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什么?肛瘘怎么办?肛瘘症状有哪些?

网状青斑是一种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皮下浅表静脉扩张淤血引起皮肤出现网状、青紫色变化的血管性疾病。随着疾病进展,病变累及细动脉引起的血管炎性改变称为青斑性血管炎。发病率约为 1∶100000,中青年女性好发,男女比例约为 1∶3。周围环境温度升高为最常见病因。其发生还与局部创伤、服用药物、遗传、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根据疾病发展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血管改变。功能性血管改变多指小血管痉挛,是一种可逆的改变,此时疾病症状较轻;随着病程发展,血管出现器质性血管改变,引起青斑性血管炎,症状较前加重。皮肤出现网状青斑是该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随病程进展,可出现局部色素沉着、溃疡、白色萎缩性瘢痕、疼痛等多种表现。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症状较重者行药物治疗改善症状,可长期抗凝、抗血小板配合血管舒张剂减轻局部血管淤血,若无效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轻症者无须治疗,对身体健康并无影响。重症者可伴发高血压、心脑系统疾病、周围血管病变等多种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是预防该疾病的有效措施。该疾病可继发于多种疾病,此时及时发现与治疗原发病为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别称

肛门直肠瘘

概述

肛瘘(anal fistula)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本病国内发病率为 1.67%~2.6%,国外发病率为 8%~20%。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 20~40 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大部分肛瘘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因此内口多在齿状线上肛窦处。

按瘘管位置高低分为低位肛瘘和高位肛瘘,低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高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

肛瘘最常见症状是肛旁反复破溃流脓,伴有肛周皮肤瘙痒,如果继发感染局部会有疼痛症状。肛瘘感染加重还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

肛瘘很难自愈,一旦确诊就应该尽早手术治疗,以免反复发作,病情加重后再手术会增加患者组织器官和功能的损伤。

其手术方法较多,无论选择何种手术,其原则是首先保护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以免出现肛门失禁。

肛瘘属于进展性疾病,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的临床特点。如治疗不及时,单纯性肛瘘会发展为复杂性肛瘘,手术难度增加,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可能性增大,导致肛门功能障碍,肛门失禁。当存在反复的炎症刺激时,肛瘘会有癌变的可能性。

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少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肛周卫生,如发现肛瘘的症状,立即前往医院诊治,避免延误。

症状

肛瘘常见症状是肛旁反复破溃流脓,伴肛周皮肤瘙痒,继发感染局部会疼痛、感染加重,还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若引流通畅分泌物少,可无症状或仅轻微不适;如外口封闭、脓液积存则出现红、肿、痛等表现。由于炎症浸润,脓液穿透邻近皮肤,形成新的外口。肛瘘反复发作可形成多个外口及数条支管,会使肛周损害加重。

肛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肛瘘的常见症状包括:

肛旁流脓: 自外口反复流出少量脓性分泌物或粪水,污染内裤,分泌物时多时少,有时有粪便及气体排出。

肛周瘙痒: 由于分泌物对皮肤的刺激,可以引起局部皮肤瘙痒,严重者皮肤发生湿瘘样改变。

肛周疼痛:若瘘管引流通畅,一般无疼痛。当外口暂时封闭,污染物不断从内口流入,形成脓液,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压痛等再次脓肿的表现。

全身症状:任何因素造成的外口引流不畅,均可造成局部急性炎症发作,有的患者还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

肛瘘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肛门直肠狭窄:因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肛管直肠环纤维化,或瘘管围绕肛管形成半环状或环状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组织增生会影响肛门括约肌舒缩,导致肛门直肠狭窄。

肛门不完全性失禁:由于肛瘘反复性的发作,造成肛管直肠周围的软组织和肌肉广泛的感染。大量的结缔组织变硬、增生,肛门直肠弹性减弱,直肠顺应性降低。这会影响肛门括约肌的舒缩功能,患者有时候对稀便难以控制,造成不完全性肛门失禁。

肛瘘癌变:据报道,若肛瘘反复发作,病史超过十年以上,容易发生癌变。其主要与肛瘘治疗不及时,反复破溃流脓,慢性炎症刺激有关。

病因

大部分肛瘘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引起,因此内口多在齿状线上肛窦处,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外口,位于肛周皮肤。由于外口生长较快,常使脓肿假性愈合。这导致脓肿反复发作、破溃或切开,形成多个瘘管和外口,使单纯性肛瘘成为复杂性肛瘘。瘘管由反应性的致密纤维组织包绕,管腔内为炎性肉芽组织,后期腔内可上皮化。

肛瘘的病因有哪些?

