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肛管狭窄
概述
肛门狭窄是一种肛门和肛管直径变小的病症,主要是由于肛管的生理功能丧失和柔软的组织被皮肤上的瘢痕组织取代所致[1]。
该病常见于 20~40 岁的青壮年,痔疮术后肛门狭窄是肛门狭窄的最常见原因,术后发生率为 1.5%~ 4.0%[3],占肛门狭窄病例的 90.0%[4]。
肛门狭窄可分为先天性肛门狭窄和继发性肛门狭窄。其中前者是肛门和直肠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肛门直肠畸形,造成肛管直肠内径窄小;而后者多因创伤(包括意外创伤和手术损伤)、炎症、肿瘤、滥用泻药等所致[2]。
肛管狭窄可分为轻度狭窄(能轻松插入润滑食指)、中度狭窄(强力下才能插入润滑过的食指)和重度狭窄(插入润滑过的小指时也受阻)[5]。
主要症状包括排便困难、疼痛、出血,大便呈细条状。还可表现为肛门瘙痒、大便失禁,导致肛门处皮炎、感染发生。
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不同术式各有优缺点,要综合权衡利弊后慎重选择手术方式[1]。
由于肛门狭窄多为手术操作不当所致,所以预防较治疗更有意义[6]。预防措施包括术中注意保护肛管黏膜、术后早期酌情使用泻药确保排便通畅、术后定期扩肛等[7]。
症状
肛门狭窄常见症状有排便困难、疼痛、出血,大便呈细条状,以及肛门瘙痒、大便失禁等表现,可导致肛门处皮炎、感染发生[1]。
肛门狭窄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排便困难:由于肛门狭窄且缺乏弹性,大便排出困难,通常呈细条状。
出血:用力排便虽能使大便强行通过肛门,但会导致肛管皮肤裂口、出血。
疼痛:大便挤压狭窄的肛门、导致肛管皮肤裂口进而引发疼痛感。
肛门瘙痒:由于局部出现裂口,导致分泌物增加,会引起肛门瘙痒或者皮炎。
大便失禁:因肛门失去良好弹性,收缩功能减退,导致漏粪。注意:这里大便失禁只是漏出少量粪便,大部分成形的大便仍然排出困难,故表现为大便失禁与便秘同时存在。
腹胀:大便排出不畅,堵塞肠道,可导致腹胀。
肛门狭窄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若不及时治疗,上述症状反复出现,会导致肛门狭窄程度越来越重,排便越来越困难,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常见并发症包括:
皮炎:受肛门处分泌物刺激,以及因瘙痒后抓挠致皮肤破损的情况下,局部容易产生皮炎。
感染:肛门附近有许多肠道细菌,可进入肛管皮肤裂口或自出血处进入机体血液循环,引发局部或全身的严重感染。
病因
肛门狭窄可以是肛门和直肠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肛门直肠畸形,造成先天性肛管直肠内径窄小;也可以是意外创伤或医源性创伤(手术损伤)、炎症、肿瘤、滥用泻药等后天因素所致[2]。
肛门狭窄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先天性肛门畸形: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可导致肛门狭窄甚至肛门闭锁(没有肛门)。
肛门、肛管炎症:炎症或伤口促使肛门紧紧收缩,容易出现粘连、瘢痕,造成狭窄。
肛门肛管的局部损伤:因肛门部受到外伤、烧伤、烫伤、药物腐蚀、分娩时会阴裂伤、肛门部手术形成瘢痕等,从而造成肛门狭窄。
肛门肿瘤等因素:因占位效应导致肛门狭窄,通俗点讲就是肿瘤直接把路堵住了。
滥用泻药:滥用泻药导致大便长期呈软便形态,而软便经常刺激肛门会产生慢性炎症,如前所述,炎症会导致肛门狭窄。这也是很多老人滥用泻药后产生依赖性的一个原因。
哪些人容易患肛门狭窄?
除了有前述病因的人群,存在以下疾病的人群也容易患肛门狭窄[1]:
败血症。
肠系膜下动脉或上直肠动脉阻塞引起的缺血。
艾滋病。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淋病。
阿米巴病。
其他肛门直肠先天性疾病。
就医
年龄在 20~40 岁的青壮年,当出现排便困难、出血、疼痛、大便呈细条状时,要考虑到肛门狭窄的可能。尤其是既往有肛门肛管外伤史、手术史或慢性炎症者,应及时就医诊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排便困难。
排便疼痛、出血。
大便呈细条状。
持续腹胀不缓解。
大便失禁,表现为漏粪。
建议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肛肠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肛门狭窄?
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即可确诊,视诊(直接观察)肛管和肛周皮肤,以及直肠指检(一种将手指插入肛门的检查手法)通常足以确定肛门狭窄的存在[1]。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能够更为客观、细致地显示患者目前的病情。
具体介绍相关辅助检查:
直肠指检:操作简单,不需要借助特殊仪器,结合患者以往病史(比如曾行痔疮手术)、视诊结果足以确诊。注意:有时患者过于紧张或肛门疼痛剧烈而无法进行直肠指检,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麻醉下操作。
肛管直肠测压:也称直肠肛门压力测定,是将压力测定装置置入患者直肠内,令肛门收缩与放松,检查内外括约肌、盆底、直肠功能与协调情况,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1]。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目前有没有排便困难、疼痛、出血的症状?
