充满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时,肠腔内扩张可立刻引起 IAS 反射性松弛,此反射称为直肠括约肌松弛反射,或称为直肠抑制反射,对协助排便很重要。若 IAS 呈痉挛性收缩不能松弛,将导致出口处梗阻型便秘。

该病发生率上有性别差异,女性多于男性;有泌尿系感染史者多于者,年龄多发生在 30 岁以上。

病因通常为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失、长期忽视便意、器质性改变、生理体位影响等。

临床表现包括:排便困难、无便意或者便意淡漠,大便干结且硬,少许患者会伴有会阴部坠胀不适感。胸膝位行肛门直肠指诊时,可发现肛门内括约肌肥厚、弹性增强,肛管压力增高,甚至指尖进入肛管困难,可有触痛,直肠内积粪较多。

本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肛门直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和肛门指检等,诊断并不困难。

本病需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鉴别。其要点在于本病的肛门指诊发现,内括约肌弹性增强、肛管压力高;而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直肠指诊内,括约肌松弛,指尖进入肛管方便,仅仅表现为耻骨直肠肌段存在狭窄或肥厚。

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在局部麻醉下,行肛管扩张,效果明显;若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症状

在临床上,肛管内括约肌失弛缓症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排便困难、便意淡漠或无便意。

肛管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排便困难:多有进行性或间歇性、逐渐加重的排便困难。排便用力时,可增加腹压, 虽然用尽全身力气,仍然便柱窄、便量少;当大便干燥时,更难排出。在肛门的直肠指诊中,内括约肌弹性增强,可有触痛,肛管压力增高,甚至指尖进入肛管,都很困难。直肠内,有较多粪便蓄积。

伴会阴部、骶部不适:在排便时及排便后一段时间内,部分患者有会阴部酸胀、骶部不适,伴有直肠部坠胀感;部分患者甚至在小便时,也可引起会阴部、骶部疼痛。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腹痛:本病主要是由于肠管管腔狭窄引起相应的消化道堵塞并发症。如当出现严重便秘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继而发生肠坏死,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死亡。

代谢性碱中毒:呕吐严重患者可因大量的胃液丢失,并发代谢性碱中毒。故需动态监测血气分析以及电解质,以防过度的呕吐造成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代谢失衡。

病因

肛裂损伤、炎症等因素刺激,可致内括约肌呈持续性痉挛, 产生排便困难和剧痛。除此之外,长期忽视便意、长期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等,均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在排便过程中,内括约肌不能放松,引起便秘。久之,可导致内括约肌肥厚等结果。

肛管内括约肌失弛缓症常见原因有哪些?

直肠末端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失:是巨结肠的一种超短的特殊类型。

长期忽视自身的便意:便意是直肠内粪便积聚,使得直肠内压升高,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在大脑皮层产生的一种本体感觉和脏器感觉。如果长期忽视便意,会引起外括约肌收缩,进而激发内括约肌反复收缩,反射性引起直肠壁松弛,导致内括约肌痉挛。

器质性改变:如肛管内括约肌长期痉挛性收缩,最终导致其增生、肥厚,而转为器质性改变。

生理体位的影响:排尿时的体位,也是引起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的重要原因。排尿时,男性多站位,而女性排尿,多以蹲位。由于体位的不同,女性排尿时的腹压高于男性。排尿时,膀胱-肛门反射是肛门外括约肌松弛,肛门内括约肌张力增加。

哪些人更易患肛管内括约肌失弛缓症?

该病发生率上有性别差异, 女性多于男性。

有泌尿系感染史者。

年龄多发生在30岁以上。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多有肛门紧缩感。在肛门指诊时,肛门括约肌间沟上方内括约肌出现明显紧张、增厚感,按压时有疼痛感时,应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肛管内括约肌失弛缓症?

本病是一种肛管直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根据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

常见的相关检查如下;

排粪造影:

直肠颈部呈对称性囊状扩张,肛管不开放,呈萝卜根样改变;

静息期时,直肠明显扩张,甚至呈巨直肠样改变;

钡剂不能完全排空。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肛管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IAS(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反射程度下降或缺失。

肛肠压力测定:肛管的静息压主要靠内括约肌维持,故本病患者的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此外,IAS 松弛反射幅度下降或不能引出,对诊断有肯定意义,表现在气囊扩张直肠时,肛管压力下降不明显或上升。

直肠最大耐受量明显升高。

盆底肌电图:主要表现为内括约肌肌电图的放电频率和放电间隔,扩张直肠时有无电节律抑制,有利于鉴别其他出口梗阻性便秘。

应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相鉴别:

本病的直肠指诊,表现为内括约肌弹性增强,肛管压力高、指尖进入肛管困难。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直肠指诊,表现为内括约肌松弛,仅有耻骨直肠肌段的肥厚、狭窄,指尖进入肛管容易。

治疗

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局麻下肛管扩张效果明显,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常用药品:比沙可啶肠溶片 、便乃通茶。

保守治疗

饮食: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往往可缓解症状。

缓解剂的使用:可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治愈。

扩肛:在局麻下进行,有一定效果,需要长期坚持。

生物反馈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

直肠平滑肌部分切除术:仅适用于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有效率为 90%,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肛门内括约肌全层部分切除术:在括约肌间沟处,行肛门内括约肌全层部分切除术, 缓解肛门内括约肌的功能失调程度, 从而改善患者便秘的症状。若患者合并其他异常时, 必须同时处理。

穴位治疗

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症为出口梗阻性便秘,肛门指检可见肛门括约肌紧张,属中医 “便秘”范畴。便秘常用穴位,支沟、上巨虚、天枢可作为治疗各种便秘的基本方,除了针刺主穴外,临床上结合中医辨证分析酌加配穴。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注意以下事项:

日常注意应养成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多饮水、多进食蔬菜和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适当活动,可以做保健锻炼,以增强括约肌舒缩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局部要保持清洁。

患者若需进行手术治疗,则在手术前,一般不限制饮食或给予少渣饮食,且术前数日,应每晚坐浴。术前排空大便,必要时手术日晨行灌肠,灌肠时操作要轻柔,以免擦伤直肠肛管。

肛门坐浴:一般采用较深盆具,倒入降温的沸水,水温在 40~50 度为宜,水量为整个肛门和会阴完全浸泡为宜;水温下降后,适时加热水,以保持水温,每次维持坐浴时间为 15~20 分钟。若肛门及肛门周有伤口,可改用 0.02% 的高锰酸钾或 0.1% 新洁尔灭溶液坐浴;对年老体弱者,注意有可靠的手扶装置,以防跌倒。

肛管手术后护理:根据患者的表现,例如疼痛、出血、尿潴留、排便等及时咨询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感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王永兵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麝香壮骨膏的功效与作用-麝香壮骨膏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卵磷脂络合碘片(沃丽汀)的功效与作用-卵磷脂络合碘片(沃丽汀)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