进入肛腺的粪便、异物或肛腺损伤导致肛腺隐窝瘀滞并伴随感染、化脓。一旦形成脓肿并破溃或经外科引流,上皮化的腺管即与肛周皮肤相通而成为肛瘘。大部分肛瘘是由肛周脓肿引起的。

肛周脓肿自行破溃:对于低位肛周脓肿(肛周皮下脓肿及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当肛窦感染后,感染会沿肛周间隙蔓延至肛周皮下及坐骨直肠间隙。此类脓肿位置较低,可在肛周发现疼痛性包块。多数患者会误认为是肛周疖痈而自行治疗,包括外敷药物、静脉注射或口服抗生素治疗等。随着脓肿范围越来越大,因距离皮肤较近,大多数脓肿从肛周皮肤破溃,伴脓液流出。破溃处皮肤形成外口,与原发感染肛窦相连通,形成肛瘘。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肛周脓肿经肛周皮肤进行脓肿切开引流后,皮肤切口形成外口,与原发感染肛窦相连通,形成肛瘘。

肛周疾病:肛裂、肛周化脓性汗腺炎、肛周疾病术后感染等可引起肛瘘。

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特异性炎症、恶性肿瘤、肛管外伤感染,也可引起肛瘘,但较为少见。

哪些人容易患肛瘘?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全身各部位感染。临床上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病例很常见。

免疫功能低下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恶性肿瘤、肠结核及血液疾病等,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和炎症刺激,容易引起感染,导致肛周脓肿,最终形成肛瘘。

不良生活习惯者:久坐,熬夜,睡眠不足,饮酒及进食辛辣食物。

长期便秘与腹泻者:便秘时大便干结,排便时间长可以导致肛窦的损伤。腹泻时细菌更容易进入肛窦,引起肛周脓肿,最终形成肛瘘。

就医

肛瘘是反复发作逐渐进展性疾病,当出现下述临床表现时应尽早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肛旁破溃流脓。

肛周潮湿瘙痒。

如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肛周持续性胀痛不适,伴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肛瘘?

医生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和辅助检查的结果,确诊肛瘘并不难。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全身检查:主要是检查有无合并影响治疗的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液病和结核病等。

局部检查:

局部视诊:可见肛周皮肤有一个到数个突出的外口,有的分泌黏液或脓血样分泌物,有的外口隐藏在肛周皱襞阴毛内。多次手术未愈的复杂瘘管常有肛门变形。

直肠指诊:可触到从外口走向肛内的硬索,有直有弯,有蹄铁型有钩形,但结核性肛瘘常无硬索。

肛门镜检:观察直肠黏膜是否充血、肥厚,退至齿状线处可见充血肿胀、肛窦红肿突起,挤压瘘管时有的可见肛窦溢脓(多为内口)。

辅助检查:

探针检查:一般只在术中用。因肛管直肠感觉神经丰富,非麻醉状态下,括约肌不松弛,容易造成假瘘道、假内口。

X 线造影检查:先在肛瘘外口及肛门口处各贴一小铅片标记。然后从外口插入一导管,在 X 线透视下经导管向瘘管注入 30%~40% 碘油或 70% 泛影脯胺。观察造影剂在瘘管内的走行,并摄 X 线片,X 线片上可见瘘管的分布。

腔内超声、CT 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诊断不明的高位复杂瘘和经过多次手术仍未痊愈的复杂瘘,应该作腔内超声、CT 和核磁检查。此类检查会帮助寻找内口,显示瘘管的位置走向。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肛周出现什么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肛周有没有出现过疼痛性包块?包块自行破溃还是行手术治疗?

做过几次手术?有没有复印手术病例?

如果接受过多次手术,目前肛门功能如何?排便能否控制?

有没有糖尿病、血液病、结核病等病史?

是否喜欢辛辣饮食,经常饮酒?

患者可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肛瘘疾病的?

需要做哪些检查?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能做微创手术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肛瘘术后疼吗?

治疗费用多少?术前术后都需要注意什么?

肛瘘术后会不会肛门失禁?还会不会复发?

治疗

肛瘘很难自愈,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治疗原则是在保护肛门功能的前提下治愈肛瘘。

保守治疗

肛瘘的保守治疗,一般用于择期手术的患者,目的是为了减轻症状和减少发作次数。

调理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

清洁肛门:每日用温盐水或硝矾洗剂坐浴,且要勤换内裤。

适当用药: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口服,以控制炎症。也可适当使用药膏(栓)等局部涂抹或中药内服外用。

手术治疗

肛瘘很难自愈,一旦确诊就应该准备手术治疗。其手术方法多,手术方式应根据病情酌定。无论选择何种手术,其原则是首先保护患者肛门的功能,采取无痛、微创、整形手术。尽可能少的损伤肛管括约肌,最大限度的保护肛管括约肌功能,以免肛门失禁。

瘘管切开术:是将瘘管全部切开,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适用于低位肛瘘,因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切开后只损伤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不会出现术后肛门失禁。

肛瘘切除术:适用于已出现纤维化的低位单纯性肛瘘和低位复杂性肛瘘。对结核性肛瘘,若全身无活动病灶也可切除。高位肛瘘禁用肛瘘切除术。

切开挂线术:挂线术适用于距肛门 3~5 厘米内的肛瘘,有内外口、低位或高位单纯性肛瘘,或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切除的辅助治疗。它的最大优点是不会造成肛门失禁。

日常注意

肛瘘疾病难以自愈,诊断明确后需尽早手术,如不能及时手术,日常注意主要防止局部感染,延缓疾病的进展。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调理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

清洁肛门:每日用温盐水或硝矾洗剂坐浴,且要勤换内裤。

适当用药: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口服,以控制炎症。也可适当使用药膏等局部涂抹或中药内服外用。

避免饮酒、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及剧烈活动。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少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饮酒。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

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勤换内裤。

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

免疫性疾病患者遵医嘱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预防感染。

感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外科 林树森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三七伤药片的功效与作用-三七伤药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附子理中丸的功效与作用-附子理中丸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