有没有感觉肛门周围瘙痒?
有没有发现大便变得比以前细长?
出现这些症状有多久了?
发现问题后怎么处理的?有没有治疗,怎么治疗的?效果感觉怎么样?
以前做过痔疮切除手术吗?
近年来有没有长期服用泻药来治疗便秘的情况?
以前都诊断出了什么病?目前这些病治疗情况如何?还在使用的药物有哪些?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确定诊断是肛门狭窄吗?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目前病情严重不严重?
哪种治疗方法最适合我?
治愈率高不高?治愈后还有可能复发吗?
如何避免术后复发?
要防治这个病,平常注意事项有哪些?
治疗
肛门狭窄的治疗目的是消除挛缩瘢痕、恢复肛管伸展的柔韧性和容量。部分轻症者可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但总体以外科手术为主,整体预后良好。注意:不同术式各有优缺点,要综合权衡利弊后慎重选择手术方式[1]。
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狭窄,尤其是低位肛管狭窄(狭窄部位较低者),可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具体包括[8][9]:
膳食纤维补充剂:以粗纤维为主,主要作用是促进排便。
大便软化剂:顾名思义,是软化大便,起到利于大便从肛门排出的作用。
逐渐扩肛:即肛管扩张,是指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用手指或器械扩张肛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操作标准不好规范,有操作不当而损伤肛门括约肌造成肛门失禁的风险[10]。
手术治疗
狭窄切开术和狭窄成形术:适用于轻度至中度范围较小的肛门直肠狭窄。单纯的狭窄切开、松解瘢痕可暂时缓解症状,但瘢痕组织通常会复发[1]。
皮瓣移植:即切除或切开纤维性瘢痕,创造一个健康组织边缘,转移健康的直肠黏膜或肛周皮肤(新肛门)覆盖缺损。包括推进皮瓣(滑动皮瓣)、岛状皮瓣(邻近组织转移皮瓣)、旋转皮瓣等[1]。
括约肌切开术:由于瘢痕组织范围广且深,甚至可涉及到肛门内括约肌,此时可选择内括约肌切开术,同时施行皮瓣移植术[1]。
其他手术方式:其他还有一些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本质上与上述三种相同,只不过名称、操作方式略有不同或是几种方式的组合。比如挂线疗法,是中医外科的一种传统疗法,本质是一种以线代刀的慢性切开术;还有切开挂线疗法,即同时应用狭窄切开术与挂线疗法[6]。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及时治疗,肛门狭窄的程度会越来越重,排便越来越困难,并形成恶性循环;及时采取治疗,特别是直接有效的手术治疗通常预后良好,但也有发生狭窄复发、移植皮瓣坏死、治疗失败、尿道感染、大便失禁等并发症的风险[1]。
日常注意
肛门狭窄患者应克服恐惧、讳疾忌医等心理,积极配合扩肛治疗,在日常注意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保持大便成形且质地不宜太硬(尽量避免便秘),建议多饮水、多补充膳食纤维[8][9]。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克服不良心理:对于肛门处的疾病有些患者羞于启齿、讳疾忌医,也有患者对肛门指检、扩肛存在恐惧心理,应正确面对,努力克服。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肛门狭窄常见排便出血、肛门处分泌物增加,注意勤清洗,保持清洁干燥,以免发生皮炎、感染[1]。
保持大便成形:成形的大便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扩肛作用[7],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滥用泻药等导致稀便、水样便(像水一样的大便,是腹泻的一种表现)[2]。
多喝水、多补充膳食纤维:大便要成形,同时不宜过于干、硬,多喝水和补充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改善便秘[1]。
预防
由于肛门狭窄多为手术操作不当所致,所以预防较治疗更有意义[6]。预防措施包括术中注意保护肛管黏膜、术后早期酌情使用泻药确保排便通畅、术后定期扩肛等[7]。具体预防方法如下[7]:
术后早期预防:术后早期预防指的是术后 0~10 天,要注意清洁创面、服用消炎止痛药物、酌情使用缓泻剂(作用温和的泻药),确保排便通畅。
术后中期预防:指的是术后 11~20 天,主要方式是扩肛。起先可采用指法扩肛,隔日 1 次,连续两周,然后如有必要再行器械扩肛,3 天 1 次,直至痊愈。注意期间保持成形大便(避免稀便、水样便)。
术后晚期预防:指的是术后 21 天至痊愈,核心还是扩肛。建议术后 28~30 天复查指诊,发现吻合口有狭窄趋势的,立即予以指扩或肛门镜扩张,每 2~3 天复扩张 1 次,通常 2~3 次即可见效。